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宗教教義以所陳述的事實為依據:應該接受檢驗──《信仰不是事實》大要2019D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科因指的宗教,有幾個特徵。一、有神論(theism)。有神論的神不但創造萬物,也干涉世事。比方基督教說上帝會聽信徒祈禱,會審判世人,加以賞罰等等。二、道德標準。信徒要服從神所啟示的道德。三、信徒跟神直接相交的個人關係。簡單說,他指的宗教,就像猶太教、基督教、伊蘭蘭教。

3.1 宗教信仰以事實為依據

宗教說法往往是經驗的假設、事實式陳述。所謂神創造天地,天地就是這個現實世界;佛教所謂轉世、基督教所謂道成肉身,是說成了活在世上、有血有肉的人。大洪水、挪亞方舟、以色列人出埃及等等就不必說了。信徒大多把神的存在、耶穌復活等等當成事實。換言之,宗教說法是對現實世界的描述。

http://www.jesusandmo.net/comic/facts/

http://www.jesusandmo.net/comic/facts/

既然涉及現實世界、有血有肉,就有可能驗證;既然宗教宣稱關係人的永生,影響越重大,越應該認真驗證;既然宗教的影響遍及現代社會的政治、法律、醫學、倫理等等,誰都應該來仔細驗證。

宗教顯然以現實世界的事實為根據,建立其信仰。有些人卻不同意,例如基督教神學家Spufford說:

宗教不是哲學論證,……也不是什麼代替科學的。其實宗教根本不是一套現實世界的命題。宗教什麼都不是,而是感受的結構、情感的建築。你不是因為贊同上帝存在這個命題而有那種情感,而是因為你先有了情感,才相信上帝存在的命題。

還有穆斯林神學家Aslan的說法:

不管神話表達的是什麼真理,都跟歷史事實沒什麼關係。摩西是不是真的分開紅海、耶穌是不是真的叫拉撒路復活、真主是不是真的由穆罕默德傳話,根本都是不相干的問題。宗教及其神話的相關問題只有一個:「這些故事有什麼意思?」

科因不同意這種宗教與事實無關的說法。因為就算信徒是先有宗教感情才相信神的存在等命題,仍然需要以這些事實命題的信仰,來引導情感,實踐成道德標準、生活模式、宗教行為等。如果《聖經》、《古蘭經》都只是一些有寓意的故事,就只是哲學,不成其宗教。比喻還是實寫的問題,下文分析地獄、始祖故事時再來討論。

許多神學家、學者也不同意宗教與事實無關。首先是保羅:

「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2-14)

可見基督教是建基於耶穌復活這件事上。神學家Swinburne認為信仰要有事實根據:

惟有神存在,信奉基督宗教(或任何有神論宗教)才有意義──如果神不存在,那麼崇拜一個不存在的造物主、祈求祂在世上做些什麼、帶我們上天堂,是沒有意義的;如果神沒有意志,我們設法按祂的意志生活,也是沒有意義的。

Mikael Stenmark說得更明白:

所以宗教也包含(d)現實世界的信念。……根據基督教的信仰,……最少神要存在、耶穌是神的兒子、神按着祂的形象造人、神是造物主、神想要原諒人、神愛世人,這些都一定要是真的,救贖才可行。由此可見,基督教好像跟科學一樣,都有知識上的目的,就是設法闡明現實世界的真相。

John Polkinghorne也強調信仰的事實根據:

宗教跟科學一樣注重真理。然而,除非宗教的信念符合事實,否則就不能指引人生,勇於面對死亡;充其量只成了安慰人的幻想的錯覺練習。

Ian Barbour說:

宗教傳統其實是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套抽象觀念。但是生活方式是以對現實世界的性質的信念為前提,如果這些信念不再可信,生活方式就無法維持。

最後是Francis Collins和Karl Giberson的聯合聲明:

