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實務】展覽該選AR.VR還是什麼R?小心多媒體應用「是福也是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年展覽的科技應用日新月異,但只要結合多媒體就一定好棒棒嗎?
raw-image

「多媒體」到底是什麼?其實定義非常廣泛。

簡單來說,就是不以傳統平面「圖文板」,而是導入電腦影音相關設備的展示手法,都可以列入多媒體範疇。

以前只要「有螢幕」讓民眾能按鈕、觸發影片,就能說是多媒體;現在則更需有「互動性」與「遊戲感」,才比較符合多媒體的定義要求。

更何況,現今的電腦軟硬體等級遽增,從程式技術到體感偵測,從光雕投影到虛擬實境眼鏡,那些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甚至是MR(混合實境)等等,多媒體技術似乎多到令人難以抉擇...

也因此「多媒體展示」演變成一種流行。

除了當作突破傳統巢窼的口號,展覽標案內若是沒放入這堆什麼R的需求條件,就彷彿沒跟上展示科技的洪流趨勢。

但真的是這樣嗎?

只要用上多媒體,就真的對展覽百利而無一害嗎?

raw-image

我個人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展示手法」或「多媒體應用」在策展過程中,應該要到後期才被討論。

或許有人會問,那如果一開始就是以多媒體為「展覽主題」呢?比如把藝術家的經典畫作變成大型光雕,或是用全境聲光效果來取代傳統展件?

這些不都是一開始就該以多媒體來構思定位嗎?

嗯,我會建議這麼想:

創意手法一開始該構思的會是...

「如何將藝術作品用不同以往的形式呈現」,或是「該用何種觀展體驗來取代傳統展件?」

而不是一開始就預設「某種多媒體」。

重要的永遠是期望效果,而不是先決定技術結果。

因為使用多媒體來提升展示效果,往往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raw-image

如果是以多媒體手法回推內容,很容易就讓人忘記初衷,陷入技術優先的弔詭邏輯。

一個策展人在前期應該要多思考,展示單元本身「適不適合」或「需不需要」此種多媒體技術,是不是能藉此達到「原本無法達到」的結果。

以上是不是有點太過哲學(?!)

建議可用三個簡單條件來判斷,是否需要應用多媒體科技:

『展示目的、期望效果與成本效益。』


【展示目的】

所謂“目的“,就是你希望觀眾”得到”什麼?

是獲得新知識、引發好奇心、帶動辯證思考,還是單純留下感官印象?

希望對方好好閱讀內容、透過遊戲感受過程、面對議題討論抉擇,還是只想打卡拍照?

而這些單元手法,未來應該要透過何種「互動形式」才更容易達成你的目的?

再進而將「多媒體」列為其中一種選項。會是策展中較適當的思維脈絡。

期望效果

所謂“效果“,就是你希望觀眾”感受到”什麼?

有了展示目的,我們就能繼續思考,該如何運用人體感官來達到這個目標。譬如...

展示單元的空間效果,應該是明亮的還是陰暗的?是寬敞的還是狹窄的?是彩色的還是黑白的?

展示單元的氛圍效果,應該是緊湊的還是悠閒的?是雄偉的還是精緻的?是多向的還是聚焦的?

展示單元的空間效果,應該是觀賞的還是互動的?多人參與的還是單人沉浸的?可事先得知的還是不可預測的?

我們需要更大的圖文板、更好的影音、更好的互動科技,來幫整體展示效果加分嗎?

甚至是否該使其在整體觀展動線中,成為既重要又深刻的端景亮點?

