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科學與宗教讀書記

53公開內容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局外人
人互助出於同感,所以道德基於感情。非基督徒幫助了基督徒,有些受惠的基督徒不但不感恩,還把一切說成「神的安排」。不但因抹殺感情,抹殺抉擇的主體,因而抹殺了道德;而且遏制良心,自戕人性,為害可大可小。 筆者從個人感受、道德立場、社會效應等方面着眼,不願意幫助某些基督徒。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道德基於宗教」的說法,叫人得認真面對神的作為是否道德的問題。既然我們知道《聖經》那些可怕的事是錯的,就不應該相信道德基於宗教。道德是人人互相要求、互相負責的社會系統,不需要神的背書。道德論證不能證明神的存在,反而證明神不存在。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存乎一心-avatar-img
2019/10/30
作者您好,瀏覽了您的一些文章,很有邏輯性,我也是在研究人生實相,人都有意識,也一直在使用意識,可是為什麼有意識呢?又是誰給了人意識呢? 我不是來踢館的,如果我們用邏輯的思考方式,一定會踢到一個終極的鐵板 ---- 最原始的東西都無解,因為邏輯推不出來。這是我的一點小見解。
avatar-avatar
局外人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科學一向只研究自然現象,但是自然的領域卻隨科學發展而擴大。因為自然和超自然是兩個此消彼長的領域:超自然代表了人所未知的現象,等到人明白其中道理,就不再是超自然了。天象、天災,疾病等等,都是從超自然變成自然的。連道德也可以用科學來研究。總之,「我們的無知是上帝,我們的知識是科學。」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宗教所得的知識不但與科學矛盾,而且與別的宗教矛盾。可見其求知方法不能認識真理。有神論的神,像基督教那種,科學當然能證明祂不存在。因為《聖經》錯誤百出、現代沒有神迹、嚴謹的禱告實驗、世上的苦難等等,證明沒有基督教宣稱的那個全能、全善的神。該有證據而沒有,還堅持「沒有證據不等於不存在」是愚蠢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信徒看自己的宗教跟看別的宗教不同,雙重標準。許多人信教,是因為從小受家長、同儕的灌輸,長大受社會環境的薰染。宗教的地域差異,更可見信仰宗教並非理性斟酌的結果。各宗教的教義互異,有時水火不容,無法殊途同歸。信徒必須以「旁觀者測試法」來檢驗自己的信仰。科學越研究越清楚,信仰卻原地踏步了二千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所謂「隱藏的上帝」(神絕少給現代人顯現,而且好像跟世事無涉)、永生、苦難等,神學家的解釋玄之又玄,其實是托詞。科學研究截然不同。某現象應該有某些證據,而結果沒有,一而再,再而二,都沒有。科學家就會說:根本沒有那個現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聖經》的詮釋沒有一致的標準,不管原來是實寫還是虛寫,讀者可以看成實的,也可以看成虛的,都說得通。看成虛的話,喻意是什麼,也言人人殊。凡是被科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否定了的,通常就變成比喻;還未否定的,就當成事實。而且倒過來把科學的發現都說成上帝的旨意。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宗教訴諸信仰,把信仰粉飾成求知方法,甚至反對理性,反對好奇心。科學家以理性為工具,相信科學,科學卻不是信仰;因為科學靠的是經驗:預測得到驗證。換言之,科學「基於經驗的信心」,跟信仰「沒有證據的信念」是兩回事,故意混淆,無非為宗教狡辯。宗教的真理大都由教會裁決,科學無所謂「異端」、「褻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宗教信仰以事實為依據,但是不同的信徒對事實的依賴程度不同。許多神學家、信徒面對不合科學、不合事實的批評,尤其神存在的論證,不但大聲反駁,還挖空心思來對招。可見他們真的在乎宗教說法的真假,而不只是把宗教說法當成心裡受用的虛構故事。神學家常兩面討好,面對學者就說是寓意,面對平信徒就說是事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演化論的證據最少跟菌源說一樣強,許多信徒卻執意不信演化論,卻幾乎沒有人懷疑細菌致病;可見信徒雙重標準,不信演化論,是出於宗教因素。而且完全沒有斟酌餘地:「什麼都無法叫我放棄信仰。」這種盲目、不理性的態度跟科學家截然相反。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聖經》有許多故事,作者的動機就算不是寫歷史,最少預期讀者當歷史看。這些史事的背後當然有宗教含意,但史事就是史事。然而,時移世易,觀念、知識進步了,仍然照字面解就有種種問題,於是才認為直解是拘泥文字,設法把經文重新詮釋,而有些本來照字面解的故事就變成比喻。這是宗教經典的詮釋史上不斷重複的現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神存在」是事實的假設,而事實是需要證據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基督徒看《聖經》都照字面意思解,而不是把天堂、地獄當比喻。相容論者和某些無神論者常為宗教開脫,把某些罪行的明顯宗教動機看成政治、社會問題;因為他們誤以為信仰的說法跟現實世界無關。信徒往往隨意決定哪些經文直解,哪些經文是比喻,都能自圓其說。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宗教說法有許多是對現實世界的描述,以現實世界的事實為根據,所以是可能驗證的。宗教影響越大,其事實根據越應該受檢驗。科因強調「宗教信仰基於事實陳述」這一點,因為許多宗教說法被人指出不實時,信徒往往推說「那是比喻」、「那不重要」。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信仰是證據的免疫力,再確鑿的證據都可以忽視、否定。宗教以感情的交托代替證據的需求。要叫人相信科學,不但要有「事實」上的教育,而且要有「信仰」上的反教育。從民意調查可見,科學家、無神論者批評的是主流教義,打的不是稻草人。科學家信徒少,是研究科學叫人不信,而不是不信的人做了科學家。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事實勝於雄辯,道德不是宗教的專利,培養道德不需要神,不需要宗教。開明教育的關鍵,在於孩子可以質疑,可以不同意,而不在於說些模棱兩可的蠢話。教會學校往往以教育的名義掩護灌輸式傳教。相關書籍、網站的介紹。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本系列主要介紹朱克曼的《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道德來自養育的人、生活的文化、有什麼樣的大腦、在生活裡學到的經驗。金律不需要上帝,只需要人的同感。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局外人
介紹一些離教名人,例如:洛夫特斯、普賴斯、巴克、斯威尼等;還有一些相關的書籍、網站。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