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對談中的一個小禁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生時候有一個老師教我們一個談話中的小禁忌。就是,兩個人談話聊天,可以聊別人,批評別人八卦,很有趣,可是就是不要去評論彼此。真是有道理啊!
當然兩個人交情好,彼此聊心,沒有這個禁忌。但是一般的朋友就不要太沒顧忌了。
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這是正常的,我們知道這是小我的狀態,腦中的小我不太能接受被批評,所以自然會起動防禦,危險的是,你不知道對方的情緒控管如何,就算當下控管得當,還是會留下後遺症,你得罪了別人都不知道。
自尊心說的好聽是一種自我肯定,其實是多餘的,是一種陷阱,自尊心是一種最容易起動情緒的小我,不知不覺我們會被一些話激怒,會記恨別人。 另一方面,如果自己達不到自己的標準,自尊心又來責備自己,讓自己沮喪。
往好處發展,自尊心激勵人向前行,但是往壞處發展,小我會一直滾動變大,我們常說,自大的人往往內心是自卑的,因為他要掩飾。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很有智慧,不會跟你計較,但是說話的時候可以注意一點,不要去批評別人,就是多說好話,不要造口業的講法。沒錯,這就是實際面的做法。
小我難纏啊!自己的,別人的都難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7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存乎一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聊到政治,很多人會越聊越亢奮,變的很激動,政治話題是一個很明顯很好的例子,說明了二元價值標準與情緒掛勾的狀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長背景,一路走來,腦被生長背景教育了,形成腦中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好玩的是,每個人都有一套,而且都不一樣,這就有趣了。  在民主國家,大家有投票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
我們總是會去討厭別人或討厭自己,不管有沒有理由,正當不正當,請你停止這樣的念頭行為,為什麼?  因為上帝不希望這樣,就這麼簡單。  討厭是一種負面情緒,是有負擔的,不去處理會一直跟著你,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所有負面情緒的觸發都是上帝給出的警告,表示祂不希望如此,我們就不要去挑戰了。  當你討厭
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了萬有引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 一位是科學家,一位是成佛的人,怎麼兜在一起?  蘋果會掉下來,是隨機的嗎?沒有一個定律法則或真理要遵守嗎? 蘋果是被動掉下來的,當然在遵守一個法則,是牛頓發現的。  釋迦牟尼佛証到什麼? 人是被情緒的,有一個情緒法則要遵守,不管你願不願意,
人常常會在腦中和自己對話,這個現象我最近有深入的體認。  就是對話中,問話的應該是腦,腦會提出問題,而真正的自己在背景,祂不一定會回答,所以腦就反覆交叉提出腦的看法,有點聒噪,就是自言自語。  背景中真正的自己,如果給答案,不是用語言,而是最直接的感覺,很多的感覺感動,必需靠腦來翻譯,所以我們常常
孔子下山來點名,點到誰,誰就是鬼。  小皮球,香蕉油,滿地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小時候遊戲玩樂的句子,現在還會背,句子沒什麼意義,可是小孩子卻玩的很開心。  玩不需要有理由,不需要有意義,有一顆童心就好了,這是天性。  你還有童心嗎?還是變的嚴肅的不得了。  腦越是主導一
腦,是二元,是聰明的做事機器,是小我的創造者,是價值標準的創造者。  心,是一元,是簡單寧靜,是人生的方向。  人在遇到重要問題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獨處,天人交戰一下,這是怎麼一回事? 腦自己決定就好了,為什麼要停下來詢問心中的自己?可見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在背景,祂才是生命的方向,而這個方向是一元直
一聊到政治,很多人會越聊越亢奮,變的很激動,政治話題是一個很明顯很好的例子,說明了二元價值標準與情緒掛勾的狀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長背景,一路走來,腦被生長背景教育了,形成腦中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好玩的是,每個人都有一套,而且都不一樣,這就有趣了。  在民主國家,大家有投票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
我們總是會去討厭別人或討厭自己,不管有沒有理由,正當不正當,請你停止這樣的念頭行為,為什麼?  因為上帝不希望這樣,就這麼簡單。  討厭是一種負面情緒,是有負擔的,不去處理會一直跟著你,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所有負面情緒的觸發都是上帝給出的警告,表示祂不希望如此,我們就不要去挑戰了。  當你討厭
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了萬有引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 一位是科學家,一位是成佛的人,怎麼兜在一起?  蘋果會掉下來,是隨機的嗎?沒有一個定律法則或真理要遵守嗎? 蘋果是被動掉下來的,當然在遵守一個法則,是牛頓發現的。  釋迦牟尼佛証到什麼? 人是被情緒的,有一個情緒法則要遵守,不管你願不願意,
人常常會在腦中和自己對話,這個現象我最近有深入的體認。  就是對話中,問話的應該是腦,腦會提出問題,而真正的自己在背景,祂不一定會回答,所以腦就反覆交叉提出腦的看法,有點聒噪,就是自言自語。  背景中真正的自己,如果給答案,不是用語言,而是最直接的感覺,很多的感覺感動,必需靠腦來翻譯,所以我們常常
孔子下山來點名,點到誰,誰就是鬼。  小皮球,香蕉油,滿地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小時候遊戲玩樂的句子,現在還會背,句子沒什麼意義,可是小孩子卻玩的很開心。  玩不需要有理由,不需要有意義,有一顆童心就好了,這是天性。  你還有童心嗎?還是變的嚴肅的不得了。  腦越是主導一
腦,是二元,是聰明的做事機器,是小我的創造者,是價值標準的創造者。  心,是一元,是簡單寧靜,是人生的方向。  人在遇到重要問題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獨處,天人交戰一下,這是怎麼一回事? 腦自己決定就好了,為什麼要停下來詢問心中的自己?可見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在背景,祂才是生命的方向,而這個方向是一元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別人不完美,我也不完美,包容別人,其實是在善待自己。對方所做的事並不是為了惹你生氣。如果總是對別人不滿意,哪會有好心情呢?!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對待自尊心強的人非常敏感,不管在公場合或是私場合都要注意言語,避免去冒犯到對方。這一篇就要提供幾種說話技巧,教大家如何避免踩到對方的地雷。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我們都自認自己討論他人是理性客觀的。事實上,都只是在用自己的主觀,去猜想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的客觀。 而既然是主觀猜想的,那跟八卦造謠又有什麼差別?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是在八卦別人愛八卦這件事而已。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算是在有意義的討論價值觀,而非沒營養的八卦呢?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別人不完美,我也不完美,包容別人,其實是在善待自己。對方所做的事並不是為了惹你生氣。如果總是對別人不滿意,哪會有好心情呢?!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對待自尊心強的人非常敏感,不管在公場合或是私場合都要注意言語,避免去冒犯到對方。這一篇就要提供幾種說話技巧,教大家如何避免踩到對方的地雷。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我們都自認自己討論他人是理性客觀的。事實上,都只是在用自己的主觀,去猜想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的客觀。 而既然是主觀猜想的,那跟八卦造謠又有什麼差別?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是在八卦別人愛八卦這件事而已。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算是在有意義的討論價值觀,而非沒營養的八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