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信仰,特別是基督教信仰時,是否曾想過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信耶穌不僅僅是參加教會活動、禱告、奉獻、唱詩,更是追求與神的真實關係,並讓信仰帶來全然的生命改變。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幫助信徒從內心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
信仰應是生命中的活力來源,而非例行的儀式。 《馬太福音》7:21中提到:「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這節經文點出,一個人的信仰並非停留在表面的儀式上,而是深入遵行神的旨意。在生活中,有些基督徒將去教會、禱告、讀經,僅僅視為「做完就好」的例行公事。他們可能並未真正渴望與神的同在,更別提生命的更新。
一位信徒在週日早上參加教會聚會,目的是「完成週日崇拜」的責任,結束後便匆匆離開,不與其他人交流,甚至在聚會中常常心不在焉,滑手機或分心。這樣的行為顯示,他並未真正投入信仰的核心,只是流於表面形式。這樣的信仰缺乏與神的真實連結。
現代有些教會強調靈恩現象,例如說方言、禱告時顯現超自然現象等。信心的根基不應放在這些外在現象上,而是應扎根於對神全然的信靠和順服。《哥林多前書》13:2提醒我們:「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且有全備的知識;並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真正的信仰應帶來生命改變,而非單單尋求神蹟的興奮。
有些基督徒求助於神,是希望祂能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求,祈求健康、財富、幸福。但這種心態容易把神當成實現願望的「神燈」,而忽略了信仰的核心在於建立深刻的關係,並願意讓生命在信心中蛻變。
信仰應當表現在我們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尤其是那些與我們不同甚至需要幫助的人。《雅各書》1: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真正的信仰不是排他和自私的,而是願意關懷他人、展現愛心。
例如,在職場中,有些基督徒會選擇只與自己信主的同事交往,忽略或甚至排斥其他人。這樣的行為與耶穌的教導相違,因為耶穌常常親近那些被社會邊緣化的人。我們的信仰不應該隔離他人,而應是以愛為基礎,讓人感受到神的愛。
有些信徒將信仰變成一種「交易」,期待藉此獲得世俗的成功和富足。這樣的心態並未將神放在首位,反而是把信仰作為追求現實利益的工具。《馬太福音》6:33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真正的信仰應放眼永恆,而非暫時的物質利益。
有些人信耶穌,是因為聽說信主後會更容易成功、身體更健康、家庭更美滿。但當面對困難時,他們會埋怨神,甚至懷疑信仰的意義。真正的信仰是,即使在逆境中,也會依然感恩和堅持,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神的國,而非現世的安逸。
信仰的表現應該是活生生的見證,透過真實的行動展現基督的愛。《約翰一書》3:18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信徒應當在生活中展現愛心和誠實,在職場、家庭、朋友間成為他人眼中的光和鹽。
一位基督徒在工作中,努力展現誠實、謙卑和勤奮,不僅獲得同事和上司的尊敬,也成為周圍人眼中的正面榜樣,讓人願意去了解他背後的信仰。這樣的生命見證比任何口頭傳道都更有力。
信仰的挑戰:持續成長,成為新造的人
信仰不是一次性的儀式,而是持續成長的過程。《哥林多後書》5:17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信徒的生命應當不斷更新,並渴望每天都成為更接近基督形象的人。
當一位信徒面臨事業或人際關係的挑戰時,選擇在神面前謙卑地尋求力量,並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堅定的信仰態度會帶來深遠的影響。信徒應在困難中靠主得力,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將信仰活出來。
真正的信仰不是一套儀式,也不是追求世俗利益的工具,而是從內心出發,帶來全然的改變。我們被呼召不斷更新,活出愛心與恩典,並在各個層面展現神的榮耀。願我們都能深刻理解信仰的真諦,讓基督的愛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