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教,這麼辦》自序:極端的惜惜實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個幾乎從來不曾接受過獎勵或懲罰、甚至幾乎完全沒有被強迫或控制的小孩,現在(2018)已經八歲了,而我成為一個父親也已經八年多。
與大多數父母不同──但可能和大多數教育者一樣──我是先成為一個教育者,然後才成為一個爸爸。而在成為教育者之前,我是理工科的工程師;在工程師之前,我是理工科的學生。
從理工科的工程師到俗稱「體制外教育」的教育者,這個轉折對某些人來說也許大得有點奇怪,但我覺得對於各位讀者來說,那可能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我覺得,對各位更為重要的是這本書裡所要提及的「可能性」。從書名來切入的話,就是「懶得教」的可能性。
當然,剛開始我也不是這麼「懶得教」的教育者,否則大概很難說服孩子的父母把小孩交給我。只是,隨著教育現場的實踐經驗不斷增加,我逐漸忘記我也曾經是一個贊成「適當體罰」的大人,反而覺得讓小孩有自主成長的空間,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以致於很多時候在面對家長「急著教小孩什麼」的疑問時,我好像總隔著一層什麼,而不能透徹理解他們的問題。
難道小孩不吃飯,就讓他不吃嗎?
難道小孩不洗澡,就讓他不洗嗎?
難道小孩不想睡覺,就讓他熬夜嗎?
難道小孩作業寫不完,拖到很晚,也不管他嗎?
難道小孩不穿衣服會著涼,也由他去嗎?
因為我們在教育現場那麼致力於讓小孩「獨立」,於是對(那時的)我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豈不是很簡單嗎?
如果我們期待小孩成長為獨立自主、能為自己負責的(大)人,怎麼能不讓孩子有練習決定並承擔結果的機會呢?
當時我一直以為,如果我來養小孩,我一定能夠給孩子完整的空間與機會,來發展他的人格與人生。
因為我的伴侶是我的同事,於是當我們真的(不小心)生了一個小孩,我們自然而然就決定了,要把我們在教育現場的各種想像與實踐經驗,應用在我們的教養現場裡。那些覺得父母應該要做的,那些覺得父母應該要衡量的,那些覺得父母應該搞懂的,我們決定要盡可能地去做。
像是一個極端的教育實驗。
然而,真的生了一個小孩、和小孩二十四小時生活在一起時,才知道要給孩子空間去長大去練習,有多麼耗費陪伴者的心神與時間。
要讓小孩自己練習掌握餐具,就得要在每次吃完飯之後,把桌面和地板全都擦過一次。
要讓小孩自己練習倒水喝,就要準備面對破掉的杯子,以及總是灑了滿地的水。
要讓小孩自己練習爬樓梯,就得要花一百倍的時間上下一個樓層,跟在小傢伙的後面,一邊看他慢慢嘗試,一邊小心顧著他的安全。
要讓小孩自己練習判斷什麼時候該穿脫衣服,當孩子不幸著涼時,就得要徹夜不眠地照顧小孩,外加擔心孩子的病情惡化。
原來,照顧者的生活與小孩的生活是如此密切重疊,以致於小孩好好長大的機會與空間,竟然要我拿出這麼多代價來交換。那些工作的、沈思的、追劇的、打電動的、跟朋友出門晃蕩的、約會的時間和餘力,一轉眼像是前世。這完全是我始料未及。
於是我終於能夠理解,在「要不要讓小孩如何」的問題上,很多時候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我能說服自己,去做(或不做)多少該做的事」。在這些時候,我時常在選擇的天秤上,試著加上一些砝碼,來試著幫助自己去說服自己投入時間與精力,交換孩子的發展機會與空間。
這些砝碼有:對孩子的愛、對人性的信任、對孩子發展的瞭解、對人我權利分際的思索與認識,以及我對自己身為人、身為教育者、身為父親的自我期許。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是一個關於「教育的可能性」的實驗。有時候,這個原因甚至是最有力量的,它讓我更加能夠抽離父親的角色,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去斟酌在教育上的各種因果與可能。
雖然,即使將這些通通放在秤盤上,也是會有天秤往「委屈小孩」的那一邊傾斜的時候。
