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與眾不同的你,值得被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離平均值有點遠?
幼稚園的時候是班上第一個學會看字的,談話的內容也總和別人不一樣。當別人在聊沙坑的時候,我想聊的是「有白日夢那有沒有黑日夢」。別人在娃娃角玩角色扮演、在積木角蓋想像中的原住民部落,我還是最喜歡待在圖書角一遍一遍讀著早已滾瓜爛熟的故事書。
那時候的我寡言而自由,比起和同學互動更喜歡和大人聊天,也不用遭受不合群的非議。大概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而當時的我對這個不同是驕傲的。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意識到自己的不同而感到痛苦大概是從小學高年級開始。那一年,我成為了群體中的黑羊。
我不斷檢討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成績太好?講話太衝?座位太亂?做人太高調?然而我永遠都不會找到答案,因為沒有一個原因,能解釋像霸凌這麼高強度的敵意。而無止境的訕笑、言語攻擊開始圍繞著我。
長大之後的我,知道了霸凌只是為了讓團體動力存續的一種手段,是一種集體的認知失調。但是當時的我好無助啊!想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而該怎麼做,他們才會放過我。甚至我一直不知道我有被霸凌,因為我覺得我只是做錯了什麼,而讓他們討厭我。
「不是妳的錯。」
多希望當時有人可以對我說這句話。或是現在的自己不斷的對自己說。
「不是妳的錯,妳很棒,是值得被愛、被疼惜的。妳一定很害怕吧!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對妳,擔心是因為自己不夠好,還不夠努力。好委屈,卻不敢讓別人知道妳的悲傷,很想改變,卻不知道該從何著手。妳很努力了,真的。真的不是妳的錯,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謝謝妳的勇敢,謝謝妳的努力,妳值得被愛,無論如何。
avatar-img
28會員
20內容數
讓有亞斯伯格症的我,讓你看見我看見的亞斯樣貌,而不僅僅是由刻板印象認識亞斯。 我是鯨,我是成人亞斯伯格症者,希望自己的文章不論對所謂「一般人」或是亞斯都有所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亞斯星來的殺人鯨 的其他內容
無性戀,一個即使在同志社群中都冷門的話題。 什麼是戀愛? 查了很多資料,問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總是類似「妳想和一個人成為戀人,就是判斷會不會想跟他親吻擁抱或是OOXX啊!」「就很明顯不一樣啊!」,或是有些文章會提到「性吸引」或「性慾」。那麼,一直沒有這樣想法的我,難道真的只是因為沒有遇到那個人嗎?
比起「為什麼是我」 我更常問的是「我到底憑什麼」 這麼幸福著的我,究竟憑什麼痛苦 所以不管對自己或是對別人 都一直說著「痛苦是不能比較的」 尤其是對自己,根本就是嘗試洗腦XDDDD 啊,不然只會更加厭惡自己吧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然而當遇見的不只是傾盆大雨 而是槍林彈雨的時候 就不是努力奔跑可以解決的事了 逆境讓人成長,也使人發狂
了解一個人可以從標籤 但不要忘記去了解他所有的樣子 了解一個特質可以從身邊有這個特質的人開始 但不要忘記即使都是有這個特質的人 他們還是都是不同的個體 我只代表我自己。
記2019台南彩虹遊行 我們不能選擇要成為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泛性戀或無性戀等各種性向 我們不能選擇生來是男生或是女生 或是更多不同的樣子 無論生理還是心理 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在不同的人們受到誤解或歧視而受傷時 張開雙臂告訴他: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我愛你只因你是你。」
無性戀,一個即使在同志社群中都冷門的話題。 什麼是戀愛? 查了很多資料,問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總是類似「妳想和一個人成為戀人,就是判斷會不會想跟他親吻擁抱或是OOXX啊!」「就很明顯不一樣啊!」,或是有些文章會提到「性吸引」或「性慾」。那麼,一直沒有這樣想法的我,難道真的只是因為沒有遇到那個人嗎?
比起「為什麼是我」 我更常問的是「我到底憑什麼」 這麼幸福著的我,究竟憑什麼痛苦 所以不管對自己或是對別人 都一直說著「痛苦是不能比較的」 尤其是對自己,根本就是嘗試洗腦XDDDD 啊,不然只會更加厭惡自己吧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然而當遇見的不只是傾盆大雨 而是槍林彈雨的時候 就不是努力奔跑可以解決的事了 逆境讓人成長,也使人發狂
了解一個人可以從標籤 但不要忘記去了解他所有的樣子 了解一個特質可以從身邊有這個特質的人開始 但不要忘記即使都是有這個特質的人 他們還是都是不同的個體 我只代表我自己。
記2019台南彩虹遊行 我們不能選擇要成為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泛性戀或無性戀等各種性向 我們不能選擇生來是男生或是女生 或是更多不同的樣子 無論生理還是心理 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在不同的人們受到誤解或歧視而受傷時 張開雙臂告訴他: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我愛你只因你是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一個普通國中女生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曾經遇見看起來《不一樣》的族群嗎? 孩子曾經主動說出他們的好奇嗎? 試著拿這本書讀給你學齡前的孩子聽。閱讀前,甚麼都不要說一起靜靜看著封面,你會跟我一樣聽到孩子好奇的問號,............
Thumbnail
我想不出我曾經「妒忌」他人。小時候可能曾經「羨慕」別人的某種情形,也是一下子而己。長大後,連羨慕都沒有了,是我不記得、沒意識到,或是真的沒有?我也不知道。   我有被人家妒忌過嗎?應該有,只是我不知道,尤其小時候在鄉下,我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離我一段距離,老師常常請我當班長,我有話就說,有意
上一章說到成為我,就是要成為一個最好的人。這一章叫你來了,我想法中的哪個人出現了,就是哪個最好的人,我一份成二。你說:是不是很奇怪?你自小學就日本人的節奏,最後沒有變成日本人,但你愛他們,這個我知道。你為什麼愛他們?因為你學習他們的節奏。只是他們看到你的好,但他們不會學你。 我知道,他們學了我就成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一個普通國中女生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曾經遇見看起來《不一樣》的族群嗎? 孩子曾經主動說出他們的好奇嗎? 試著拿這本書讀給你學齡前的孩子聽。閱讀前,甚麼都不要說一起靜靜看著封面,你會跟我一樣聽到孩子好奇的問號,............
Thumbnail
我想不出我曾經「妒忌」他人。小時候可能曾經「羨慕」別人的某種情形,也是一下子而己。長大後,連羨慕都沒有了,是我不記得、沒意識到,或是真的沒有?我也不知道。   我有被人家妒忌過嗎?應該有,只是我不知道,尤其小時候在鄉下,我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離我一段距離,老師常常請我當班長,我有話就說,有意
上一章說到成為我,就是要成為一個最好的人。這一章叫你來了,我想法中的哪個人出現了,就是哪個最好的人,我一份成二。你說:是不是很奇怪?你自小學就日本人的節奏,最後沒有變成日本人,但你愛他們,這個我知道。你為什麼愛他們?因為你學習他們的節奏。只是他們看到你的好,但他們不會學你。 我知道,他們學了我就成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