我們如何看待 身旁的精神疾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總是在這種時常在討論思覺失調症的新聞時刻,一次次得想起幾個親人的狀況。其實受害者不只是被報導的受害者,有多少人仔細的看新聞,了解他的家庭背景?(父母和他都失去病識感,而且過去已經有暴力的狀況)
造成思覺失調症情況的受害者、生活環境下就醫的困難度、家庭情況的追蹤等等,往往會種下不同的種子。
「在還沒建立完整的友善環境下,其實我們常常在不自覺的時刻,成為了可能因子」這是我在照顧親人的那段時間裡,深刻的感受。往往通車的一個人的眼神,對初期的患者來說就成為了一個恐懼,引發他們對於社交的害怕。
最初種在他們心裡的,可能是恐懼,而不是傷害。
我們常有機會談論精神疾病的時候,是事情發生後的處理,常說生病就要看醫生。然而吃藥是一回事,但這個社會結構下,精神壓力下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真正需要的、社會真正要解決,而能夠幫助患者及家屬的,是我們提供了多少的預防措施,有多少病患有機會接觸心理諮商、解決核心問題?
隨手上網搜尋心理諮商費用,往往最低就從每小時3000元起跳,聯繫過幾個免費心理諮商管道的,預約時間則常安排於平日上班期間。如果家裡有病患,家屬該如何撥出時間陪伴就診?如果情況不這麼嚴重,又有多少人有意識得自行就診?如果家裡大多都是高壓下的環境,造成升了病但失去病識感的高壓家庭,則生活在周遭的社區是否有建立完整的心理資源?
常常我們看到發生狀況的,來自社會邊緣人,不論是人際交流邊緣、社會資源邊緣,都是反映了社會邊緣的現象。
如果我們的社會資源能建立大眾對於心理患者的理解與認識、一同關注患者心智發展的社交環境、協助解開家庭環境的結,提供社會心理諮商友善環境與教育(解決諮商費用下的資源問題、建立社區互助資源、如何引導失去病識感患者的就醫機會等等),也許就能夠先避免很多今日在討論的後續處理狀況了。
當然每個個案狀況可能不同,換作是我,面對心理瓶頸的時候,也會先理性得說要解決的是自己的問題,吃藥不一定有幫助。
回過頭來,心理上真正能夠幫忙的,最終只有自己,外界能夠盡力幫忙的也只是關心、鼓勵或是幫忙提供更友善的環境。但如果我們多一些認識、對這周圍多一點在意和關心,即使是同一時空看似不同的外星人,有一天也能夠提起勇氣、漸漸甦醒、走出來吧。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心理諮商不僅適用於心理生病的人,對於各種年齡層的人生困難、伴侶、家庭等問題都能提供幫助。衛福部今年推動免費心理諮商方案,希望大家善用免費資源。另外,衛福部去年已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今年預算更高,預計可服務更多人。8/1號即將推動這個方案。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成為身心障礙者的家人,帶來許多額外的壓力與挑戰。愛奇兒家庭照顧者需面對照顧工作的負擔、心理壓力、以及在社交關係中的困難。心理諮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但費用問題讓許多家庭無法承擔,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提出連署以爭取每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精神疾病絕對不是只有天生基因,還有,後在環境誘發! 從反省中可以做到的事,多多關心周遭需要幫助的人們,哪怕是透過社福單位、民間力量?!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心理諮商不僅適用於心理生病的人,對於各種年齡層的人生困難、伴侶、家庭等問題都能提供幫助。衛福部今年推動免費心理諮商方案,希望大家善用免費資源。另外,衛福部去年已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今年預算更高,預計可服務更多人。8/1號即將推動這個方案。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成為身心障礙者的家人,帶來許多額外的壓力與挑戰。愛奇兒家庭照顧者需面對照顧工作的負擔、心理壓力、以及在社交關係中的困難。心理諮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但費用問題讓許多家庭無法承擔,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提出連署以爭取每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精神疾病絕對不是只有天生基因,還有,後在環境誘發! 從反省中可以做到的事,多多關心周遭需要幫助的人們,哪怕是透過社福單位、民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