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幾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993 秋

29「一個老先生開一輛紅色跑車,緊貼身旁一隻黑白哈巴狗從開著的車窗看出來,前足搭著窗框,毛茸茸的臉上圓亮的眼睛慧黠張望,分明便是個人。
書店裡一個中年婦人胸前環著一個抱小孩的袋兜,她小心翼翼一手托住底部,兜緣一隻小狗尖尖的腦袋露出來。」

43「哲學要求解釋,宗教要求安慰。哲學可以提出完全摧毀心或摧毀物的解釋,不管人的死活。宗教不能。宗教的功利性使它必得遷就人的需要和願望。所以宗教屬於大眾,哲學屬於少數。」

1994 夏

48「說生命是障,是業,是苦,只是一種觀點,不是事實。將觀點以事實呈現,是不可原諒的誤導。」

51「宗教對我最大的問題,是它們必然的封閉、獨裁和功利。你信仰它的真理,便接受它的權威,封閉在那單一的體系裡,不懷疑,不辯解,不求證。你徹底謙卑,因為你必然是錯的:你不是罪人,就是迷情的眾生,永遠在要求饒恕,要求指引。」

53「一輛警車停在紅燈的十字路口,路邊一個極度腫胖的黑人顢頇走到警車旁,伏在車窗上說話,然後走開了。」

64「為了激烈的道德或宗教信念而殺人,譬如,為了反對墮胎而槍殺替人墮胎的醫生,邏輯上怎麼自圓其說?」

69「尋求真理,無非尋求的是一個獨斷的系統,以一勞永逸地解脫思想的重擔。
所謂真理,卻經常是極端主觀的。」

1994冬

8「亟於抓住理性,因為一切明顯的不理性。然而歸根究柢,理性的亟須本身,其實和感情用事一樣,正是不理性的表現。」

12「感覺導引理性,所以道理千萬條,不過為『我要』、『我喜歡』尋找理由。對面的邏輯:如果沒有感覺判定喜惡,理性何所適從?」

22「為什麼問終極的問題?為什麼天堂和永生便解決了終極的問題?
如果永生存在,便沒有終極的問題嗎?除非所謂終極的問題並不終極,問的只是死後。這問題雖然基本但是淺薄,因為歸根結柢,關心的只是生死,而不是意義。」

39「宗教信仰的直接根據是天啟,間接根據是教義和傳說。也就是,宗教是純粹主觀的經驗。」

47「這本希臘神話這樣寫:『希臘人以自己的形像造神。在此之前,人從沒想到這樣做過。以前,神和現實毫無近似之處。』
正是絕大多數宗教的描述,只是沒有宗教承認是自己創造了神。」

52「一根湯杓死活找不到,一天又突然在抽屜裡出現了。想不通。」

116「死亡在前面,一種已知的未知。」

1995 春

23「報上常見一種作品,輕挑狂放,目的在驚嚇,在賣弄,在討好。那種挑逗和大膽,幾近色情,只不過是以文字,以觀念,以才智,而不是以身體。」

30「沒有足夠的幽默對抗死亡,於是一天天陷入低沉。讀佛經,在業與輪迴的烏煙瘴氣中更加煩躁。只有讀里爾克、羅丹、齊克果、費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漢斯˙佩果(Heinze Pagel),才駕著理性主義的光,一點一點爬升上來。」

46「楊牧《疑神》第一句:『宗教的首要是教人謙遜。』
是嗎?我以為宗教首先使人恐懼,由恐懼而生謙遜。當然,有另一種謙遜,來自感動,來自讚美。這是真正的謙遜,導向虔誠,而未必導向世俗的宗教。」

58「這位做葬儀人說當然錢花得越多,對往生的人功德越大。
那位牧師說,想在天堂見到你媽就要信教。」

本書是我首次接觸的「手記」形式的作品,而手記依照作者在序以及在1995 春 之86「手記和日記有什麼不同?
日記是組織的敘述,用一個情緒或想法,給予散漫的事件特定的意義。手記是斷裂的,紀錄不連續的事件,不意圖賦與一定的意義,不偽裝統一。手記比日記接近真實,因為生活本身雖然感覺上連續,其實是不連續的。文學作品中連續性的敘述因而是虛構,所以讓人喜歡,因為給人完整的錯覺。」中所述,可知,手記相較於文學小說或是散文而言,最大的區別是不具有結構性的,而這麼做不僅是反應真實,更且也是解放了文字,讓我們不陷入於被蓄意建造而出的架構之中。同時,這樣的片段化使得閱讀不僅自由,同時也讓文本的意義產生更大的潛力,在眼光的來回返照中,在手記內我們可以獲得更多樣且更寬廣的意義,閱讀變得更加活躍,在意義的創生過程中更能察覺到自身成為意義賦予者的地位,這是很新鮮的。

而在上述擷取的段落中除了宗教與哲思外,穿插著些生活的瑣屑,看似無意義,也確實可以被賦予其無意義的意義,然而,我們也可以選擇將之理解為正是一種隨性且無所謂的記敘,而我們也可以選擇將之跳過排除在眼界之外,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去理解而已。

