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是什麼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之前,你應該會更好奇 : 為什麼需要知道TOC ?
當人們遇到一個問題,最先產生的念頭,就是直接找答案解決它。然而,如果用同樣的邏輯處理那些重複出現的難題,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
可能是方法初期有效,但不久後,類似的問題仍持續出現、甚至越來愈嚴重。也可能方法根本無效、或方法有效,卻同時伴隨更大的副作用、衍生新的問題、埋下新的難題種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 因為,大部分的人、甚至是那些成功者提供的方法或原則,都忽略了一個重要前提 : 與自己有關的重複性問題之間,彼此有著嚴謹的因果關係。
另一個理由則是,人們缺乏一個系統性步驟或稱它為技巧,可從問題之中,找到適合自己現況、且能確實帶來成效的行動方案。
這個系統性步驟,便是TOC Thinking Processes,它不需要再額外新增任何專業知識。它早已存在於每個人的基本邏輯中,只是我們不知如何提取出來,無法將它轉化為像呼吸一樣自然地運用。
接下來簡單描述TOC與Thinking Processes
TOC的全名 : Theory of Constraints 譯 : 限制理論 或制約理論。發明者是以色列物理學家 Eliyahu M. Goldratt 博士,台灣譯 : 高德拉特。
TOC被視為一個全方面的管理哲學。高德拉特博士主張任一個複雜系統,都隱含著簡單化。一個複雜系統可能是由成千上萬人和一系列設備所組成,但其中只有極少的變數、甚至只有一個,稱為限制因素。它會限制、或阻礙此系統達到更高的目標。
高德拉特博士將TOC運用在現實中,與人類組織有關的所有層面,而且都帶來極大的成效。而TOC本身也因務實的分析各領域、市場難題,而不斷地加速進化與完善。
TOC Thinking Processes ( 譯:思維程序或思維方法 ),則是高德拉特博士站在學習者要如何了解TOC的立場,以嚴謹邏輯與一般常識為基礎開發而成。希望藉由此程序能將TOC普及於更多人 : 要學會TOC並且運用在現實中取得成效,只須不斷地練習TOC思維程序在生活中即可。
TOC思維程序的技巧包括 : 1. 可將眾多問題連結並指出共同根源的「現況樹」 2. 以科學方式來定義問題的「衝突圖」 3. 翻轉現況後的「未來樹」 4. 消除答案所帶來副作用的「負面分枝」 5. 克服執行方案前障礙的「條件樹」 6. 令其他人樂意協力合作的「行動樹」
這些技巧可單獨使用,同時技巧彼此之間有著嚴謹因果關係,所以一起運用則成效最大。 另外,可別被上述技巧名稱給嚇到了,其實這些都只是人們與生俱來的邏輯 : 對任何一件事情 ( 人、事、物 ),在腦中建立認知的順序。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看似無法預測的 … TOC思維程序則引領我們進一步去確認那些不可控的所有情境,到底是真正的莫非,抑或其實是人為所形成的混亂、失控之假象。並從已存在的問題之中,找到決定整體成果的槓桿點、再以此取得突破的方法。
當你進行完這個計畫,取得成果後 … 回頭一定會發現,這些突破方法,幾乎都只是常識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們普遍以為,不可能會有一套可操作的明確步驟,能有效解決與自己有關的全部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完全不信。而且,即便有再多的成功案例,只要說 : 我的問題並不像你所舉的例子那樣,就可輕易推翻這個假設,對吧 ?
