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辦清單,通常要比待辦清單更能夠提升你的生活表現以及效率
原因其實很簡單:你不做的事能夠決定你能做什麼事,並且讓你的表現變的更好。
作者簡介:
提摩西.費里斯 Timothy Ferriss
美國《Fast Company》雜誌提名他為「最有創新力的商業人物」,《連線》雜誌選他為「最佳自我行銷大師」,《富比士》雜誌說他是「你一定要認識的人」,《新聞週刊》則稱他是「世界上最值得研究的人」,包括《紐約時報》、《TIME》、《經濟學人》、《財訊》及CNN、CBS等超過一百家媒體爭相報導他。他的成功經歷堪稱傳奇,而他的人生更是精采:
●普林斯頓大學高科技創業講座客座講師
●史上首位榮登探戈旋轉步金氏世界紀錄的美國人
●三十多位世界紀錄保持人及奧運選手的顧問
●全美武術散打冠軍
●日本馬術弓箭手
●台灣MTV霹靂舞舞者
●香港連續劇演員
●愛爾蘭板球選手
適合讀者:
- 想要額外創造一份收入的人
- 不想被工作綁住的人
- 想了解更多新富族生活的人
這本書提到很多關於作者如何改變傳統「賣命工作—存錢—退休」的工作模式,轉而利用「時間」和「彈性」的新貨幣,讓自己的生涯有更多選擇,成為一名「新富族」,部份也有提到讀者的成功案例分享。
以下是創業家及員工應該努力戒除的習慣,每點都有詳細說明,每次只需注意一項或兩項,就跟你的優先排序一樣。
1.不要接聽陌生號碼的來電
你可以給別人驚喜,但不要讓別人給你驚喜。這只會造成工作被打斷,或是處於劣勢的談判立場。讓來電進入語音信箱,你可以考慮使用中央總機語言留言服務,你可以接聽來電者的語音訊息,或是單純收簡訊就好。
2.不要一大早或睡前收電子郵件
前者只會打亂你當天的工作安排,後者會讓你失眠。電子郵件可以等到早上10點,你已完成至少一項重要工作後再回覆。
3.不要答應出席沒有具體議程或結束時間的會議(電話討論也是)
如果你已列出目標並擬好要討論的主題/問題的議程,明確界定預期達成的效果,沒有任何會議或電話討論超過三十分鐘。要求對方提供預期目標與議程,讓你「充分準備,節省雙方的時間」。
4.不要讓對方閒聊
接起電話時,不要問你最近好嗎?而是要問有什麼事嗎,或是我正在忙,你可以先講一下有什麼事吧?
把事情做完的大前提之一是:切入正題。
5.不要持續不斷檢查電子郵件—「批次化」並在固定時間收信
不要向上癮般的不斷打開收件夾。專注在首要的待辦事項工作中,而不是回復自以為緊急的問題。
設定週六的自動回覆,每天檢查收件夾在兩次到三次左右。
6.不要花太多時間服務在低獲利、高維護成本的客戶身上。
成功沒有一定的法則,但試圖取悅每個人,絕對是通往失敗的不二法門。對你的客戶群做兩種80/20分析,第一是找出你創造的百分之八十或以上利潤的百分之二十用戶,第二則是找出耗掉你百分之八十或以上時間的百分之二十用戶。
分析完成後,將最愛抱怨且最沒有利潤的客戶群,歸到自動導航模式,以電子郵件通知他們公司的政策有變,分項列出新規定:來電限制、電子郵件回應所需時間、最低訂單量等。
如果他們不能接受新政策,建議他們像其他供貨商下訂單。
7.不要加班處理堆積如山的工作,排定優先順先
如果你沒有排序,每件事都會顯得十分緊急和重要。若你每日訂下一件最重要的工作,其他事情幾乎都不會顯得那麼重要。大多數時候,你只是放任事情發生(比如晚點回電,回電時道歉:繳交延遲費用:失去不講理的客戶等等),以做好重要的大事。
處理堆積如山工作的方式,不是要弄得手忙腳亂,或是花更多時間工作,而是界定那些可以全然改變你的事業和人生
8.不要無時無刻攜帶手機
每週至少放個一天無手機假,關機或是更絕的,直接把手機留在車庫或車子裡。我至少每個星期六都會這麼做。若你上餐廳吃飯,我建議你將手機留在家裡。就上你晚一個小時回電或是隔天早上回電又如何?
9.不要用工作代替非公務的關係或活動
工作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你的同事也不應該是你唯一的朋友,好好安排你的私人生活,並用你準備一場重要回憶的態度保護好它。
不要告訴自己「我要在週末完成工作。」重讀帕金森定律,強迫自己在有限時間完成大量工作。免得每小時的生產力掉到谷底。保持全神貫注,將最重要的幾項工作完成,然後收工。
專心將每件事情做好才是潮流,但只有消除不斷出現的噪音及雜物才有可能完成,如果你無法決定該做哪些事,那就專心挑出不該做的事情,不同方法,相同目的。
寫了一篇有關時間管理及軍事官僚機構的諷刺文章,於1955年發表在「經濟學人」雜誌。他寫道:「一位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來寫一張明信片,而一個很忙的人卻只需要花三分鐘來做同樣的事情。」
帕金森定律的直譯是:「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它真正的意思是說:「就算給他再多的時間,人們總會在最後一分鐘才完成。」
書中金句:
「每當發現自己屬於多數陣營,就是你停下來三思的時候。」—馬克吐溫
「所有量入為出的人都缺乏想像力。」—奧斯卡/愛爾蘭劇作小說家
新創的粉絲專頁生活顧問,分享書籍、職場等生活所學,期待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