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專注力》活用6個技巧,釋放最大生產力和創造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在令人分心的世界生活的解藥:刻意地管理你的注意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讀完《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我有個很強烈的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書中這句「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言簡意賅地闡明了,為何要學習活用與覺察「注意力」。
這麼問好了,你認為「金錢」跟「注意力」比起來哪個比較珍貴?看過上面看似金句良言的這段話,你或許會選「注意力」。
但是很弔詭的是,我們對於花錢可能還比較謹慎,買3C電器會貨比三家,上餐館前查清楚評價,購物時斤斤計較折扣優惠。不小心多花錢了還會心疼懊悔。
你怎麼使用注意力?無時無刻拿起手機查看訊息?整個晚上滑著社群媒體?盯著電視新聞或追最新流行劇?我們無意間揮霍著自己的注意力卻很少自覺。
我們使用注意力的狀態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型態。
The state of our attention determines the state of our life.
為何珍惜注意力很重要?該如何活用注意力達成目標?這本書提供了解方。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同時也經營提升個人生產力的網站〈A Life of Productivity〉,他蒐集過各式各樣的「生產力訣竅」而且親身實驗,也把這些實驗的成效彙整寫成前一本暢銷書《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在這本《極度專注力》他採取匯集百川的做法,研讀各類關於注意力、生產力的文獻書籍,最後把「注意力」歸納成兩種模式:極度專注力( (hyperfocus)和分散注意力(scatterfocus)。以下我整理在這兩個模式裡,實踐起來真實有效的6個技巧。

生產力模式:極度專注力

這個模式指的是專注執行一個重要任務,避免所有外界的雜訊干擾,不讓其他事物爭奪有限的注意力。透過這個模式,容易進入所謂「心流」(flow)的狀態。在另一本專書《心流》說人只要處在這種狀態時,「其他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
這個論點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就是要專心、專心、再專心,但是實際放到生活執行面,真的就這麼容易發生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自己的經驗談,網際網路的分心能力,尤其是智慧型手機讓人分心的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作者給出一些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工作日我們平均在電腦軟體之間切換566次查看電子郵件88次…平均每小時11次。我們在電腦前面工作的時候,平均每40秒就會切換一次任務。當某項任務被完全中斷的時候,得花超過20分鐘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狀態。
「分心」對於我們的工作與執行任務的殺傷力,遠大於一切提高生產力的小訣竅。若想全心全意投入一件重要任務,活用以下3個極度專注力的技巧便顯得格外重要。
在令人分心的世界生活的解藥就是,刻意地管理你的注意力。
The antidote to living in a world of distraction is simple: deliberately managing your attention.

1.排除分心因素

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是現代人最大的分心源,單憑「意志力」幾乎不可能戒斷這個壞習慣。用《原子習慣》書中解釋習慣的定義就可以知道,這些分心源都是很簡單輕易取得,而且會有奬賞報酬的刺激元素,人類心理的本能很自然會被吸引或點擊,久而久之累積成(壞)習慣。
作者的真心建議是,在極度專注力的時段裡面,一定要切斷網路或至少限制自己能進入的網站,例如切斷新聞、社群、影音網站。再來是最小化手機的刺激源,例如取消APP通知符號、取消提醒鈴聲、刪除社群與影音軟體。最後是找到能夠獨處不被打擾的地方,遠離開放式辦公環境。
我自己實踐過的方法是刪除手機的社群軟體、關掉AP通知、僅留電話跟簡訊通知,紀錄在另一篇〈戒掉社群網站成癮〉閱讀心得。但現在的我仍難以克服使用電腦時,瀏覽網頁帶來的干擾,開始試用作者推薦的「Freedom」控管軟體來限制自己上網時段。

2.雜務批次作業

作者提到一個學術名詞「注意力殘留」(attention residue),指的是我們從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後,注意力空間裡仍然會殘留著上一個任務的片段。據實驗指出當人們在執行工作的時候,一旦分心或受到干擾,平均要花22分才能重新回到工作狀態。
對照到平常職場上班族,我認為最優先該採用的方法,就是「批次處理電子郵件」。我自己在新鮮人的時候有個壞習慣,邊做事情邊「刷」電郵,看看有什麼新進郵件要馬上處理,深怕自己錯過收件的時效。
後來回想,完全沒必要這麼做。反而可以安排剛上班、中午前、下午各收一次電郵,一口氣歸納成待辦事項的、可以馬上回覆的、還有直接丟垃圾桶的。這麼一來就不必擔心被零碎的收件動作打斷思緒,把完整的時段留給重要的任務和有意義的會議
在生活方面,可以把雜務累積到某些時段一口氣做完。例如批次完成一個月的所有繳費項目,或是到賣場一口氣完成採買清單,每週把五到十分鐘的瑣碎小事,集中到一兩個小時完成。

3.總是設定時限

作者提到大腦一個很有趣的運作機制:「如果你的任務沒有急迫性,大腦還是會胡思亂想,還有別的事情要做嗎?這件事還有別的做法嗎?即使任務已經完成,大腦還是很難結案。」
如果沒有設定任務時限,大腦便不再有動力去完成這些期限寬鬆的任務,目標的刺激效果減少了。反而在極度專注力的時段裡,給予任務一個比預期更短時限,通常會獲得奇效。時間壓力會使我們把焦點集中在任務上,阻止大腦思考其他更有創意的解決方式。
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想必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那種到了最後關頭,激發腦內小宇宙不讀不行的火力全開狀態。或者是老闆臨時要你交報告,只剩下一小時了,使盡全力用最高效的方式湊出幾頁投影片,趕工的過程中反而沒時間胡思亂想。
我推薦有個實用的方法和工具「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概念是設定鬧鈴提醒自己,把任務分割成25分鐘的工作時間和5分鐘的休息時間,持續數個循環。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讓你保持25分鐘的極度專注力循環。

