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有那麼嚴重嗎?」那些被小事引爆的焦慮成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事情有那麼嚴重嗎?」

這句話聽起來超機車,完全想揍爆說話的人,告訴他:「對,你他__就是這麼嚴重!」

但冷靜下來後,仔細想想波及到的生活範圍,事件本身的影響性有這麼高嗎?還是,它引發生活中其它事情的情緒,使得很多事情的情緒疊在一起,讓你覺得這件事情好像很嚴重?

舉自己的例子,身為敏感度爆表的玻璃心一族,總是能夠散播焦慮散播愛(?)。

前陣子我換了手機,從三星S6換到蘋果IPhone8+,從Android換到IOS,預期中的陣痛期就不多說了。重點是,換新手機後,因為某些技術性的問題讓我兩天內都無法從手機接收訊息!第一天超級崩潰,從中午吃飯就擔心「如果有人私訊我,一直沒回覆很沒禮貌。」、「如果是超級重要的事情,沒收到不就錯過了?」、「如果手機一直修不好,就要花兩倍的錢再買一支(怒)!」

然後變成以下的內在獨白:「為什麼我當初不買另外一支?」、「我在想什麼?為了一點點方便換來這麼多不開心!」、「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我都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了!」

愧疚、擔心、失落,轉移到生氣的自我責備,種種的情緒源自於停止不了的焦慮,也把事情想得好像很嚴重,甚至擴延到其它不相干事件的負向思考。這時,可以問問自己:

「事情最嚴重會怎麼樣?」

第一天晚上我還不爽到半夜不想睡。第二天,起床認真思考後,發現對邊緣人生活幾乎沒有影響。重要的事情都已連繫好,真的有事情就會打電話來了,不重要的訊息慢回也沒關係,軟體問題也沒有嚴重到再多買一支。只是平常拿著手機時間太長,它變成一種「習慣」,而我們在「失去習慣」的生活中變得陌生,也就容易坐立難安。

老實說,事後寫這篇文章回想嚴重性時,還真的想不起為何這麼焦慮,但當下還是經歷這種情緒一陣子,而事情真的如同想像中的平穩後,才會安心不少。

失去習慣的背後,若用心理諮商的角度深入探討,可再分為下列三個原因:

一、事件災難化:焦慮時,讓我們沒辦法冷靜思考,只會覺得好像很嚴重。當失去了理性,只剩下情緒在作祟,則容易陷入徬徨的迷霧中。因此你要做的是「去災難化」,也就是上述詢問的方式:「若將事件直接發展到極端,那會發生什麼事?」大多時候,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即便有所影響,也都能找到暫時替代方案。

二、勾起過去經驗:訊息遺漏可能連結到忘記他人說過的話,導致差點被老闆解聘、伴侶間的紀念日衝突、和朋友間重要的承諾。這部分和潛意識更有關係,像是創傷經驗的重現,也會連結到災難化思考。若有必要,可尋找心理師整理這些回憶,撫平當初的驚嚇,將傷口好好的縫合鋪藥。

三、心理負擔的累積:最近是否壓力不小?生活不順心的時刻較多?手頭上還有大大小小的事件要處理?這些未必會形成「負面情緒」,但它們都是一種「心理負擔」。當負擔過重時,就容易引發負面情緒。一旦發生預料之外的事情,心想「怎麼又多了一件麻煩事要處理!」你會變得煩躁、鬱悶。這時,你需要重新檢視內外在事件的處理順序,刪減不必要的繁雜瑣事,讓生活簡單些。

事件永遠不會只是單一事件,因為我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思考與想像,使得眼前的事件出現個體間差異甚大的觀點。我們需要做的、或說心理諮商中做的,是去釐清這些觀點如何出現、如何影響、與如何處理。