再進而將「多媒體」列為其中一種選項。會是策展中較適當的思維脈絡。(講第二次)

成本效益

所謂“效益“,就是不要亂花錢!(笑)

很多人在使用了高科技多媒體之後,才發現維護成本是如此昂貴。

除了提供小孩民眾使用就肯定容易損壞之外,像是程式動畫的製作費依然偏高,有些設備只能單人體驗容易造成排隊,甚至一旁也需人員幫忙解釋或操作。

不僅增添維修和人力成本,最後變成蚊子設備、寧願關著不用的更大有人在。

優秀的多媒體規劃,絕不只是新穎酷炫而已,而是要結合「成熟技術」的應用。

有時只是簡單不貴的短焦投影或體感設備,卻能透過有趣的風格佈置與創意場景,呈現有別於一般的觀展體驗。

不非得用到AR啦VR啦這些聽起來很潮、用起來苦惱的新玩意,而是先將「多媒體」列為其中選項,會是策展中較適當的思維脈絡。(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高科技的多媒體展示不是壞事,也絕對是未來趨勢。

但炫目技術的背後不要忘了初衷,互動娛樂背後也不要少了深度,如何拿捏應用比例與成本控管,也是策展時的重要眉角喔!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子Liangz的沙龍
150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梁子Liangz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13
策展聽起來很美妙,但一提到展覽需要「展示空間」,其實就讓人很頭大了。 很抱歉,距離上篇竟然也超過了半年... 這段時間,因為持續在發行地方刊物《新莊騷》,同時也開始舉辦實體活動,認識了很多前輩,也認識了許多想接觸策展或地方創生的年輕人。 接下來,就是策展人最需要的:找到呈現內容價值的「場域」。
Thumbnail
2022/09/13
策展聽起來很美妙,但一提到展覽需要「展示空間」,其實就讓人很頭大了。 很抱歉,距離上篇竟然也超過了半年... 這段時間,因為持續在發行地方刊物《新莊騷》,同時也開始舉辦實體活動,認識了很多前輩,也認識了許多想接觸策展或地方創生的年輕人。 接下來,就是策展人最需要的:找到呈現內容價值的「場域」。
Thumbnail
2022/02/14
目前策展人的工作職缺好找嗎? 以我自己定義來看,實際上應該「有人想要請你或你的團隊來策展」,才能成為理想中的策展人。 那麼,如果未來想成為這樣子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以下有幾個執行層面可以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2/02/14
目前策展人的工作職缺好找嗎? 以我自己定義來看,實際上應該「有人想要請你或你的團隊來策展」,才能成為理想中的策展人。 那麼,如果未來想成為這樣子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以下有幾個執行層面可以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1/07/09
有了展品內容與展示單元後,空間配置往往是最難啟動的第一步。如果你有過展覽專案的經驗,應該會知道,前期工作主要是確認「展示內容」,像是展陳大綱為何?展品有幾件?展示單元有幾個...等。但到了中期,需開始安排單元與空間的配置、考量動線的關係,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Thumbnail
2021/07/09
有了展品內容與展示單元後,空間配置往往是最難啟動的第一步。如果你有過展覽專案的經驗,應該會知道,前期工作主要是確認「展示內容」,像是展陳大綱為何?展品有幾件?展示單元有幾個...等。但到了中期,需開始安排單元與空間的配置、考量動線的關係,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持續挑戰和需求的世界中,娛樂是一種珍貴的休息方式,提供安慰、興奮和逃避的方式。 從最早的圍繞篝火講故事的形式,到提供迷人體驗的現代數字平台,娛樂不斷發展和適應,不斷突破創造力的界限。 在本文中,我們深入研究娛樂的動態景觀,並探索它豐富我們生活的多種方式。 電影和電視:銀幕重塑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持續挑戰和需求的世界中,娛樂是一種珍貴的休息方式,提供安慰、興奮和逃避的方式。 從最早的圍繞篝火講故事的形式,到提供迷人體驗的現代數字平台,娛樂不斷發展和適應,不斷突破創造力的界限。 在本文中,我們深入研究娛樂的動態景觀,並探索它豐富我們生活的多種方式。 電影和電視:銀幕重塑
Thumbnail
