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代研究,天灸治療的機理為降低血中嗜酸性白血球數量,進而改善過敏體質,對肥大細胞膜有保護作用,能抑制免疫球蛋白lgE的形成。
中醫師侯蘊芬指出,三九貼和夏季三伏貼皆屬於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主要是利用在特定節氣進行穴位的中藥敷貼來治療慢性疾病。
在冬至過後3個9天的這段期間,通常是整年度天氣最冷的時候,此時日出較晚、日落較早,天地間的陽氣相對處於低點。而中醫強調人體和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此時不僅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容易感受寒邪,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疼痛、遺尿、遺精等症狀;此外,一般民眾在這段期間常感覺身體的能量不足、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
若利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於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就能減緩上述疾病在冬日發作所帶來的困擾。
臨床上常利用的藥物有元胡、細辛、白芥子等,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藉由穴位的溫熱刺激,不僅可以溫散寒邪,透過人體經絡的傳導以調節五臟六腑及氣血運行的狀態,以對抗寒冷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另一方面,針對虛寒性體質或寒濕久留的人,可以提振或溫通陽氣,加強驅除寒濕邪氣、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因此可用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丶慢性支氣管炎、寒性關節疼痛、慢性腹瀉、遺精、遺尿等疾病的發作頻率;此外,容易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非常適合穴位敷貼。
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婦、1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九天灸治療。發燒和咽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應後方可接受;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