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三九貼在貼什麼?中醫師一次講清楚

2023/12/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13年建議敷貼時間:共3-5次療程,間隔7-9天

三伏天:07/11-08/31

三九天:12/22-01/31

三伏天、三九天是哪一天?來由為何?

首先,三伏天和三九天是相互對應的日子,分別是一年最熱和最冷的三天,一陰ㄧ陽、互相調和。詳細的日期時間則是透過天文歷法取得。三伏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秦國,根據《史記·秦纪六》的記載,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便有了初伏的記載。唐人張守節對三伏天的解釋為:『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這表明三伏天的本義是指炎熱天氣中陰氣被陽氣所壓制,暫時隱藏於地下的時期。大原則是三伏天為夏至後由初伏、中伏和末伏組成,間隔十天。而三九天想當然則是在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開始計算,由初九、二九、三九組成,間隔九天。具體起源時間不詳。最早的記錄可能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如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提到了『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的說法。

敷貼示意圖

敷貼示意圖

三伏貼和三九貼治療理念與由來

中醫有「冬病夏治」的治療理念,透過三伏天地表環境的陽氣和熱能加上溫熱中藥敷貼在穴位上,來對於深層的寒氣進行治療。使用的中藥,主要為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類型,比方說: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蘄艾等,對特定穴位進行敷貼,因此各家院所提供的配方會略有不同,當藥物由皮膚滲透入經絡穴道時,即可透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或臟腑,達到扶正祛邪效果,治療重點為肺、脾及腎三臟。

看到這邊,眼尖的讀者應該注意到了,冬病夏治只能說明三伏天的治療原則,那三九天又是怎麼來的?所謂『熱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四九天』。因次可知三九貼的形成較晚,直到近代,中國嶺南醫家才系統化的將三伏貼也用到寒冷的三九時節,用於治療氣喘、過敏等疾病。隨著日後推廣,才漸漸與三伏貼並稱起來。最近研究也發現三伏貼、三九貼併用,能能更好的控制過敏與氣喘、減少復發,研究表示連續敷貼三年,有效率可以達到六成,而筆者實際臨床經驗,有些患者敷貼一個療程就有明顯效果,比方說原本氣喘的小朋友,敷貼一次當年度就沒有再使用呼吸器,表示這個治療還是有個體差存在,但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

但也不是說三九貼就那麼單純只是和三伏貼對稱的治療而已,從天文與中醫人體醫學的觀點,冬季的三九天是較為複雜的,寒氣主收引,人體從體表向內數層各有鬆緊,這時中醫師配合望聞問切進行診斷、開藥、配合針灸手法,來調理氣血與結構。對於穴位的選擇也會和三伏貼略有不同,來對應內寒與此時的外在寒氣。中醫有陰陽互根的概念,所謂『冬至一陽生』指的是人體陽氣從冬至開始一點一點增加,我們透過三九貼來引動擴展這個陽氣,可以使用溫裡固守類藥物,取臍周穴道如關元、天樞等,溫而不燥,以防過度。對應外寒則如同對於寒性邪氣,剛好可以透過熱性藥物來加以輔助,取背部穴道如肺俞、膏肓等等,以助衛氣、預防感冒或過敏、氣喘因外部氣溫變化而發作。此時中醫師就如同廚師一般,『中病即止』不要過度,如同食物熟過頭也只會乾柴難吃的概念,適度的火候控制很重要。


注意事項?副作用、禁忌為何?

從上面提到的大原則『冬病夏治』及使用溫熱中藥上,我們可以理解到,這個治療核心在於對於寒性病症和使用溫熱的藥物。因此,若您的病症來源不是寒性,這個治療對你效果就不會好。也因為使用溫熱的藥物,所以要注意對皮膚是否會過度刺激的問題。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甚至有少數人皮膚較為敏感可能會起水泡,但只要依照醫囑,一次敷貼3-4小時,如果皮膚感覺有任何不適,比方說灼熱感或搔癢感,就需要立即取下,這樣就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如同上面提到的概念,火候的控制很重要!

