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D3-1] 當你不小心踏入PMI-PBA的陷阱之後,要記得開會是一門很重要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開會不是罪,開錯會才是罪!讓我們來了解如何正確地開會。

raw-image

在 PMI-PBA 的證照中,商業分析的步驟和內容,其實都是由軟體背景的人設計出來的,對,就是那些人(指)!

尤其是 Chapter 4 (Domain 3, 簡稱 D3) 的部分更是明顯地看到擺明了的痕跡。在 D3 的章節中,分成3大段落:
1.「教你如何開會」:有人會說這麼簡單的事,哪還需要教?錯了,開會是一門藝術,不是那麼簡單喊喊就會的。
2.「用一大堆圖形轟炸你」:對,就是一堆圖,而且這堆圖在大部分的產業中不會被廣泛使用,只有長期浸潤在軟體業的人才會看過所有的圖形,而且還不一定全部都用過。
3.「驗證、確認產出結果」:其實講白話一點,就是找內部的人看過、找外部(客戶)的人也看過,然後雙方握握手、點點頭,畫押簽字繼續往下一起走。

所以,當你看到 D3 又臭又長篇幅的時候不用怕,只是在教你「開會」、「畫圖」還有「握握手」。就這樣,講完了。

嗯?如果真的就這樣講完,我大概會被罵到臭頭。因為這些事,看過書就知道了,還需要我講?所以,為了湊篇幅…不,不是…是為了講得更深入一些,就讓我繼續的說下去。

首先,我們來看看「如何開會」這件事。

當你看到在 D3 一開頭就教我們如何開會,就要有個警覺心,要知道PMI的那些人有多麽地重視開會這件事,重要到非在高階的證照(PBA)中,特別花了一個大段落教我們如何開會…嘖嘖…真是太~用心了。

但問題是,我們有那麼喜歡開會嗎?事情都做不完了,還開什麼屁會?還不都是老闆在那邊講,要不然就是底下的人亂哄哄鬧成一團之後,沒有結論一轟而散。

好吧,我講得太偏激了點。

開會其實是有它的必要性,開會是個為了企業繼續生存下去的「必要之惡」,這樣講,客官您懂了嗎?開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分成四大部分來看它。

Introduction — 啟動會議

首先,你總得告訴大家要開會吧?要開什麼會,有哪些人會來、該來、必須來,會議中要討論哪些問題,要請哪些人站起來被釘,要請哪些人鼓掌叫好,要請哪些人在台下當樁腳…這些你得在開會之前都搞定,而且更重要的是,請努力地將必須要來的那些人的時程表排上他們的腦袋裡,因為既然是必須要來的人,那麼這場會議的主角當然是他們,絕對不是你。而且這麼重要的人,除非他是老闆、大主管或是很有Guts,不然通常都會躲躲藏藏不想面對戰場上發生的一切。

Body — 正式開會

接下來,就是要開會啦。在開會之前,有件事一定要做,那就是好好地將門關緊、關好,確認不會有聲音漏出來。我曾經眼睜睜地看過一場很好笑的會議,因為裡面講著講著開始數落起老闆的不是,然後,你知道的,夜路走多都會碰到鬼,門沒關好,而老闆不知道是氣還是笑地在門口附近徘徊。而我知道的是,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老闆沒有正面看過那場會議裡面參與的那些人。這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不要問我那些人是誰…

Conclusion — 結論

會議開著開著,總會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各式各樣的解法,得出各式各樣的結論,對吧?真的是這樣,對吧?有人不是這樣嗎?你說對吧?看我這麼囉唆地講同一句話,那就知道事情沒那麼單純…

開會通常有兩種:一種大家很嗨,然後沒有結論;一種大家很 Low,然後只有一個結論。這兩種哪種好?答案是兩種都很好。什麼?你說這樣哪會好?別急,想也知道我才說到一半。