同樣,宗教的各方各面幾乎都不只是價值判斷和道德指引。宗教常常陳述「事物的實況」。

按:科因花了許多篇幅,特別強調「宗教信仰基於事實陳述」這一點,因為許多宗教說法被人指出不實時,信徒往往推說「不相干」、「那是比喻」、「那不重要」。奇怪的是,有些科學家也這樣認為,例如Stephen Jay Gould, Brian Greene等等;用格林的話說,對客觀實在的事實陳述「不是對的標準」。有些信徒可能就說:「看,科學家說的呢!」我奉勸信徒別見縫插針,先想清楚格林的話的言下之意。#相容派科學家根本不了解宗教,也不了解信徒。以基督教為例,照他們的講法,就算《聖經》記載的「事實」都不是事實,也沒有關係,因為「不相干」、「那是比喻」、「那不重要」。換言之,就算神創造天地萬物、創造人是假的,亞當夏娃的故事是假的,原罪云云是假的,耶穌為世人贖罪釘十字架是假的,復活也是假的,天堂地獄假的,通通沒有關係,你照樣可以相信基督教,當基督徒。因為信仰的本質不在乎那些,而在乎人怎樣在內心尋求神,與神同在云云。其實不少學者、平信徒都這樣解釋過。#請問你願意信這樣的基督教、當這樣的基督徒嗎?請問你願意不願意?#如果願意,請問當這樣的基督徒,跟當穆斯林、媽祖信徒有什麼分別?許多穆斯林、媽祖信徒內心都真誠地感動,你跟他們有什麼分別?還是說,進入你內心、叫你感動的那個神其實是觀世音,你稱呼祂耶穌而已?還是說,這也無所謂,你在內心尋求祂,與祂同在就行了?#如果不願意信這樣的基督教,那麼《聖經》的「事實」跟科學衝突,你為什麼不計較?如果你不知道有什麼衝突,因為教會都說沒有,你為什麼不自己像大陸人「翻牆」那樣翻出去看清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局外人的沙龍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局外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5
人互助出於同感,所以道德基於感情。非基督徒幫助了基督徒,有些受惠的基督徒不但不感恩,還把一切說成「神的安排」。不但因抹殺感情,抹殺抉擇的主體,因而抹殺了道德;而且遏制良心,自戕人性,為害可大可小。 筆者從個人感受、道德立場、社會效應等方面着眼,不願意幫助某些基督徒。
Thumbnail
2021/12/05
人互助出於同感,所以道德基於感情。非基督徒幫助了基督徒,有些受惠的基督徒不但不感恩,還把一切說成「神的安排」。不但因抹殺感情,抹殺抉擇的主體,因而抹殺了道德;而且遏制良心,自戕人性,為害可大可小。 筆者從個人感受、道德立場、社會效應等方面着眼,不願意幫助某些基督徒。
Thumbnail
2020/04/17
「道德基於宗教」的說法,叫人得認真面對神的作為是否道德的問題。既然我們知道《聖經》那些可怕的事是錯的,就不應該相信道德基於宗教。道德是人人互相要求、互相負責的社會系統,不需要神的背書。道德論證不能證明神的存在,反而證明神不存在。
Thumbnail
2020/04/17
「道德基於宗教」的說法,叫人得認真面對神的作為是否道德的問題。既然我們知道《聖經》那些可怕的事是錯的,就不應該相信道德基於宗教。道德是人人互相要求、互相負責的社會系統,不需要神的背書。道德論證不能證明神的存在,反而證明神不存在。
Thumbnail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強調信仰不僅僅是宗教儀式,而是與上帝建立真實的關係。文章分析了信徒如何避免流於形式的信仰,並呼籲基督徒在生活中展現真摯的愛與誠實,強調信仰應該反映在日常行為中,真正的信仰應持續成長並帶來內心的改變。讀者能從中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並學習如何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強調信仰不僅僅是宗教儀式,而是與上帝建立真實的關係。文章分析了信徒如何避免流於形式的信仰,並呼籲基督徒在生活中展現真摯的愛與誠實,強調信仰應該反映在日常行為中,真正的信仰應持續成長並帶來內心的改變。讀者能從中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並學習如何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愛。
Thumbnail
宗教經驗屬實的第二個印證是作為普遍心理現象。談到心理學,許多基督徒聞之色變,並會擺出防衛姿態。這可能是因為翻開今天的心理學教科書,我們會發現書中所引用的心理學大師,不乏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者;所闡述的心理學理論大多基於演化論,甚至是排除上帝存在的自然主義世界觀。
Thumbnail
宗教經驗屬實的第二個印證是作為普遍心理現象。談到心理學,許多基督徒聞之色變,並會擺出防衛姿態。這可能是因為翻開今天的心理學教科書,我們會發現書中所引用的心理學大師,不乏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者;所闡述的心理學理論大多基於演化論,甚至是排除上帝存在的自然主義世界觀。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