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束縛兒童個性發展,與現代教育背道而馳

江上小堂-avatar-img
發佈於往思舊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弟子規》和《三字經》這些所謂的國學啟蒙讀物,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束縛兒童的個性發展,培養規規矩矩,服服帖帖、循規蹈矩的人格。

1983年,鄧小平曾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提出了改革開放時期教育的總方針。而現在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名,以前被認為是糟粕的東西,又卷土從來。從幼稚教育、課外教育到基礎教育,甚至企業管理培訓都興起「讀經」熱。

raw-image

「國學熱」背後反映的是價值危機和社會利益關係的調整。當今中國社會,家族利益單元已逐漸回歸,在官場、在商界最為嚴重。在正統意識形態日益渙散,同時個人主義發展不起來的情況下,中國人只得複歸靠血緣宗親關係來做為利益聯結的紐帶,這樣最可靠也最值得。

作為中國人,當然應當瞭解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在國民教育中必須包含傳統典籍的學習,選讀就可以了。但這種學習只是為了瞭解或更深入的研究,而不是為了認同。學習內容不僅包括儒家典籍,也應有道家、法家等典籍。如《論語》,《易經》,《老子》,《莊子》等。以前文言文教學也有傳統典籍的內容,但那只是語文教育的一部分,重在語文教育。內容顯然不夠,側重點也不在瞭解傳統文化。但《三字經》和《弟子規》這種教材就不必了。讓小孩背這些完全是浪費時間,不能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只能束縛小孩的個性發展。對青少年就更不合適了,內容上過於淺顯。

教小孩《弟子規》的目的顯然就是要讓他們服從長輩和權威,而不是為了讓他們瞭解傳統文化。但其實選用什麼教材分別不大。言傳身教,更重要的是身教。小孩規規矩矩主要不是因為他學了《弟子規》,而是不解其意,死記硬背的方式。死記硬背的潛臺詞就是「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讓小孩死記硬背《我有一個夢想》和《弟子規》,效果差不多。在小孩和老師教與學的過程中,死記硬背的方式而不是學習內容在塑造人格中起到主要作用。當然,言傳身教一致效果好一些,也順理成章。

新文化運動已經百餘年了,五四運動也快百年了。新文化運動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準備。正是因為新文化運動反對孔教,反對「孝」與「節」,反對「父為子綱、夫為婦綱」,瓦解了宗法家族制度,才聚焦起「一盤散沙」,使得個人從父權和夫權中解放出來,而投身於「五四」愛國主義運動和後續的革命中。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才最終取得勝利。今天,百年之後,卻重拾過去大加反對的,那又將如何評價五四新文化運動呢?

2017年2月13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8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03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Thumbnail
2020/02/03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Thumbnail
2020/01/30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Thumbnail
2020/01/30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Thumbnail
2019/05/20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Thumbnail
2019/05/20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Thumbnail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Thumbnail
作為傳說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我們,"中華文化"擁有很多很仔細及固執的傳統觀念;在現在連老一輩都開始逐漸瞭解<<傳承>>的重要性的同時-他們到底何時能夠接受科技及前衛的發展方向?還是只是口頭承諾,事實上無限拖延...,傳統的思維有時候真的"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格局"。 思想/工作: 結論:
Thumbnail
作為傳說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我們,"中華文化"擁有很多很仔細及固執的傳統觀念;在現在連老一輩都開始逐漸瞭解<<傳承>>的重要性的同時-他們到底何時能夠接受科技及前衛的發展方向?還是只是口頭承諾,事實上無限拖延...,傳統的思維有時候真的"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格局"。 思想/工作: 結論:
Thumbnail
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兒童讀經班」這個令人疑惑的課外活動
Thumbnail
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兒童讀經班」這個令人疑惑的課外活動
Thumbnail
中華的正統文化隨著國民黨的戰敗來到台灣是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它的傳入與其他文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有系統且整體性的隨著大量來台的中國軍民而在此生根。這本應給台灣帶來了多重交織的文化風景,但中華文化的強勢性卻給本土的風俗帶來災禍。本次要討論的是在中華文化中為人詬病的考試至上心態,並追溯其流變、形成、以及
Thumbnail
中華的正統文化隨著國民黨的戰敗來到台灣是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它的傳入與其他文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有系統且整體性的隨著大量來台的中國軍民而在此生根。這本應給台灣帶來了多重交織的文化風景,但中華文化的強勢性卻給本土的風俗帶來災禍。本次要討論的是在中華文化中為人詬病的考試至上心態,並追溯其流變、形成、以及
Thumbnail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Thumbnail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Thumbnail
雖然這個題目由我這個糞校藝考生來講有點好笑,而且近期重溫歷史的次數也只有準備文化行政時有認真讀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沒有資格來寫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看到身邊有些小朋友覺得學歷史很辛苦,或者是在解讀歷史事件時缺乏比較宏觀的視野,所以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法來寫我學歷史的心得。
Thumbnail
雖然這個題目由我這個糞校藝考生來講有點好笑,而且近期重溫歷史的次數也只有準備文化行政時有認真讀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沒有資格來寫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看到身邊有些小朋友覺得學歷史很辛苦,或者是在解讀歷史事件時缺乏比較宏觀的視野,所以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法來寫我學歷史的心得。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