沒有結論的那種,非常讚,我特別喜歡,但也特別討厭。因為如果你是會議主持人,那你得為這場會議的所有內容下結論。這樣會有什麼結果呢?那就是如果你的結論面面俱到下得好,所有人都會鼓掌叫好,然後照著你的結論去做。如果下不好,那就再等著下一場會議把同樣的議題重新吵過一遍,到時候就像舊菜重新熱鍋一樣,吃不到新鮮的味道,搞不好還會因為新加入的情況而完全走了味。

另一種,只有一種結論的那種,這沒什麼不好,但也沒什麼好處。因為沒有人會鳥你下的結論是什麼,大家離開了會議室還是各行其是。好處就是風平浪靜,壞處就是誰下的結論就誰去做事。這時候,理所當然地就是主持人,通常是 BA…想辦法去湊資源、求 PM 把事情給搞定了。啊,對了,在台灣,PM通常兼任 BA,所以,你還是得自己搞定它。

有了結論(或沒有結論)之後,會議就這樣結束了嗎?

Follow up — 後續追蹤

不,當然不是!我們還要繼續追蹤結論的施行後續成效及進展啊。會這樣說的話,代表你可能是兩種人:
1. 被 PMP 荼毒已久的人;2. 專案管理菜鳥(不是BA)。

因為會議之後對結論施行的追蹤,雖然是必須的,但施行的成效和進展並不是商業分析師(BA)的責任啊…那是 PM的…啊,不對…如果你很幸運地生在台灣,那麼也就是你的責任(PM+BA)。

到這邊為止,開會的四大階段就完美地結束了。然後,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苦難開始。(尤其是對非軟體產業出身的人更是如此)