譬如說,我家小孩叫做阿果,他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3C兒童」。從一歲多開始,就有一台自己的二手電腦,從此時常和youtube獨處。在兩歲前,他就已經能很熟練地使用滑鼠,自己點選youtube上喜歡的影片來看,最久可以自己看電腦兩個多小時。
我們夫妻當然知道,讓阿果這麼頻繁地盯著電腦螢幕不是什麼好主意,我們也在跟阿果的相處中發現,只要我們找阿果去玩一些他比較喜歡的遊戲,譬如小車子、踢球,或者邀請他出門去玩,他幾乎也都願意馬上放下youtube的影片跟我們出門。
我們時常反省這樣的方式,也被阿果的乾媽婉轉地提醒過,但我們就是忍不住,想要用這種方法「偷」一些時間,來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每次當我們警覺到阿果最近看電腦的時間實在太長時,我們就會彼此提醒應該要收斂了,多花一些時間來陪他玩;但這樣的自覺實在堅持不了幾天,阿果看電腦的時間仍然會在不知不覺中,又悄悄一點點地增加。
不過,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兩個照顧者在互相協助之下,都可以給阿果練習獨立自主的機會與空間。
阿果兩歲半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和阿果一起洗澡,他又不願意洗頭。我試探性的問了幾次,也提出幾個一邊洗一邊玩的點子,但都被拒絕了,保證絕對不會弄到他的眼睛,他也不願意。
我決定要認真談一下這件事:「阿果,你聽我說一下。」
他轉過身來,面對我坐在浴缸裡,聽我說話。
我說:「你如果不洗頭的話,頭會髒髒的,這樣頭就會癢喔。你是想要頭癢癢,還是讓爸爸幫你洗頭?」
阿果沈默了一下,看起來是在考慮,然後他說:「頭癢癢。」

我不死心,也怕他其實沒聽懂,所以試著把同樣的話換一種說法再講一次,但這次他考慮的時間更短了,他說:「我不喜歡洗頭。」
我再確認一次:「所以你決定要頭癢癢嗎?」
他說:「我要頭癢癢。」
我說:「那如果之後頭癢癢,你要記得是因為沒洗頭唷。」
他說:「好。」
就這樣,我們就請媽媽來抱他出去了。
阿果離開浴室之後,我一邊洗澡,一邊想著,如果我連「要不要讓頭發癢」都不能讓他自己決定,我又怎麼能期待他有一天能夠決定自己要從事的職業呢?又怎麼能期待他在眾多在意他的男孩或女孩中,選擇一個他鍾愛的對象呢?
人生中有這麼多比「要不要洗頭」、「要不要讓頭發癢」更難的選擇,當阿果要面對那些選擇時,我很可能已經不在他的身邊,不能為他撐出一個能夠犯錯或從容選擇的機會。
想到這裡,即使我可以想像,他頭發癢時可能會情緒特別不好而波及到我,我也就能安然接受了。
「上陣須教父子兵」,我就在還能這樣陪他的時候,陪他一起吃點苦頭吧。
兩歲半的阿果,已經可以用保持餐桌整潔的方式自己吃飯,可以自己倒水,可以分辨怎樣的高度與攀爬對他來說算是危險,可以自己看冷熱決定要不要穿脫衣服。他可以自己決定大多數的事情,大多時候,也知道自己的情緒與需求。阿果發展的結果讓我們感到「很划算」,沒想到苦日子這麼快就過去,好日子來了。
八歲的現在,他可以自己坐公車去朋友家玩;可以自己決定一天只要看三小時的平板,以免眼睛不小心瞎掉;可以穩定地面對外在世界,不過份地期待,於是也沒有激烈的失望。
這本書當然是寫給阿果的。除了試著紀錄阿果長大過程中,那些與他自身有關的趣事,或者他發展階段的里程碑之外,還有很大一部份,紀錄了前文這些「身為父母的教育者」的心情。想讓阿果知道這些,並不是為了向他「邀功」,更不是為了讓阿果「知恩圖報」。想讓阿果知道這些故事,是想要讓長大了的他有機會知道,他是經歷了這些才長大的。
我不打算跟讀者或焦慮的父母說「你教錯了,應該照我的方法教」,而是想要跟父母說:「別擔心,像我們這樣教得那麼少,小孩其實也長得還不錯」。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做錯了,而是做得太多。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父母們不要太焦慮。假如我們可以放下更多焦慮,而不要把力氣花在太多「教小孩」的方向上,也許我們就可以有更多力氣拿來好好愛小孩、(sioh)小孩。例如最近因為工作忙的關係,我本來答應禮拜三要陪阿果去的一門課,爽約了一整個月。他斷斷續續抱怨了好幾次,前幾天他又開始抱怨:「你不去我都不想去了。」
那時我正在工作,隨口回他:「是喔,那你想留在家裡喔?那要幹嘛?」他也沒應我,走到沙發上去換衣服,小聲哼了一聲。我收到訊號,轉頭看了他,覺得是該停止工作的時候。