這邊做個小結論,幫助大家排除主要不適合使用三伏貼或三九貼的患者

  • 熱性病症:因為我們使用的是熱性藥物,等於是火上澆油,使用這個治療方式明顯有誤,比方說正在咽喉腫痛者、發高燒、肺部感染或正值氣喘發作的患者。
  • 皮膚容易過敏者:有相關過敏史、疤痕體質如蟹足腫、皮膚較為脆弱容易破損或起水泡者。
  • 孕婦和兩歲以下幼兒:孕婦和幼兒則是為了避免對胎兒產生負擔,幼兒也不需要急於一時,可能年紀大正氣足就自然康復。

當然,因為現代人大多吹冷氣喝冷飲,寒性病症為主的比例較高,大多數是適合這個治療的,若身體太虛弱或年紀太大等,這類難判斷的患者,還是建議臨床上請醫師診斷後才進行相關治療。


貼幾次?一定要在這三天敷貼嗎?

首先,一般為三次,但可視需求增加。不一定要在這三天,這一段時間皆可。因為對應三伏天,所以三九天也是選擇前面三次的時間,但剛剛有提到,其實一年最冷的時間其實是三九、四九的時候,所以我們也不要被時間綁住,目前臨床上,會建議患者連續三週固定時間回診的方式進行,比較符合現代人的作息也比較不會忘記,規律時間敷貼比執著日子更有意義,畢竟如果你還要考慮當時是否有寒流等區域因素,就會太綁手綁腳,有些大醫院也會在這段時間,以週六特別門診的方式來滿足人力上的需求。


適應症

  • 呼吸系統疾病:包括體質虛弱引起的感冒、慢性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 兒童常見疾病:適用於兒童體質虛弱導致的感冒、反復出現的咳嗽和其他呼吸系統問題,及其他病症如消化不良,遺尿,流涎等
  • 風濕性疼痛:針對風濕症和相關的關節炎,三九貼可提供緩解。
  • 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相關疾病。
  • 肢體疾患:適用於頸椎、腰椎、膝關節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適(肩周炎,頸腰椎病,腰腿冷痛,四肢冷麻,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網球肘)。
  • 寒性病症:針對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胃腸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慢性結腸炎,虛寒性腹痛腹瀉)。
  • 腎陽虛症狀:涉及前列腺問題、性功能障礙(陽痿,遺精,早洩)等。
  • 婦科虛寒問題:如痛經、慢性盆腔炎、產後風,產後頭痛,宮寒不孕等。

亞健康狀態

  • 陽虛體質:主要特徵為畏寒、怕冷。
  • 氣虛體質:表現為體質虛弱、易疲勞。
  • 痰濕體質:表現為身體虛胖、感到疲勞和睏乏、便溏、苔膩等。
  • 血瘀體質:特點為膚色晦暗、常有痛感、舌質紫暗為特點,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飲食宜忌

  • 生冷食物(宜避免):雖然冰淇淋、汽水、啤酒等冷飲可能顯得非常誘人,但它們可能會刺激腸胃,導致消化不良。此外,某些涼性水果和蔬菜,如西瓜、椰子汁、葡萄柚、水梨、白蘿蔔、竹筍和白菜,儘管提供了暫時的清涼感,但過量食用可能會對脾胃造成負擔。
  • 刺激性食物(應限量):辣椒、大蒜、蔥、沙茶醬、韭菜、羊肉、醃製品、咖啡及咖哩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身體內熱和不適。適量食用這些食物可以,但避免過量,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 致敏食物(需謹慎):菸酒、蝦蟹等食物容易引發過敏反應。對於有食物敏感的人來說,這些食物最好少吃或不吃,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總的來說,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過度攝入冷飲和刺激性食物,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和舒適。


文化意義

三伏天: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天氣現象,也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習俗。例如,古人在三伏天會進行特定的食俗,如頭伏吃蘿蔔、二伏吃菜、三伏吃蕎麥;頭伏吃餃子、二伏吃麵、三伏烙餅攤雞蛋等。

三九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重要地位,與農耕時令密切相關,民間形成了多種與三九天相關的歌謠和諺語,用於指導農耕活動。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想獲得更多分享內容請透過分享連結: https://linktr.ee/raymedilife
如果覺得內容對您有幫助,也歡迎追蹤、按愛心
我會持續更新內容,協助您提高身體的健康分數!
7會員
42內容數
在我的看診日記裡,每個患者的故事都是一段感動的旅程,每個治療過程都蘊藏著深刻的情感糾結。生命與現實的碰撞中,帶出不同的火花。在這中醫的行醫道路上,除了治療衛教與醫療資料的提供,我希望能通過文字,將患者的生命教育以另一種方式輸出,讓每個字句都成為感悟與共鳴的橋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