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獲利工具就像武功招數,可能隨著環境而變革;然而管理能力卻猶如內功心法,能夠跨業態、跨產業而持續累積,而管理能力的根本,就是管理思維與商業思維。
謝銘元
2008年起陸續創辦「法意PHIGROUP資產管理」、「iFit愛瘦身」、「moneybar財經社群網站」、「ECFIT雲端 CRM」等四家企業。從管理資金逾50億台幣的財經投資領域、到年營收破億的虛實零售業態,再到財經教育與雲端 CRM 服務,以不合常理的跨界彰顯獨到的商業思維見解與執行力。著有《善敗:iFit新零售實戰》一書。
前一陣子,我跟公司裡的實習生聊天,問實習生下學期想修什麼課程;實習生說,他想修「策略管理」或「產業分析」。我回答說,這些主題很不錯,值得花時間去讀。
我自己是政大企管系畢業。大學時,我抱持著「學習無禁區」的觀念,修了不少課程。雖然很多人說「企管系什麼都學,但是什麼都不精」,甚至我也部分認同這樣的說法。
但我要強調的是,企管訓練可以讓你從公司整體立場看事情,而不會只看到某一個職位的專業技能,這對日後創業的幫助很大。
大學自學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工廠營運、特別是流程管理非常有興趣,於是還去應徵過永豐餘的供應鏈管理;這讓我對於一家公司的物流、金流、資訊流怎麼運作非常有幫助。
除了攻讀學校提供的課程之外,我還自學投資與財務管理,這些也對我日後創業幫助不小。
商業思維並非當老闆或創業者才需要,在組織內任職的上班族其實更需要。以下就是我增加商業思維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平常多看產業報告,趁早學會解讀
當年去永豐餘面試之前,已經把該公司的年報讀過一次,認真想過自己未來投入的這份工作在產業內的價值。
此外,更是把工作領域相關的產業全都研究了一遍,也學習直接閱讀公司年報或公開說明書等產業報告;這為的就是讓自己先具備產業結構的基本分析能力,能夠以更宏觀而全面的角度進行思考與決策。
2. 要求自己強化架構思考力
通常剛進公司的社會新鮮人,因為還沒有實戰成績,並不太會有機會扮演「改變組織運作」的角色,通常只是先學習扮演好組織中的零件。
這並不是說只能逆來順受、或是單純服從上司的指令;如果願意預先做一些功課,例如:
- 強化架構性思考能力(如快速熟悉波特五力分析、SWOT、價值鏈等系統思考與決策工具);
- 多瞭解產業與公司組織、強化自己的管理思維;
- 學習在既有系統架構與規則不變的情況下,優化系統運作。
這些作法,都有機會讓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成績、讓更多人看見,同時也讓自己成長得更有效率。
3. 多接觸個案資訊,多做摘要彙總整理
十年前在金融業工作時,我每天早上八點半之前,就得將昨晚發生的國際金融、股票債券、原物料市場發生的大事快速做成摘要,方便當天工作時思考與判斷使用。
現在我仍然每天閱讀最新的網路產業訊息,例如《數位時代》、《創業小聚》、《吐納商業評論》,還有付費的《科技島讀》,並且追蹤Facebook上的專家評論。
4. 能輸出才算學會,練習將所讀見聞寫出來、做成投影片
記得一件事情,光是讀過、以為自己懂了,並未必能真的瞭解;唯有能夠流暢的寫出來與人分享,才算真的搞懂。因此,除了多看多摘要紀錄,不妨也多練習寫下來,做成投影片來整理記錄。
平日裡,我也經常思考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在組織或產業中的價值是什麼、深入探討相關產業與產業的關係、盡可能以文章撰寫或投影片製作的方式,來留下思考紀錄
。
上述的種種訓練方式,都不是別人規定我去做的,而是自發性的自我要求。
每一項至少堅持做一年,不僅可以快速優化商業思維、鍛鍊出對數字的敏銳度、增強對環境變化的預測力,同時媒合與溝通不同職務工作者之間的合作力,更讓我熟悉公司組織的策略與產業的運作,得以制定較為正確、不出錯的決策方案。
獲利工具就像武功招數,然而管理能力卻猶如內功心法。
日後回頭檢視,不得不說,當年自己制定的優化商業思維鍛鍊方法,對我幾次創業幫助真的都非常大。
公司的獲利工具就像武功招數,可能隨著環境而變革;然而管理能力卻猶如內功心法,能夠跨業態、跨產業而持續累積,而管理能力的根本,就是管理思維與商業思維。
我自己過去能夠三次創業都在不同領域、而且能幸運獲利,靠的就是長期鍛鍊管理思維與商業思維累積出來的自我革新與進化體質。
希望自己未來也能快速精進商業思維的朋友,不妨試著練習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