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工作、職涯一直在尋求的「方法論」其實是 =《底層邏輯》+ 環境變數

更新於 2024/09/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發現自己太少 input,或者說 input 的內容都稍淺,每週的靈感已經有點枯竭,所以希望自己再重新養成一些定期 input 吸收內容的習慣。而本篇是看完、聽完「瓦基|閱讀前哨站」關於《底層邏輯》一書電子報、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 後的紀錄筆記,若有興趣深入了解內容的朋友,可參考下方連結
為什麼會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可能是我蠻喜歡瀏覽、探索一些厲害的品牌、企業、商業營用模式 … 等,每次都在思考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成功?如何才能把類似概念套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經手的事物也都能如期順利發展?
-
前陣子很常被討論到的概念是「第一性原理」,也有許多成功人士常常提到應該去釐清一些事物背後的共通點,思考如何套用在自己的情境上,而《底層邏輯》這本書剛好就在討論類似的概念!
圖片來源:博客來

→ 方法論 = 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
當我們遇到問題挑戰或想完成某個目標時,一般都會急著想找「答案」,希望聽別人告訴我們「方法論」。例如常希望別人直接告訴我們在某個行業、職位上,我該用什麼方法、策略來達到我們的目標。
-
而這對解決問題 / 達成目標其實也沒有不好 (尤其速度快很多),但就會有點像是請別人直接給我們一條「魚」,而非「釣竿」教我們如何釣魚; 或者像以前考數學,我們都直接套公式,並不是真的理解問題來求解; 所以如果養成這樣的習慣,當未來遇到新的問題挑戰或目標時,我們可能也很難再靠自己解決
-
本書作者劉潤提醒我們,真正的公式是這樣的:「方法論 = 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
「環境變數」就是當我們身處一個新的時代、在不同的行業、面度快速變動的大環境,一定會遇到的各式各樣的變化。而「底層邏輯」就是在這些萬變當中的「不變」,是萬事萬物運作的基本邏輯。只有當我們看懂了世界的底層邏輯,才能持續地看清楚事情的本質,調整適應新環境的變數,去產生最適合時宜的方法論。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書總共統整了作者對於五件事情的底層邏輯,而瓦基在 Podcast 及文內提供了關於兩件事物的心得,分別是:工作、人脈的底層邏輯。
→ 工作態度的底層邏輯
作者認為「要把工作當成玩」,並把工作區分為「創造價值」和「消耗價值」兩種!
「工作應該是創造未來的價值,而不是消耗現在的價值。」

如果我們把工作當成一場打怪升級的遊戲來玩,等於是在創造「未來」更好的自己,讓自己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好,那我們才會玩得更好。如果我們只是把工作當成是用時間來換取金錢,就等於是在消耗「現在」的自己。當我們無法放眼創造未來,等著我們的就剩下無情的消耗。」
我覺得這樣的概念有點像之前所寫文章提到「賦予事物意義」,當可以把現在所做的事情與未來目標找到一個連結並賦予它另一層意義時,自然而然在工作的同時也是在創造「未來」更好的自己,並幫助自己樂在其中
-
依據過往與同事、團隊、朋友協作的經驗中,較難理解如何「賦予事物意義」的夥伴通常都是因為少了一個值得他追尋、渴望的「目標」
-
至於要如何找到一個值得自己追尋、渴望的目標,我覺得是個大哉問 XD 之後可以再寫一篇相關的文章分享自己的理解; 但如果以現在的認知來說,我覺得可以多體驗、嘗試一些「美好」的事物,開開自己的眼界、讓自己享受其中,或許從中就可以體悟出一個值得自己追求的目標 (可參考商周此篇文章《沒有動力去賺錢時,就要去最好的餐廳吃頓飯!兩個故事告訴你:那麼窮,是因為你太省了》)
圖片來源:商周文章

→ 人脈發展的底層邏輯
『「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我們能「幫」到的人的高度,決定了我們自己的高度。』