而在我的體驗中,我注意到的是宗教對於記敘者而言的意義,難以忽視的是宗教在其中是十分世俗的,除了有對宗教是是功利性的批判,也有著是為著人的需要而生的諷刺,也有著對於整個宗教系統那單一權威來源的索求所導致的閉鎖,而有趣的是這些都是在這本一九九三至一九九五的手記中各處出現,換言之,是在這三年的跨度中各個時間歷程中的隨筆。而在這各式各樣的紀錄中,我們也確實能發現有時候洞見未必是在殫精竭慮後所壓擠而出,卻可能是在生活不經意的小處。那麼問題也只會變成是,我們是否在生活著?又或僅單純地活著而已?

avatar-img
83會員
388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哲學家與法學家所說的懲罰就是修正罪惡、修復損害、改造罪犯、保護社會。因此,懲處最終的合法性就是在受指控的犯行威脅到社會時,恢復社會秩序。然而,如果懲處並非我們所說的那樣,如果它沒有經由我們相信的理由加以合理化,如果它有利於違法行為的再犯,如果它是依罪犯的身分而非違法行為的嚴重而進行制裁,如果
《兒子的大玩偶》這書是由十數篇的短篇小說組成的,首篇即為同名著作,坤樹是在大太陽底下穿著廣告牌的甘苦人,妻子阿珠戲說他是兒子的大玩偶,描寫著貧苦生活中為了生活的無奈以及在夫妻之間的感情拉扯與磨合,看似平淡但卻又樸實地真切,甚至在能換了新工作孩子卻認不出自己時,只能默默地上妝只為了當孩子的大玩偶
羅蘭巴特以他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最為人所廣知,而作者之死所代表的是權威的死亡,除魅後的世界是世俗的,不再具有宗教神祕性,而在文本閱讀上所代表的上帝:作者(Author),同時在英語上與權威(Authority)具有關聯性,在羅蘭巴特的宣稱下也隨之死亡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二二八的紀念詩集,集結了多位詩人直寫、側寫二二八這個台灣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或隱或顯地描述出那個時期詩人的所見所聞,或是所想所省,或說著莫名的失蹤以及無奈且無盡的追尋,那年本不該是空洞的,但這個凹洞直徑卻有38年的長度,而這個凹洞內裡發爛,卻被強迫掩蓋,那蓋住的人說:「不痛不痛,不看就不痛。」被
無論是本書一個蘇州女性對於台灣奴工的紀實,還是報導者對血淚漁工的載述,或是沈榮欽對於現代奴隸的評析,不同的角度與立論指出了同樣的問題:奴隸。 台灣進步價值主張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但實際上卻充斥著歧視,被歧視也歧視:崇拜著高加索人種,貶低著東南亞人種。具有平等意識的人並不是不會產生貶低的意識,
「哲學家與法學家所說的懲罰就是修正罪惡、修復損害、改造罪犯、保護社會。因此,懲處最終的合法性就是在受指控的犯行威脅到社會時,恢復社會秩序。然而,如果懲處並非我們所說的那樣,如果它沒有經由我們相信的理由加以合理化,如果它有利於違法行為的再犯,如果它是依罪犯的身分而非違法行為的嚴重而進行制裁,如果
《兒子的大玩偶》這書是由十數篇的短篇小說組成的,首篇即為同名著作,坤樹是在大太陽底下穿著廣告牌的甘苦人,妻子阿珠戲說他是兒子的大玩偶,描寫著貧苦生活中為了生活的無奈以及在夫妻之間的感情拉扯與磨合,看似平淡但卻又樸實地真切,甚至在能換了新工作孩子卻認不出自己時,只能默默地上妝只為了當孩子的大玩偶
羅蘭巴特以他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最為人所廣知,而作者之死所代表的是權威的死亡,除魅後的世界是世俗的,不再具有宗教神祕性,而在文本閱讀上所代表的上帝:作者(Author),同時在英語上與權威(Authority)具有關聯性,在羅蘭巴特的宣稱下也隨之死亡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二二八的紀念詩集,集結了多位詩人直寫、側寫二二八這個台灣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或隱或顯地描述出那個時期詩人的所見所聞,或是所想所省,或說著莫名的失蹤以及無奈且無盡的追尋,那年本不該是空洞的,但這個凹洞直徑卻有38年的長度,而這個凹洞內裡發爛,卻被強迫掩蓋,那蓋住的人說:「不痛不痛,不看就不痛。」被
無論是本書一個蘇州女性對於台灣奴工的紀實,還是報導者對血淚漁工的載述,或是沈榮欽對於現代奴隸的評析,不同的角度與立論指出了同樣的問題:奴隸。 台灣進步價值主張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但實際上卻充斥著歧視,被歧視也歧視:崇拜著高加索人種,貶低著東南亞人種。具有平等意識的人並不是不會產生貶低的意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天心:又回到一開始,經學有沒有死,就是信不信的問題。 黃生:對咯,你終於搞清了。沒有行為的信德就是死的。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天心:又回到一開始,經學有沒有死,就是信不信的問題。 黃生:對咯,你終於搞清了。沒有行為的信德就是死的。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