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也看心理師?心理師最感同身受的5點箇中真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你正在接受諮商,想到你的心理師也在接受諮商,你做何感想?是不是有一種「他好像沒完成甚麼...」的不安呢?
再想下去,心理師的心理師也看更資深的心理師?那更資深的心理師...(無限輪迴),講著講著,也許你更不安了,莫非心理師這組織是老鼠會?
大部分的心理師在受訓期間,都接受了其他心理師大量的諮商與督導。或許你難以想像,縱使成為正式的心理師,不少心理師在關鍵時刻會接受其他心理師的諮商,也有一部分的心理師接受資深心理師為期數年的長期諮商。
這段歷程,不少非諮商領域的朋友聽了嚇一跳!甚至懷疑這些正在接受諮商的心理師,他們真的能幫上別人嗎?我們試著從下面幾個疑問想一想:

1.還要接受諮商的心理師是不是能力不夠?

不是(斬釘截鐵)。反而是現實上能力足夠,但心理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的心理師比較多。
為了讓自己更幫上個案,大部分的心理師都會在談話結束後,反省哪個部分有疏漏,或是更加速催化。有時記錄下談話歷程、有時做雜事時腦中慢速倒帶諮商的片刻、也有時洗澡突然靈光乍現想到更好的回應。
然而再努力的心理師也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盲點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和個案談話的技術與觀念,心理師通常會去找更資深的心理師進行「專業督導」精進自己,專業督導是另一個範疇,本文不細談。另一個是自己的盲點,諮商的歷程中,情緒的互相牽連是家常便飯,在個案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昔日是正常不過的事。
在我還在實習時,一個大學女生個案講了自己在人際關係上碰到的問題,她講著講著,慢慢啜泣...我感受到她的失落,她的失落勾動我沒處理好的友情關係,遺憾的感覺變成黑白照片一張張在我腦海閃現,然後我跟著哭了。
如果你在場,那一刻也許你會不知道要安慰誰。
在最後一次談話,她表達了在這段諮商中獲得的幫助,但也直白的講那次我落淚時她的驚訝,與難以表達的害怕,這些重要的感受她最後一次終於願意透露。
她的反應給了我深刻的提醒。晤談時,我們心裡深層的痛,將不可避免的被案主牽動。如果連自己都不願意去看清楚自己的痛點那才是讓自己能力不足

2.是不是心理師心理有病,才去找心理諮商?

怎樣意識到心理有病呢?換個溫和一點的詞:發現自己有異狀。
我有一個在大學提供諮商服務的學姐,有一次,她年幼的嬰兒在學步的途中,不小心墬樓,過世了。聽到消息她悲痛萬分,傷心的她很快意識到:
現在的我看到大學生,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孩子,想到他永遠當不了這些青春正盛的大學生...
那些不由自主的悲傷與忌妒,對正在進行的工作沒有幫助。她痛定思痛,停下所有的諮商工作,請假半年,向所有的案主道歉,處理孩子的後事。那段時間,她努力想辦法讓自己度過傷慟哀悼的時刻,找諮商,找朋友,找一群可以支持她的人。
人生的很多時刻不要硬撐替自己負責就是替案主負責有使難免發生事情或是心理生了場病但適時讓自己接受幫助就可以了
學姊的這個故事你知道後來怎麼了嗎?她的案主知道了她的狀況,都表示願意等她回來,繼續談話。

3.心理師是不是都沒甚麼朋友,為什麼他們不找朋友講?

先陳述一個觀念,每一次和別人講難受的心事情緒其實你正在把你的痛苦傳給你的朋友幫忙消化。幾次沒有關係,但久了,朋友會覺得你總是在散播負能量;再久,你的朋友會減少和你接觸,道理很簡單,沒有人願意淪做別人的免費情緒垃圾桶,因為光是自己要煩的事情就夠頭痛了啊。
知悉這一點,還會忍心把所有的情緒感受,全然不顧朋友感受的一股腦倒嗎?好的朋友可以抱怨一時,承接一時,但他不必要對你的人生負起思考的責任,不需要用全盤的觀點,恰到好處的探問去與你一起思考困難。
為了維持友誼永續經營,那些長存在自己身上的問題,還是點到為止吧!真想好好處理,就找一個專業的心理師吧!