從企業外部,如: 顧問組織,來大幅改善一間企業有多難呢 ? 光只有完善的解決方案是遠遠不足夠的,還需要有明確方法呈現解決方案、讓其他人樂意配合,一起取得更大的成果。
我們是GetReady 完備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由蔡凱量於去年三月剛成立的小公司。我們雖然迷你,不過也慢慢建立起有別於其他同類型的組織,屬於自己的優勢。
因為TOC核心決策者高德拉特博士,走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也是因為這條路,而導致TOC即便成果驚人、在各領域看似都已開花結果,但在個人領域上,特別是全球年齡層20~50歲的人,對這族群而言,TOC依然如同埋在沙裡的珍珠。其中幾乎只有極少數中高階以上的管理者,才會聽過、知道TOC的存在。
有不少建立品牌的方式,是先自己設定一個核心價值,主要思考 : 想要別人怎樣看待自己、公司的品牌 ? 然後以此採取一些行動來達成這個設定。 在寫這篇時,原本洋洋灑灑寫了一堆 … 卻經由另一半的提醒便決定全刪除 。
TOC發明者高德拉特博士,分析一家營收10億美金,員工人數上萬人、每個季度生產80,000多種版本的服飾產品,如此複雜、龐大規模的組織,從分析重大問題到建立突破方案,並確認該方案至少能讓該企業取得4至10倍的淨利提升,需要多久 ?   不到1小時。
人們普遍以為,不可能會有一套可操作的明確步驟,能有效解決與自己有關的全部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完全不信。而且,即便有再多的成功案例,只要說 : 我的問題並不像你所舉的例子那樣,就可輕易推翻這個假設,對吧 ?
從企業外部,如: 顧問組織,來大幅改善一間企業有多難呢 ? 光只有完善的解決方案是遠遠不足夠的,還需要有明確方法呈現解決方案、讓其他人樂意配合,一起取得更大的成果。
我們是GetReady 完備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由蔡凱量於去年三月剛成立的小公司。我們雖然迷你,不過也慢慢建立起有別於其他同類型的組織,屬於自己的優勢。
因為TOC核心決策者高德拉特博士,走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也是因為這條路,而導致TOC即便成果驚人、在各領域看似都已開花結果,但在個人領域上,特別是全球年齡層20~50歲的人,對這族群而言,TOC依然如同埋在沙裡的珍珠。其中幾乎只有極少數中高階以上的管理者,才會聽過、知道TOC的存在。
有不少建立品牌的方式,是先自己設定一個核心價值,主要思考 : 想要別人怎樣看待自己、公司的品牌 ? 然後以此採取一些行動來達成這個設定。 在寫這篇時,原本洋洋灑灑寫了一堆 … 卻經由另一半的提醒便決定全刪除 。
TOC發明者高德拉特博士,分析一家營收10億美金,員工人數上萬人、每個季度生產80,000多種版本的服飾產品,如此複雜、龐大規模的組織,從分析重大問題到建立突破方案,並確認該方案至少能讓該企業取得4至10倍的淨利提升,需要多久 ?   不到1小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的《目標》一書,以引人入勝的小說形式,帶領讀者進入生產管理的現場。 故事圍繞著主角羅哥,一位瀕臨倒閉工廠的經理,如何在物理學家鍾納的指引下,運用「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扭轉乾坤。 TOC 理論如同指引企業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我們的思維常常呈現網狀結構,涉及大量相關訊息,表達和行動需要線性思維,而網狀思維與線性思維不相匹配,中間隔著關鍵的一步,即讓網狀思維變得有邏輯和組織。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找到一套系統方法,建構一個層級清晰、邏輯清晰的樹狀思維。 只有完成這一步,從思考到表達、從思考到行動的道路才算是完整的。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的處理方法,並提出了用畫圖的方式歸類處理資訊的建議。文章中列舉了兩種處理問題的行為模式,並強調了問題背後的問題(QBQ)的重要性。作者建議讀者透過預約隨體體驗來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的《目標》一書,以引人入勝的小說形式,帶領讀者進入生產管理的現場。 故事圍繞著主角羅哥,一位瀕臨倒閉工廠的經理,如何在物理學家鍾納的指引下,運用「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扭轉乾坤。 TOC 理論如同指引企業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我們的思維常常呈現網狀結構,涉及大量相關訊息,表達和行動需要線性思維,而網狀思維與線性思維不相匹配,中間隔著關鍵的一步,即讓網狀思維變得有邏輯和組織。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找到一套系統方法,建構一個層級清晰、邏輯清晰的樹狀思維。 只有完成這一步,從思考到表達、從思考到行動的道路才算是完整的。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的處理方法,並提出了用畫圖的方式歸類處理資訊的建議。文章中列舉了兩種處理問題的行為模式,並強調了問題背後的問題(QBQ)的重要性。作者建議讀者透過預約隨體體驗來瞭解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