如果這篇文章你想用聽的,可以在這裡找得到:
https://www.ears.tw/sounddetails/1746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值得拍拍手,也可以拍五下 Like 給我一些鼓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K 耀尊的沙龍
36會員
34內容數
讓我們用輕鬆的角度來看看 PBA-商業分析在實務上會發生什麼事。
DK 耀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7/31
當你咬著牙爬過天堂路之後,才會發現接下來才是考驗的開始。 好啦,如果你終於經歷過千辛萬苦,爬著名叫產品或系統開發的天堂路爬到這篇文章,那麼很高興地,我們可以恭喜自己終於走過了一半的路。什麼?才一半而已,開發完畢之後,不就準備要驗收結案了嗎?哪是一半的路?
Thumbnail
2019/07/31
當你咬著牙爬過天堂路之後,才會發現接下來才是考驗的開始。 好啦,如果你終於經歷過千辛萬苦,爬著名叫產品或系統開發的天堂路爬到這篇文章,那麼很高興地,我們可以恭喜自己終於走過了一半的路。什麼?才一半而已,開發完畢之後,不就準備要驗收結案了嗎?哪是一半的路?
Thumbnail
2019/07/29
開發會議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開完會之後有沒有照著結論做。 從第一次參與開發會議以來到今天(2019),不知不覺已經過了20幾個年頭,沒有感嘆歲月如梭,也沒有撚著白髮蒼蒼的蹉跎,唯一不變的仍然是沒有效率的會議和互相指責的場景。
Thumbnail
2019/07/29
開發會議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開完會之後有沒有照著結論做。 從第一次參與開發會議以來到今天(2019),不知不覺已經過了20幾個年頭,沒有感嘆歲月如梭,也沒有撚著白髮蒼蒼的蹉跎,唯一不變的仍然是沒有效率的會議和互相指責的場景。
Thumbnail
2019/07/28
對的人難找,但人找到了,才是災難的開始? 讓我們跨越時空往過去飛到 2013 年,在台北內湖某棟辦公大樓的7樓大會議室,站在小小白板前的我,正口沫橫飛地講著新產品的規劃,在台下的是一整個產品開發團隊,正帶著迷濛的眼神看著我手舞足蹈地在白板上畫圈圈。
Thumbnail
2019/07/28
對的人難找,但人找到了,才是災難的開始? 讓我們跨越時空往過去飛到 2013 年,在台北內湖某棟辦公大樓的7樓大會議室,站在小小白板前的我,正口沫橫飛地講著新產品的規劃,在台下的是一整個產品開發團隊,正帶著迷濛的眼神看著我手舞足蹈地在白板上畫圈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大家開會之後記起來就好啦,幹嘛做會議紀錄? 為什麼要做會議紀錄? 不知道你有沒遇過開完會之後,得出一個結論,下次開會發現雙方認知不一樣的情況,一個會議各自表述。 會議記錄是為了再次確認雙方認知在同一個水平線,而產生的文件。 但只有這樣而已嗎?絕對不只! 會議記錄是情報的基礎 再次確認對方的訴求
Thumbnail
大家開會之後記起來就好啦,幹嘛做會議紀錄? 為什麼要做會議紀錄? 不知道你有沒遇過開完會之後,得出一個結論,下次開會發現雙方認知不一樣的情況,一個會議各自表述。 會議記錄是為了再次確認雙方認知在同一個水平線,而產生的文件。 但只有這樣而已嗎?絕對不只! 會議記錄是情報的基礎 再次確認對方的訴求
Thumbnail
這篇主要會是將工作上的開會經驗做一個覆盤的整理。以專案管理來說,必定會經過專案的啟動、規劃、執行到最後的驗收。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會有它潛在的問題,而一個成功的專案管理在過去可能會被定義為如期、如質、如預算的完成任務,但現在環境多變,依據現狀隨時調整,逐步朝目標前進,或許才是更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篇主要會是將工作上的開會經驗做一個覆盤的整理。以專案管理來說,必定會經過專案的啟動、規劃、執行到最後的驗收。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會有它潛在的問題,而一個成功的專案管理在過去可能會被定義為如期、如質、如預算的完成任務,但現在環境多變,依據現狀隨時調整,逐步朝目標前進,或許才是更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簡報」的目的即根據資料整理後定義的機會去做的延伸,目的是「取得信任」。
Thumbnail
「簡報」的目的即根據資料整理後定義的機會去做的延伸,目的是「取得信任」。
Thumbnail
我當時當後輩時、有一次聽到前輩主管對我整理出來的資訊回憶起來:「當初會議中是討論到什麼?為什麼要整理這份資料啊?」
Thumbnail
我當時當後輩時、有一次聽到前輩主管對我整理出來的資訊回憶起來:「當初會議中是討論到什麼?為什麼要整理這份資料啊?」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Thumbnail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Thumbnail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Thumbnail
開發會議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開完會之後有沒有照著結論做。 從第一次參與開發會議以來到今天(2019),不知不覺已經過了20幾個年頭,沒有感嘆歲月如梭,也沒有撚著白髮蒼蒼的蹉跎,唯一不變的仍然是沒有效率的會議和互相指責的場景。
Thumbnail
開發會議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開完會之後有沒有照著結論做。 從第一次參與開發會議以來到今天(2019),不知不覺已經過了20幾個年頭,沒有感嘆歲月如梭,也沒有撚著白髮蒼蒼的蹉跎,唯一不變的仍然是沒有效率的會議和互相指責的場景。
Thumbnail
開完會之後,寫寫會議記錄就沒事了嗎?你想太多了… 深呼吸~對,讓我們好好地深呼吸… 放心,你沒來錯地方,這裡不是教你怎麼冥想、怎麼心想事成的地方,要知道每次開完會之後,最需要深呼吸的都是那個喊著要開會的人…沒錯!就是你,身為一個 BA(在台灣,你還會是個PM),怎麼可能就這樣寫寫會議記錄就放過你?
Thumbnail
開完會之後,寫寫會議記錄就沒事了嗎?你想太多了… 深呼吸~對,讓我們好好地深呼吸… 放心,你沒來錯地方,這裡不是教你怎麼冥想、怎麼心想事成的地方,要知道每次開完會之後,最需要深呼吸的都是那個喊著要開會的人…沒錯!就是你,身為一個 BA(在台灣,你還會是個PM),怎麼可能就這樣寫寫會議記錄就放過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