順一順生活的柔毛,回歸內在的平靜踏實。

更多文章,歡迎至臉書專頁: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博安的沙龍
134會員
35內容數
莊博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習慣或對事物可以預測的控制感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舉例而言,在7-11超商前,垃圾車每天晚上7點到,我只要在這時間點回到家,提垃圾就可以。不需要煩惱哪裡有垃圾車或什麼時候才能倒垃圾,這樣的安定感或大腦自動化思考,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規劃未來。
Thumbnail
習慣或對事物可以預測的控制感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舉例而言,在7-11超商前,垃圾車每天晚上7點到,我只要在這時間點回到家,提垃圾就可以。不需要煩惱哪裡有垃圾車或什麼時候才能倒垃圾,這樣的安定感或大腦自動化思考,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規劃未來。
Thumbnail
可能有人會想,覺察是什麼?就是發現自己「正在焦慮」,自己正在「為了什麼」焦慮,同樣的,也可以用在其他困擾自己的情緒上。閉上眼睛想像你內在有一雙眼睛注視著「焦慮」的情緒,就是單純注視著,不帶有其他的評價、見解、定論⋯
Thumbnail
可能有人會想,覺察是什麼?就是發現自己「正在焦慮」,自己正在「為了什麼」焦慮,同樣的,也可以用在其他困擾自己的情緒上。閉上眼睛想像你內在有一雙眼睛注視著「焦慮」的情緒,就是單純注視著,不帶有其他的評價、見解、定論⋯
Thumbnail
這幾天,發生了一些事。真是紙短而情長,其中的曲折怪誕,亦罄竹難書。 通常這樣的事件,會猛烈衝擊我沒有固定能量運作的空白情緒中心。這次,有些不一樣。
Thumbnail
這幾天,發生了一些事。真是紙短而情長,其中的曲折怪誕,亦罄竹難書。 通常這樣的事件,會猛烈衝擊我沒有固定能量運作的空白情緒中心。這次,有些不一樣。
Thumbnail
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越是焦慮,就越想要逃避,這是自然的反應。 窮忙濾鏡會讓 1.讓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造成主觀上完蛋了的感受 2.花太多時間在煩惱,因而逃避現實,去做無關的瑣事 3.無法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導致產生拖延症 4.把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人際關係漸漸崩壞
Thumbnail
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越是焦慮,就越想要逃避,這是自然的反應。 窮忙濾鏡會讓 1.讓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造成主觀上完蛋了的感受 2.花太多時間在煩惱,因而逃避現實,去做無關的瑣事 3.無法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導致產生拖延症 4.把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人際關係漸漸崩壞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看似沒有盡頭的焦慮,有時候完全找不到任何原因。但焦慮在焦慮這件事,卻可能回應到我們內在失控的情緒與感覺。雖然將這樣的感覺丟給別人可能很爽,但卻無法阻止焦慮繼續產生。讓我們一起學習,要如何透過情緒日記來幫助自己處理失控的情緒與感覺。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看似沒有盡頭的焦慮,有時候完全找不到任何原因。但焦慮在焦慮這件事,卻可能回應到我們內在失控的情緒與感覺。雖然將這樣的感覺丟給別人可能很爽,但卻無法阻止焦慮繼續產生。讓我們一起學習,要如何透過情緒日記來幫助自己處理失控的情緒與感覺。
Thumbnail
如果手機螢幕保護貼有裂痕 因為換了手機幕保護套,所以昨天在Liker Social寫下這一段:“看到別人的手機螢幕保護貼出現裂痕仍繼續使用,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的保護貼有兩處起泡,我也忍不住要去換新的。” 我一直以為手機螢幕有裂痕,或保護貼有破損(甚至只是無法修復的氣泡),立即換新是正常的做
Thumbnail
如果手機螢幕保護貼有裂痕 因為換了手機幕保護套,所以昨天在Liker Social寫下這一段:“看到別人的手機螢幕保護貼出現裂痕仍繼續使用,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的保護貼有兩處起泡,我也忍不住要去換新的。” 我一直以為手機螢幕有裂痕,或保護貼有破損(甚至只是無法修復的氣泡),立即換新是正常的做
Thumbnail
「習慣性焦慮」在這個世代似乎已經快要成為文明病了,過量的資訊每天透過網路放送到我們眼前,社群平台拉近了朋友、同事的距離也讓分享生活變得容易,同時也無形的有了比較的壓力,我們都是那感到巨大壓力而焦慮的族群,進而給自己戴上了厚厚的「窮忙濾鏡」。「對我應該要做這個,還要做那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Thumbnail
「習慣性焦慮」在這個世代似乎已經快要成為文明病了,過量的資訊每天透過網路放送到我們眼前,社群平台拉近了朋友、同事的距離也讓分享生活變得容易,同時也無形的有了比較的壓力,我們都是那感到巨大壓力而焦慮的族群,進而給自己戴上了厚厚的「窮忙濾鏡」。「對我應該要做這個,還要做那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Thumbnail
■非常敏感,風吹草動都會神經過敏;容易害羞;畏於講話;■一直處在警戒的狀態中,其實內心是嚮往安詳的;■外在是恐懼的樣子,其實內在有巨大的勇氣。
Thumbnail
■非常敏感,風吹草動都會神經過敏;容易害羞;畏於講話;■一直處在警戒的狀態中,其實內心是嚮往安詳的;■外在是恐懼的樣子,其實內在有巨大的勇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