我去沙發抱他,然後幫他換衣服。一邊換我一邊說:「還是你要跟我去工作?」
他問:「那邊有什麼好玩的?」
我:「呃,沒什麼好玩的,我要上課。」
他:「那我不要去。」
我:「還是你要留在家?看小說?」
他:「不要。」
我:「你是不是還是想去工作日?只是很想要爸爸跟你一起去?」
他(點頭)(掉了一滴眼淚)
我趕緊抱他,說:「下個月我會盡量不要排工作啦,一個月我盡量至少去兩次。」
大概抱了兩分鐘,阿果站起來,進房間去拿小說出來看,去冰箱找早餐吃,又可以說說笑笑了。
像是這樣,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
阿果長得很好,雖然他應該是去不了哈佛或麻省理工,這輩子大概也沒辦法成為有錢人,但他應該可以成為一般人,像我們這樣的一般人。當他偶爾生病時,看著他的睡臉,我心裡就只有這個願望。
我和阿果。攝於今年七月方格子協力舉辦的講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發現教養書往往不能讓父母們更加穩定,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教養書都燒掉,包括我即將要出的那本。燒掉教養書之後,我建議大家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有趣的書。如果你讀《照護的邏輯》,你也許會跟我一樣覺得,生小孩跟得糖尿病其實很像。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這篇文章不是要說「大家都不要管小孩就對了」,也不是要說「像我這樣教小孩,小孩就會乖」,反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積極不教」的教育實驗,來緩解大家「忙著教」的教養焦慮。我們是這樣想的:我們也許是因為總是太想要教了,而看不見孩子當下的狀況,也看不見被妨礙的親子關係。
我打算在這兩三個月內,用幾篇文章來說明我想像中的自主學習模型,也是一種盡可能趨近學習者中心的教育模式。首先要談的是,怎麼樣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習得在社會中生活的「基本能力」最有助益?
時常有一種論調聲稱要分出「需要」與「想要」的差別,但這種差別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的呢?這種說法被應用在教育或教養現場時,很明顯就是一種「大人覺得你想要 VS. 讓大人覺得你需要」的掰理由比賽。
我想,我們教育者在盡力去掌握各種理論或技術的工具時,仍然要盡量記得,學習者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和每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他們通常既奮起又怠惰,既主動又被動,既堅強又脆弱。
我發現教養書往往不能讓父母們更加穩定,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教養書都燒掉,包括我即將要出的那本。燒掉教養書之後,我建議大家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有趣的書。如果你讀《照護的邏輯》,你也許會跟我一樣覺得,生小孩跟得糖尿病其實很像。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這篇文章不是要說「大家都不要管小孩就對了」,也不是要說「像我這樣教小孩,小孩就會乖」,反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積極不教」的教育實驗,來緩解大家「忙著教」的教養焦慮。我們是這樣想的:我們也許是因為總是太想要教了,而看不見孩子當下的狀況,也看不見被妨礙的親子關係。
我打算在這兩三個月內,用幾篇文章來說明我想像中的自主學習模型,也是一種盡可能趨近學習者中心的教育模式。首先要談的是,怎麼樣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習得在社會中生活的「基本能力」最有助益?