4.為什麼有些心理師沒事要跑去被諮商?

就算日常生活看起來都搞定,沒問題,但每個人私下都有一不想正視的潛在問題,比如童年創傷、不可告人的性癖好、善妒的性格...還有,那些不是病,但困擾著我們的往事多到一塌糊塗。
心理師一樣有這些難以啟齒的困擾,要把這些忘了最好的困擾想起來並告訴別人,恐怕也需要一大段歲月。
生活沒有具體煩惱的時候諮商,這些「隱藏版困擾」就會若隱若現登場,挑戰著你與你的心理師。一次次面對後,你會有機會深刻地和你的心理師,建立真實的信任感。
所謂真實就是縱使愛恨交織崇拜與貶抑交疊後依然沒斷裂或膨脹的關係。這種被真實關心的感受,足以療癒許多痛苦,但又沒有任何人在側的時刻。
這也是那些心理師,比如我,希望能親身體會過後,發展出來的能力。

5.為什麼你們會想花一大筆錢去做好幾年的長期諮商,有甚麼用?

比較短期的諮商目標通常很明確,針對特定問題,迅速代謝情緒,以及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然而長期諮商的邏輯裡,情緒紓解和問題解決並非諮商的最終目標。
好的長期諮商最大的功用在於「把自己看透透」,看到自己的好,也看清楚自己一再縈繞的心魔,那是極為痛苦的修練,若不是長期諮商中被專業與有尊嚴的對待,有些困難我們一輩子不願意正視。
要好好的譬喻長期諮商這個歷程,我很喜歡我的督導說過的一段話:「諮商就像吃中藥一樣慢速卻像是在調整體質」長期諮商的成效,往往是在一大段歲月後,偶然發現自己更有能耐應對生活的種種苦難,看清楚自己的痛點時,也適時給予自己慈悲。
以及發現早幾年介意的老問題,至今根本想不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寂寞嗎?這感覺一定不舒服,但寂寞從不是壞事。   因為獨特是一件多麼寂寞的事啊!
  寂寞嗎?這感覺一定不舒服,但寂寞從不是壞事。   因為獨特是一件多麼寂寞的事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藉由「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韓劇,談台灣、韓國兩方的精神醫療差異,並提供一些對精神病患的認識
Thumbnail
我想像老一輩人去獲取資訊的方式,如要看醫生,就他們會先從身邊親友的實例和評價開始評估,然後帶著「我聽說你治療過許多病人」的角度前往求診。 在網路時代的今天,人們可能是看了醫生的某篇文章、一個廣告、一張肌肉照,或高段數一點,是一個互動性質的 youtube 影片內玩著小心機的清涼活動,總之,各種吸睛
Thumbnail
確實在未自我察覺以前,我並不覺得接受自己會嚎啕大哭、情緒失控這件事是值得被拿出來討論的,因為小的時候父母親工作忙不常在家,所以有任何情緒我都會壓抑,並且只想在他們面前呈現快樂的一面,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習慣。
Thumbnail
從「星野愛」看見脆弱而孤獨的內心 我推的孩子「星野愛」人物感想-每個人都能被「療癒」,得到愛人與被愛的可能 「我推的孩子」最近討論度很高,光看第一集我就不爭氣被騙了眼淚!!(小愛~QQ) 這部作品可以討論的點很多,阿奎亞王子復仇記、黑川茜心靈覺醒、有馬佳奈的堅強與脆弱,這篇我想先聊聊我們的故事起源:
Thumbnail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得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這些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Thumbnail
故事梗概 一向活潑話多,甚至有些自負的蛤蟆先生突然變得沈鬱萎靡,他在好友的建議下到接受蒼鷺先生的心理諮商。在十次會面中,蛤蟆先生逐漸發現童年和現在的緊密關係,學會了解自己的情緒,並釐清那些總是在心頭如雲霧一樣迷糊不清的念頭。 這個故事用童話的風格講了一個人從憂鬱症到重新認識自己、逐漸好轉的過程。故事
Thumbnail