身為媒體人,也是教育傳承者,更是新媒體的執行者。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跨足到元宇宙,我應邀參加2022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研討會提出媒體觀察。 元宇宙已來! 無論是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還是ARVR沉浸體驗,或是顛覆市場價值的NFT,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說,有三個技術發展值得關注...
Thumbnail
身為媒體人,也是教育傳承者,更是新媒體的執行者。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跨足到元宇宙,我應邀參加2022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研討會提出媒體觀察。 元宇宙已來! 無論是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還是ARVR沉浸體驗,或是顛覆市場價值的NFT,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說,有三個技術發展值得關注...
Thumbnail
這兩年常聽到實體展覽已無用,線上展覽才是未來趨勢。好像真的線上展覽可以取代實體展覽。投資金額低,但目的、效果、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差距? 實際上,實體展覽目前還有不可被取代之處。既然展覽的錢應該花,但如果沒有好好規劃亂花,不如把這筆錢拿去花天酒地,至少還吃個飽。
Thumbnail
這兩年常聽到實體展覽已無用,線上展覽才是未來趨勢。好像真的線上展覽可以取代實體展覽。投資金額低,但目的、效果、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差距? 實際上,實體展覽目前還有不可被取代之處。既然展覽的錢應該花,但如果沒有好好規劃亂花,不如把這筆錢拿去花天酒地,至少還吃個飽。
Thumbnail
視覺化,是為了更精準的傳遞訊息;更進一步,是將訊息植入對方的心智。有別於藝術創作的視覺化,在傳遞創作者的想法同時,也在創造不同的感受;在商務溝通的視覺化,則是著重在引導一致的理解。
Thumbnail
視覺化,是為了更精準的傳遞訊息;更進一步,是將訊息植入對方的心智。有別於藝術創作的視覺化,在傳遞創作者的想法同時,也在創造不同的感受;在商務溝通的視覺化,則是著重在引導一致的理解。
Thumbnail
5G技術,就像是一張魔毯,用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特質,勾勒出我們對藝術的想像,也能讓在遠端的觀眾置身於沉浸式場域中,看見一部作品的各種視角,產生不同的觀點。 疫情是一時的,經典是永遠的,藝術是為永恆而存在的,何等的慶幸我們能用各種形式來參與藝術的不同面向啊!
Thumbnail
5G技術,就像是一張魔毯,用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特質,勾勒出我們對藝術的想像,也能讓在遠端的觀眾置身於沉浸式場域中,看見一部作品的各種視角,產生不同的觀點。 疫情是一時的,經典是永遠的,藝術是為永恆而存在的,何等的慶幸我們能用各種形式來參與藝術的不同面向啊!
Thumbnail
這系列終於從單元、動線規劃,要談到手法設計了,希望能提供初心者完整的基礎觀念。
Thumbnail
這系列終於從單元、動線規劃,要談到手法設計了,希望能提供初心者完整的基礎觀念。
Thumbnail
近年來策展已成顯學,但不同的主題類型,還是有挺多實務上的差異。
Thumbnail
近年來策展已成顯學,但不同的主題類型,還是有挺多實務上的差異。
Thumbnail
我覺得,編輯、企畫、策展,其實是很相近的能力,都是一種「溝通」,溝通的意思是,你得先知道「你要說什麼」,先確定你很想傳達的訊息(不是先想口號),再來才是「怎麼說」。如果沒有觀點,展就會只是展示而已,而沒有「策」。觀點是你看事情的角度,「展」是你呈現的方式。
Thumbnail
我覺得,編輯、企畫、策展,其實是很相近的能力,都是一種「溝通」,溝通的意思是,你得先知道「你要說什麼」,先確定你很想傳達的訊息(不是先想口號),再來才是「怎麼說」。如果沒有觀點,展就會只是展示而已,而沒有「策」。觀點是你看事情的角度,「展」是你呈現的方式。
Thumbnail
近年展覽的科技應用日新月異,但只要結合多媒體就一定是好棒棒嗎?只要用上多媒體,就真的對展覽有百利而無一害嗎?
Thumbnail
近年展覽的科技應用日新月異,但只要結合多媒體就一定是好棒棒嗎?只要用上多媒體,就真的對展覽有百利而無一害嗎?
Thumbnail
這通常關係三個主要層面:展演對象、展陳內容和展示目標。
Thumbnail
這通常關係三個主要層面:展演對象、展陳內容和展示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