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文字除了「表情達意」之外,還有「文以載道」的基本功能,那麼淵源流長的漢字應該是當之無愧。例如, 「建築」兩個字,就很簡單明瞭的道出了「建築之道」。
「建」字早期的象形字是一個「L 形」和「持| 的人」的組合,而其中的「L 形」也出現在「區」字早期的象形字中。此外,早期象形字裡同樣是 L 形的「曲」字在台閩語中發音為 kiô,也與「區」字的台閩語發音 ku 很相近。可見,「建」字裡的「L 形」有「區分、區劃」的意思,而「建」字本來就是在描繪「工人手持木棒或立柱來興造區劃領域或地界的圍籬或擋土壁」的行為。
也因此,「建」字中的「持 | 的人」纔會演變為「劃」字裡的「聿」(「筆」的本字)。可以說,「建」字的原始意義就是「人工區劃」或「區劃工程」,包括領土的區劃、空間的區劃、地域的區劃、......等等,都算是「建」。
「築」字則與「鞏」字類似,都包含「工」與「凡」的符號。其中,「工」有「拱狀結構」的意思 (P.S.1), 而「凡」則是由「一個人雙手相連緊扶著『工』的姿態」演變而來,表示「緊固的力量」。因此,「築」字的原始意義應該是「以木條或竹子作為肋條來鞏固或緊固拱狀結構」的意思。
巧的是,英文 architecture (建築、架構) 的字首 arch 就是「拱」的意思,這說明了東西方文化對於「建築」的定義,很可能都是源自一種 「作為空間區劃的拱狀架構」,也就是一種比「建」更有空間感的區劃方式。
事實上,不論是古今中外,大至國家城鎮、小至鄰里家室,「區劃」的行為是無所不在的。例如,都市土地在使用上往往會區劃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 文教區、保護區、......等等不同的用地,而一般的住家也會區劃為客廳、餐廳、廚房、主臥室、次臥室、浴廁、......等等不同的空間。根據用途和類別來區分各種用地或空間,並且賦予一定的大小和位置、形成一定的空間組織,這就是「區劃」的主要內容。
簡單的說,「區劃」的原始目的就是形成一定的領域範圍、一定的意識空間。這個意識空間可以是集體意識,也可以是個體意識,或是集體意識與個體意識之間、個體意識與個體意識之間、不同的集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的場所。
也因此,「建築」除了有「區劃」的意義,還有「連結」的意思。「區劃」產生各種領域、場所或空間,「連結」則形成各種管道、通路或橋樑。可以說,該怎麼區劃?該怎麼連結?這兩個問題就是建築的根本問題。巧的是,英文裡與 architecture (建築) 意思相近的 construction (建構) 和 connection (連結) 二個字也表現出「建築」與「連結」的關連性。
進一步看,在造字的原則上,漢字通常以三個同樣的符號來代表多數,例如:「木」是指一棵樹木,「林」是二棵樹木或少數的幾棵樹木,「森」則是一大片密佈的許多樹木。因而,由三個代表「器物」的「口」所構成的「品」字就有「物以類聚」的性質,表示「許多同類的器物」,也就是「品類」、「品等」的意思。
可見,帶有符號「品」的「區」字,就是「區分類別、等級或層面」的意思。換句話說,「區劃」的原始意義就是「區分出各種類別、等級或層面,並且劃定各個分區的範圍和界線」。巧的是,英文 Land (土地、領地、領土) 也同樣以原始的「區」字中帶有的「L 形」和 and (加入、參加、和合) 表現出上述類似的含意。由此,甚至可以推論到,早期「建」字左邊的那個代表「區劃」或「區隔」的「 L 形符號」,與英文的 Left (左)、Line (界線)、Light (光線)、Limit (限制)、Link (連結)、Live (生存)、Life (生活)、Like (愛好;喜歡)、Love (愛戀;厚愛)、Login (登入;進入)、 Logout (登出;退出)、Leave (離開) 等字的來源也可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至於「連結」的原始意義,可以從「工」、「亟」、「巫」、「五」、「亞」、「互」、「亙」、「恒」等字看出端倪,因為這幾個字都顯而易見的表現出「二個界限和其間的連繫」的象徵性。
「工」、「亟」兩字都有「兩界或兩極間的橋梁或通路」之意 (P.S.2)。「巫」在原始的象形文中是「兩個『工』呈十字狀交叉狀」,有「四方交流會合」之意。「五」在篆文中是「二中有ㄨ」(「ㄨ」本指算籌),與「巫」字意義相仿,有「居於中央運籌連繫會聚四方」之意。「亞」在篆文中是「二中有一通道,通道中有一空間」,代表「兩界之間的通道中可以暫時停歇的處所」。「互」是「二中有兩個勾連的 L 形」代表「兩界之間的區間互動」,「亙」是「二中有一個回字形的螺旋」代表「兩界之間的迴轉斡旋」,「恒」則以「兩個界線之間的弓狀拱橋或週而復始盈虧的月亮或往來的舟船」象徵「兩界之間長久堅定的往返連繫」。可以說,上述幾個字清楚的定義了「連結」的幾種基本形式和特徵。
【附圖:「亞、互、亙 (亘)、恒 (恆)」字形演化】
所以,講一個題外話,個人覺得作為入口網站的 YAHOO 名字取得真不錯。因為,YAHOO 的發音恰好和「亞互」相仿,而「亞」、「互」兩字都有「連結、交流、通路」的意思,正好和「網際網路」(Internet) 的實際功能非常吻合。
此外,令人玩味的是,「區」的台語發音 ku 和「哭」的現代華語或台灣國語等的發音 ku 完全相同,冥冥中似乎隱含著一個意義:一個不當的區劃也會造成人世間的悲哀。所以,在建一道牆的時候,就應該謹慎思考,建這道牆的意義究竟何在?牆的形式、高度、厚度、材質、穿透性等因素又該怎麼去設定?能不能不要變成一道讓人傷心難過的「哭牆」呢?
綜合上述,打從文字在人類社會出現開始,「建築」(architecture) 和「區劃」(separate 或 compart)、「連結」(link 或 connect) 的行為就有密切的關係。直到今天,每一個建築案件在進行的過程中,規劃設計者依然要為「區劃」和「連結」的種種問題傷腦筋,而建築規劃設計的優劣與否,有一大半正是來自「區劃」與「連結」的安排是否得當。
P.S.1、P.S.2: 有關「工」與「拱狀結構」的關係、「工、亟」兩字與「兩界或兩極間的橋梁或通路」的關係,詳見〈老子與惡水上的大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