『「如果想要累積人脈,就是不斷累積自己的價值,不斷輸出自己的價值。當你能幫越來越多厲害的人,你的人脈網絡才會變廣,你的人脈品質才會提高。」人脈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你能給予別人什麼樣的價值,才會認識什麼樣的人。』
這段落讓比較新鮮讓我有感,從高中、大學就一直聽別人說人脈很重要、要好好經營人脈 … 等,所以過去常常跑一些新創活動、聚會,希望從中多認識一些人來「累積人脈」,但在花了許多錢、時間參與活動後,最終在「人脈」效益上不怎麼大; 甚至是出社會轉業務、拜訪成交了多間企業客戶後,我也覺得自己好像還沒累積到什麼「人脈」
-
在看到此篇「人脈發展的底層邏輯」並搭配以前當業務時的座右銘「幫客戶成功,就是幫自己成功」後才豁然開朗; 反思仔細想想,當我拋下了過去公司背景、資源後,對於那些我在業界、社群希望可以多交流認識的人,自己似乎沒有什麼跟他們搭上線的切入點,更不用說能幫助到他們什麼了 (說起來殘酷,但卻是事實)
-
畢竟「人脈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你能給予別人什麼樣的價值,才會認識什麼樣的人。」,好像只有持續 input 提升自己、讓個人可以為他人創造價值時,才有那個「底氣」成為理想對象的資源、人脈,並逐步進行資源的共享及合作 … 等
-
關於未來累積人脈一事,或許就可以開始養成每次遇到不同人時,第一個思考的事情就是「我可以怎麼幫助到他?」,來幫助提升自己的價值
最後也想到,「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一句,當自己有價值時,機會自然而然就會來:)
圖片來源:Pixabay