暢銷書讀了第一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以下簡稱1,雖然書名沒有1)之後,看到出2就一如電影續集一樣,因為未竟事物之類的理由找來看,縱使知道可能和1不太一樣,甚至可能爛尾。這本2確實是延續1的故事,只是他更直面了讀者可能面臨的狀態以及可能需要的策略,透過1的
Thumbnail
  如果說凡事都有個契機,我會遇上這本書,是因為一場亞隆的線上新書分享會。雖然整場分享會都跟這本書無關,但有賴於線上分享會帶給我的一頭霧水,讓我上網搜尋了一些關於亞隆新書的消息。   然後,在一場訪問亞隆的影片中,我遇見蘿蕊・葛利布這個作者......
Thumbnail
過去的文章中,我常常提醒時間成本的重要,投入的任何心力都與自己的未來有關。在任何決定之前要先調查好市場,定位,切入點,這些不是馬上到位的,所以更需要花時間去考量。在做個人品牌之前,我還在醫院,覺得我離開之後應該只有高齡者心理我比較在行,但還是膽怯,膽怯的是未知的未來,出去以後除了這個我還能做甚麼?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藉由「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韓劇,談台灣、韓國兩方的精神醫療差異,並提供一些對精神病患的認識
Thumbnail
我想像老一輩人去獲取資訊的方式,如要看醫生,就他們會先從身邊親友的實例和評價開始評估,然後帶著「我聽說你治療過許多病人」的角度前往求診。 在網路時代的今天,人們可能是看了醫生的某篇文章、一個廣告、一張肌肉照,或高段數一點,是一個互動性質的 youtube 影片內玩著小心機的清涼活動,總之,各種吸睛
Thumbnail
確實在未自我察覺以前,我並不覺得接受自己會嚎啕大哭、情緒失控這件事是值得被拿出來討論的,因為小的時候父母親工作忙不常在家,所以有任何情緒我都會壓抑,並且只想在他們面前呈現快樂的一面,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習慣。
Thumbnail
從「星野愛」看見脆弱而孤獨的內心 我推的孩子「星野愛」人物感想-每個人都能被「療癒」,得到愛人與被愛的可能 「我推的孩子」最近討論度很高,光看第一集我就不爭氣被騙了眼淚!!(小愛~QQ) 這部作品可以討論的點很多,阿奎亞王子復仇記、黑川茜心靈覺醒、有馬佳奈的堅強與脆弱,這篇我想先聊聊我們的故事起源:
Thumbnail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得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這些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Thumbnail
故事梗概 一向活潑話多,甚至有些自負的蛤蟆先生突然變得沈鬱萎靡,他在好友的建議下到接受蒼鷺先生的心理諮商。在十次會面中,蛤蟆先生逐漸發現童年和現在的緊密關係,學會了解自己的情緒,並釐清那些總是在心頭如雲霧一樣迷糊不清的念頭。 這個故事用童話的風格講了一個人從憂鬱症到重新認識自己、逐漸好轉的過程。故事
Thumbnail
暢銷書讀了第一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以下簡稱1,雖然書名沒有1)之後,看到出2就一如電影續集一樣,因為未竟事物之類的理由找來看,縱使知道可能和1不太一樣,甚至可能爛尾。這本2確實是延續1的故事,只是他更直面了讀者可能面臨的狀態以及可能需要的策略,透過1的
Thumbnail
  如果說凡事都有個契機,我會遇上這本書,是因為一場亞隆的線上新書分享會。雖然整場分享會都跟這本書無關,但有賴於線上分享會帶給我的一頭霧水,讓我上網搜尋了一些關於亞隆新書的消息。   然後,在一場訪問亞隆的影片中,我遇見蘿蕊・葛利布這個作者......
Thumbnail
過去的文章中,我常常提醒時間成本的重要,投入的任何心力都與自己的未來有關。在任何決定之前要先調查好市場,定位,切入點,這些不是馬上到位的,所以更需要花時間去考量。在做個人品牌之前,我還在醫院,覺得我離開之後應該只有高齡者心理我比較在行,但還是膽怯,膽怯的是未知的未來,出去以後除了這個我還能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