時常有一種論調聲稱要分出「需要」與「想要」的差別,但這種差別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的呢?這種說法被應用在教育或教養現場時,很明顯就是一種「大人覺得你想要 VS. 讓大人覺得你需要」的掰理由比賽。
我想,我們教育者在盡力去掌握各種理論或技術的工具時,仍然要盡量記得,學習者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和每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他們通常既奮起又怠惰,既主動又被動,既堅強又脆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當玩起遊戲,他們彷彿開啟人生的二檔,可以恣意、毫無包袱地揮灑自己的手指靈活度、動態視力、以及臨危不亂的應變力與意志力
Thumbnail
2023 德國-奧地利-法國 19天自駕自由行 行程規劃分享 前言 : 德國的啤酒節是我們一直想去體驗的一個節慶,原本在疫情爆發的當年就要出發的,但是因為航班都被取消了所以沒有去成,疫情結束後我們第一趟遠門就決定要去實現我們當年的願望了! 因為疫情剛解封所以台灣到德國的機票都好貴,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最近她還是會唸我 以前我一定會半撒嬌回回去 但自從上次我只是因為擔心碎念了一下 起因要匯錢給她,她說沒問題的 但我沒匯過單筆3萬以上 說不知道單次轉帳有沒有辦法轉3萬以上 記得詐騙猖獗,好像有設定一個金額 畢竟是別人的錢,我會小心一點 結果被她曲解為愛辯,很歡之後 我就此再也不說了
Thumbnail
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了《文又得武又得》經典武俠劇服飾道具展覽。展覽包括多年來電視臺的武俠劇戲服,吸引觀眾回憶起80、90及2000年代的大臺武俠劇。然而,展覽介紹只有戲服跟文字,缺乏劇照輔助。本文詳細介紹了展出的武俠劇服飾道具,並指出了一些版本不一致的情況。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想我說過我不是很相信所謂甚麼股市分析師、或股市專家老師的,但這一集是我在我看得為數不多的講投資理財的影片中,我個人蠻推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的。 雖然我信奉的還是我自己的五分鐘奇摩股市選股術,事實上我自己認為我這套方法其實可以說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適用於台灣的價值投資法,教你用最簡單的方式計算一支股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當玩起遊戲,他們彷彿開啟人生的二檔,可以恣意、毫無包袱地揮灑自己的手指靈活度、動態視力、以及臨危不亂的應變力與意志力
Thumbnail
2023 德國-奧地利-法國 19天自駕自由行 行程規劃分享 前言 : 德國的啤酒節是我們一直想去體驗的一個節慶,原本在疫情爆發的當年就要出發的,但是因為航班都被取消了所以沒有去成,疫情結束後我們第一趟遠門就決定要去實現我們當年的願望了! 因為疫情剛解封所以台灣到德國的機票都好貴,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最近她還是會唸我 以前我一定會半撒嬌回回去 但自從上次我只是因為擔心碎念了一下 起因要匯錢給她,她說沒問題的 但我沒匯過單筆3萬以上 說不知道單次轉帳有沒有辦法轉3萬以上 記得詐騙猖獗,好像有設定一個金額 畢竟是別人的錢,我會小心一點 結果被她曲解為愛辯,很歡之後 我就此再也不說了
Thumbnail
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了《文又得武又得》經典武俠劇服飾道具展覽。展覽包括多年來電視臺的武俠劇戲服,吸引觀眾回憶起80、90及2000年代的大臺武俠劇。然而,展覽介紹只有戲服跟文字,缺乏劇照輔助。本文詳細介紹了展出的武俠劇服飾道具,並指出了一些版本不一致的情況。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想我說過我不是很相信所謂甚麼股市分析師、或股市專家老師的,但這一集是我在我看得為數不多的講投資理財的影片中,我個人蠻推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的。 雖然我信奉的還是我自己的五分鐘奇摩股市選股術,事實上我自己認為我這套方法其實可以說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適用於台灣的價值投資法,教你用最簡單的方式計算一支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