最後補充,稍微翻閱本書電子書版預覽時,提到另外一個我非常有興趣想深入探討的底層邏輯是「是非對錯的價值觀」
-
生活中有太多與人的討論爭議都會跟每個人的價值觀有所關聯,如果要相對客觀、理性的解決問題,作者就提供了這樣的概念讓大家思考並提到「一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 “對錯觀“: 1. 法學家的對錯觀,2. 經濟學家的對錯觀,3. 商人的對錯觀」
-
而作者在這節給予的提示也是我一直相信與嘗試努力實踐的理念:「一件事情出現不好的結果時,責怪、埋怨、後悔都是無用的,他們改變不了結果。如果自己有所損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 — 靠自己,自強者萬強」
ps: 題外話,雖然理想上是大家都可以有這樣理性的對錯觀,但畢竟人是富有情感的動物,當遇到衝突、爭執時,好像還是優先處理對方的情緒比較要緊 XD
圖片來源:《底層邏輯》
avatar-img
9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r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來紀錄分享一下自己對未來「工作」的想像。 - 有沒有可能,在生活大部分時間裡做著自己較感興趣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換得足以生活的報酬呢? - 或許Web3 內所提到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治組織) 的概念與機制可以幫助達成
本文標題 / 內容啟發及部分引用自瓦基|閱讀前哨站 2022/08/02 電子報《當下的釋放、不要用忙碌騙自己、關於快樂和興趣》內「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的段落內容 - 「你追求的是『快樂』的感覺?還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的感受?」
本文標題內容部分啟發及引用自盧美妏心理師 FB 貼文 貼文第一行很吸引我的注意力:「你不是想做自由工作者,你是想做自由 #不 工作者。」所以今天想輕鬆針對這個主題、內容紀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 如果你從未有自由安排工作、生活的經驗過,強烈推薦你一生中一定要體驗看看,至少現在的我已經有點回不去了!
今天來紀錄分享一下自己對未來「工作」的想像。 - 有沒有可能,在生活大部分時間裡做著自己較感興趣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換得足以生活的報酬呢? - 或許Web3 內所提到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治組織) 的概念與機制可以幫助達成
本文標題 / 內容啟發及部分引用自瓦基|閱讀前哨站 2022/08/02 電子報《當下的釋放、不要用忙碌騙自己、關於快樂和興趣》內「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的段落內容 - 「你追求的是『快樂』的感覺?還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的感受?」
本文標題內容部分啟發及引用自盧美妏心理師 FB 貼文 貼文第一行很吸引我的注意力:「你不是想做自由工作者,你是想做自由 #不 工作者。」所以今天想輕鬆針對這個主題、內容紀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 如果你從未有自由安排工作、生活的經驗過,強烈推薦你一生中一定要體驗看看,至少現在的我已經有點回不去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白世曜對溫旭華表現的異常冷靜感到十分驚訝,對方勇敢果斷的性格真的一直未變。望著對方澄澈透亮的雙眸,他好像多了一些勇氣,於是接著走近心上人坐著的沙發前,然後蹲跪下來回應,「溫不用做什麼,我只想待在你身邊。」 溫旭華瞬間又面紅耳赤,被用那樣真摯熱切的帥氣臉龐近距離表白,有多少人能不淪陷?身為同性的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上班族會想到放棄工作的念頭。這本漫畫書訴說了在血汗企業工作的上班族的心聲,並提醒了大家應該做到活出自己的人生。現代人過度努力,聽見自己內心的呼喚,擺脫現在的狀況。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為工作而活》這本書,精彩翻了。這本書主要討論一個問題: 󠀠 「為何即便衣食無慮,人還要不斷地工作?」 󠀠 作者 James Suzman 是個人類學家, 在他 21 歲的時候,搭便車來到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參與一項志工計畫和當地土著穹瓦西人一
Thumbnail
有人認為,工作是為正向報酬,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錦衣玉食、華美房子。 但,在前幾天看到,有人提出“當我們工作動力來自於痛苦和恐懼時”相關觀點,恰巧我這陣子讀完一本關於正向教養的書籍,看到該論點特別有感,故有此文。 過度講究外部獎賞和懲罰的後果,就是缺乏內在驅動。 為何我看到“我們工作動力來自
Thumbnail
今日是一個整天都在吃喝玩樂的日子。 這其中又穿插了不少小金鬧出的小插曲。 故事一 在我與旗子主人一同騎車等待紅綠燈時,旁邊剛好是一間水果店。 於是...小金就離開了旗子主人的脖子,飛進了水果店。 我正一頭霧水他要做甚麼時,就見他飛進了水果店內的冷藏冰箱,窩在了...水蜜桃上。 紅燈轉
Thumbnail
一天兩小時,完成最重要的事。 1.辨識 日常事務 我們平常生活中會習慣開啟自動模式,例如:通勤、吃飯、洗澡,雖然可以減少大腦能量的消耗,但經常浪費大量的時間,一回首時間就已經過去了。 辨識關鍵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是要學會辨識重要的事情,並且規劃每天2個小時專注、有自主意識的行動。 創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白世曜對溫旭華表現的異常冷靜感到十分驚訝,對方勇敢果斷的性格真的一直未變。望著對方澄澈透亮的雙眸,他好像多了一些勇氣,於是接著走近心上人坐著的沙發前,然後蹲跪下來回應,「溫不用做什麼,我只想待在你身邊。」 溫旭華瞬間又面紅耳赤,被用那樣真摯熱切的帥氣臉龐近距離表白,有多少人能不淪陷?身為同性的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上班族會想到放棄工作的念頭。這本漫畫書訴說了在血汗企業工作的上班族的心聲,並提醒了大家應該做到活出自己的人生。現代人過度努力,聽見自己內心的呼喚,擺脫現在的狀況。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為工作而活》這本書,精彩翻了。這本書主要討論一個問題: 󠀠 「為何即便衣食無慮,人還要不斷地工作?」 󠀠 作者 James Suzman 是個人類學家, 在他 21 歲的時候,搭便車來到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參與一項志工計畫和當地土著穹瓦西人一
Thumbnail
有人認為,工作是為正向報酬,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錦衣玉食、華美房子。 但,在前幾天看到,有人提出“當我們工作動力來自於痛苦和恐懼時”相關觀點,恰巧我這陣子讀完一本關於正向教養的書籍,看到該論點特別有感,故有此文。 過度講究外部獎賞和懲罰的後果,就是缺乏內在驅動。 為何我看到“我們工作動力來自
Thumbnail
今日是一個整天都在吃喝玩樂的日子。 這其中又穿插了不少小金鬧出的小插曲。 故事一 在我與旗子主人一同騎車等待紅綠燈時,旁邊剛好是一間水果店。 於是...小金就離開了旗子主人的脖子,飛進了水果店。 我正一頭霧水他要做甚麼時,就見他飛進了水果店內的冷藏冰箱,窩在了...水蜜桃上。 紅燈轉
Thumbnail
一天兩小時,完成最重要的事。 1.辨識 日常事務 我們平常生活中會習慣開啟自動模式,例如:通勤、吃飯、洗澡,雖然可以減少大腦能量的消耗,但經常浪費大量的時間,一回首時間就已經過去了。 辨識關鍵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是要學會辨識重要的事情,並且規劃每天2個小時專注、有自主意識的行動。 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