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機會利用心理投射的運作原理帶夥伴們看內在需求。透過活動以及不久前自己參加藝術育療課程中的一些體會,想試著將它書寫整理下來。
● 人對自己有太多期許,卻太少照顧真正的渴望與需求。
還記得活動中,有夥伴曾提及對於自己好像還是免不了地期待(自我要求)多於需要(內在渴望),然而過多期待卻也壓得自己很疲憊。事後咀嚼這段話時,忽然有種「停不下來」的畫面浮現。
我想起數週以前,自己長達數個月快步調的生活。因為有大量、必須、如期完成的工作等著消化,一開始即便很想停下腳步休息也不能。到後來,似乎變成一種習慣:三不五時就檢查手機有沒有訊息進來,腦袋裡不斷在一件又一件的待辦事項上盤旋,甚至有一、二次因為壓力大而做了很驚恐的夢。即便大活動早已結束,那些行為似乎還沒有放下,一直到藝術育療課中,當我自由創作後說出畫中的內容時,才驚覺原來自己那麼累。
身體的累,或許還可以透過按摩、睡眠等方式回復,心理的疲憊,卻得試圖讓自己用各種方式踩剎車、停下腳步,才會慢慢調整回來。
記得請長假的那一週,雖然想找回失序的生活,但一開始仍免不了那些檢查手機等習慣,我甚至想不起來更早之前那個只需朝九晚五工作的自己到底是怎麼過生活的?那個假日時享受料理時的人又在哪裡?幸好,孩子對我發出一個邀請,希望午餐、晚餐都吃媽媽煮的(當時即便說要帶他外出吃牛排、拉麵、意大利麵等他都拒絕),於是二個人大手牽小手,去超市買魚、買菜,回來後一起準備食材,過程中看著魚在鍋中慢變色的樣子,step by step地跟著網路尋找的胡椒蝦做法操作,把手機收起來,練習不一直盯著看,找一本書慢慢讀,讀累了就收起來,不趕進度等等,都慢慢幫助拉回原來的步調及生活的樣子。
我忽然有另一種感覺,從前農業社會體力活居多,一天工作後,大家就會在院子前喝茶聊天,入夜後就早早休息準備明天的農事,如今雖然科技進步,人們卻有越來越多做不完的事情,越來越多停不下來的願望,社會標榜著:「OO歲前賺到人生第一桶金」、「這樣吃,躺著也會瘦」、「成功人士不會說的秘密」"「樣工作,更有效率」.......,似乎有一種隱微卻巨大的框架在那裡,而絕大多數的人則追著這個主流價值產生許多自我期待,然而,這裡面好多好多的期許,有時候並不一定是真心渴望,而更多時候隱含他人會怎麼看、怎麼想我?以符合這個社會普遍認定的成功。
尤其,當你越追越疲憊時,更要回去看看,那些渴望真是你要的嗎?
也許,你只是想安穩過日子,然而看到身邊的人都標榜著要奮發向上思進取,於是,讓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過得太安逸、太不長進?也許,你真正需要是放空,什麼事也不做好長一段時日,但是當大家都批評這樣很廢、浪費生命時,你的放空也開始變得不安寧。
● 你有練習回應自己渴望的勇氣和毅力嗎?
猶記得前一二年很暢銷的書是以阿德勒心理學書寫的「被討厭的勇氣」,這二年「情緒勒索」、「情緒寄生」的書則變得熱門,自己的書架上,從以前就有不少大眾心理相關書籍:「與成功有約」、「這輩子,只只能這樣嗎」、「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人對於自己,有好多好多的期待與渴望啊!底層裡都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被接納、被愛的,然而,我卻也開始感覺,這一切就如同新年許願一樣,如果一路上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練習回應自己真心,那麼,每年都會許相同/相似的願望,還是看不到渴望成為的自己,姑且不論裡面有沒有自我要求,可能都未必做得到。
怎麼辦?練習。
練習在緊湊的日子裡留給自己回應的空間,問問自己:「那些,是真心渴望的嗎?」,不要被緊湊騙了,有時候的緊湊未必是真實,也許更多來自於內在習慣性的自我催促;練習每天把最寶貴的時間留給最重要的部分,你不替自己留出空間,沒有人會替你留下來的!練習再勇敢一些、多堅持一點,看清楚,自愛與自私並不相同。
不容易,但,你願意行動嗎?
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我也不斷向自己發出提問與邀請,也許,我們需要的,不再是知道更多,而是蹲馬步的行動。
對於回應自己的渴望,你需要的,會是什麼呢?
若讀完這篇文章您也有收穫,歡迎收藏、隨喜贊助、轉分享或留言,你的鼓勵是支持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 ❤
思嘉女郎的粉絲頁,也邀請您按讚追蹤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