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09 主理人職場人生觀察週記 | 工作對你而言,是職業、事業,還是志業?

2019/12/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周末參加了由生生品創所舉辦的第三場「創天使創生小聚」講座,講座中邀請了金瓜三號創辦人蔡威德與螢火蟲書屋創辦人葉家豪等地方創生影響者,分享在地的心聲與實務經驗,期望從真實個案中,探索台灣的生活文化寶藏。
原以為這是一場以談論年輕人返鄉創業為主軸的講座,沒想到在聽完兩位與談人的分享後,讓我收穫最多的不單是他們的經營案例,而是在面對老齡化人口及缺乏資源的鄉村,要如何從無到有,從0走到1,實踐這些在外人的眼中看來幾乎是傻子才會做的事?從與談人堅定的神情及描繪願景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都擁有共同的特質:堅持相信自己所認同的價值,並把工作當作是「志業」般看待,努力克服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並不輕言放棄。

選擇重新看待自我的工作定義

曾經聽過一個關於三位水泥匠的寓言故事,有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看到三位水泥匠正在努力工作,他忍不住好奇詢問:「你在做什麼?」第一位水泥匠說:「我在砌磚頭啊。」第二位水泥匠回答:「我在建造教堂。」第三位水泥匠則緩緩地說:「我在打造上帝的殿堂,讓人們有機會在一個安身之所,與上帝連結。」從工作的角度來看,第一位水泥匠從事的是職業(job),第二位水泥匠從事的是事業(career),而第三位泥水匠從事的則是志業(calling)。
從水泥匠的小故事來看,每個人的工作都一樣,但選擇看待自己的工作定義卻截然不同,任何工作都可以是職業、事業或是志業,端看我們認為砌一塊磚是賺錢的差事,單純為了支持工作以外的生活;還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成就,在所屬的領域裡扮演理想中的角色;或是為了造福他人,反映自己和工作更重要的價值。
如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發現自己的使命及價值,那麼即使遇到了阻礙,都有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這個道理也同樣反應在兩位與談人在地方創生的實踐歷程中。

我的工作如何與他人及廣大的世界相連,展現出最深層的價值觀?

螢火蟲書屋創辦人葉家豪,因不忍從小生長的家鄉「石碇」,那片美麗的山林被垃圾所淹沒,頂著台大農經研究所的光環,從利用閒暇之餘回老家清除廢棄物開始,選擇回到家鄉復育環境,將老宿舍打造成螢火蟲書屋,以里山生態教育讓在地的孩子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土地,並精進菇類種植栽培技術,與社區農家產生共好能量。
而金瓜三號創辦人蔡威德自2013年就讀研究所時,透過老師的引薦進駐坪林這個茶鄉聚落,決定以外地青年的角色推廣在地友善農食、規劃深度體驗假期,打造茶鄉旅遊生態,重新活化坪林這個被路過、慢慢被遺忘的城鎮。
對葉家豪來說,支撐自己繼續走下去的是故鄉的愛及環境的永續生態發展;而對蔡威德而言,陪伴自己一路往前走的除了老婆的愛以外,還有復興坪林茶文化的使命及社區鄰里的關懷。而這兩個地方創生、非常人所能的故事,若是以職業(job)作為定位,單純當作是賺錢的差事,或是以為了追求更大的成就,以事業(career)作為目標,可能都無法長久。然而,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由於他們重新找到工作的使命感與價值,理解自己對於這份志業投入的意義,因此,反而吸引了更多人一起前行,凝聚成一股更強壯的力量。
無論是以職業(job)、事業(career),還是志業(calling)定義自己的工作,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驗或成長階段,並沒有絕對的對錯。然而,工作不是一個一次到位的靜態過程,而會不斷的變動。不管站在甚麼樣的位置,或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我們可以常常自我探詢:「我的工作如何與他人及廣大的世界相連,展現出最深層的價值觀?」或許我們將有機會重新看待自我在工作中的角色,並從中挖掘更多深藏在工作或是人生中的意義。

來粉絲專頁逛逛 ▍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
    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
    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
    好感生活研究所是一個致力提升生活好感的體驗分享平台,以美好的生活為核心,著重質感風格的人事物為半徑,藉由各種有趣的課程講座及合作提案,透過人與人間的真實連結與交流,在生活場域串連起人們對於家及日常美好的想像,進而找回生命中的好感與溫度,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