創造力模式:分散注意力

上面談專心致志的極度專注力模式可以提高生產力,但由於注意力是有限的資源,我們也不可能一整天處於極度專注的狀態。因此作者在第二部分提到分散注意力這個模式,可以幫你規劃未來、養精蓄銳、串聯想法,催生最有創造力的想法。底下簡單說明這個模式的概念。
你可以想像一下,人類的思緒散布在一片廣大的空間裡,就像天上的繁星散佈在星空中。當你要取用記憶或者聯想事情的時候,這些思緒就會自動串連起來,至於哪些記憶點會互相串聯,則沒有辦法有意識地控制。也因為這樣隨機的特性,最有創造力的想法往往在此刻發生。
分散注意力的觸發條件是,執行沒有壓力且輕鬆的任務的時候。在一天當中精力最弱、最放鬆的時候,注意力也是最容易被占據的,對上班族或學生而言就是午飯後、以及睡眠之前。與其在這個時候讓令人分心的網路或手機溜進來,不如活用這段進入分散注意力模式。
分心不是問題,過度刺激我們的思緒才是問題。
Distraction is not the problem; over-stimulating our mind is the problem.

4.清除腦中雜念

要發揮分散注意力模式的效果,就必須先清空腦中雜念,把空間騰出來讓創意自由發揮。作者引用《搞定》這本書的重點「大腦是用來產生想法,而不是用來保存想法的」來說明,必須把待辦事項和雜務的短期記憶從腦袋清出來,才有可能讓腦袋產生新的「想法」。
我讀過《搞定》也採用過裡面的方法,實踐之後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寫下來」。我習慣使用便條紙以及〈子彈筆記〉做紀錄,只要能規律地把待辦事項寫到紙上,或把臨時被交代的事情寫下來,腦中就不會留著「我可能會忘記什麼」的擔憂。
有些人可能會想,如果用電子郵件紀錄這些待辦事項不行嗎?我認同作者說的:「電子郵件最不適合用來存放代辦清單,這個程式令人分心,無所適從,又會不斷冒出新東西,讓人很難分清任務的輕重緩急。」

5.多工簡單任務

清空雜念之後,有助於提升分散注意力模式的成效。作者提到三種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分別是:
  • 捕捉模式:放任思緒到處遨遊,捕捉任何冒出的想法
  • 解題模式:隨便想一個問題,讓思緒圍繞著問題打轉
  • 習慣模式:一邊執行簡單任務,一邊捕捉浮現的構想
我認為執行簡單而且重複的事情,最有助分散注意力模式自然而然發生。譬如洗碗盤、曬衣服、洗澡的時候,大腦的思緒會開始不安分,各式各樣的想法開始互相連接,產生很多有創意的想法往往在這個時候產生。
偶熟能詳的故事像是阿基米德在泡澡的時候發現浮力原理、牛頓被蘋果砸到頭時想到萬有引力、物理學家費曼喜歡在酒吧放空時把靈感寫在餐巾紙上。所以多工的時候,例如洗碗盤時聽音樂,也同時問自己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常常會冒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如果你喜歡寫作或者純文字紀錄,我推薦自己實行已久的《自由書寫術》這套方法,讓自己毫無約束地自由書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等於是把分散注意力的所有思緒都紀錄紙上(或打字軟體上)。我在公司帶團隊的運作模式以及創立部落格的點子就是透過自由書寫產生的。

6.睡前設定目標

書中提到,如果每天睡前設定隔天的三項目標,也注意你正在處理最大的問題,隔天會發現竟然想通不少事。愛迪生也曾經說過:「睡覺前一定要召喚潛意識」,呼應到這邊就是指利用睡眠時間,讓分散注意力模式在潛意識裡發揮效用。
人腦在睡眠的時後,會進入快速動眼期,同時達到身體肌肉放鬆,睡前的問題會在睡眠深層的潛意識裡繼續打轉。有項研究要求受試者持續思考一道問題,結果受試者處於睡眠快速動眼期的時候,更能整合彼此無關的資訊。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你所設定的目標最好能寫下來或紀錄在某個地方,然後就不要再想它。千萬不要只靠腦袋記著,否則很可能把問題懸在腦裡反而整晚睡不著。但對於有寫日記習慣的人,這個習慣本身就能在睡前召喚潛意識。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手殘派科技人的6個月實踐心得〉利用子彈筆記,在睡前回顧當天,寫下三個感恩項目與一個檢討改善點,擬定隔日三個任務後才入睡。不知不覺間已經實踐這個方法好一段時間。

後記

有段讓我印象很深的地方,作者在書中調侃道:「身為生產力專家,想必有超凡的自制力。並沒有,我只是比較擅長提前管控衝動而已。」真是誠實地令人發笑。回顧自己即使這半年來調整了很多習慣,至今仍然跟網路帶來的分心在拔河。
該把注意力用在消化別人創造出來的事情?還是把注意力留給自己,創造只有自己能貢獻價值的事情?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吸收的太多,產出的卻太少。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我們該時時刻刻觀察自己把注意力用在什麼地方,問自己每天帶著意圖做事的時間有多少?每次全神貫注多久?大腦放空後多久才會察覺?如果沒察覺自己沉浸於充滿聲光刺激的網路世界裡,注意力就會被這些數位資訊瓜分到一點也不剩。
生產力不是做得更多,而是帶著意圖且刻意地去做正確的事情。
Productivity is not about doing more, more, and more. It is about doing the right things deliberately and with intention.
極度專注力》這本書教你把工作和生活變得不那麼刺激,因為你越不受刺激,思考也會越深入。記得,隨時觀察自己的注意力飄去哪裡了,「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若喜歡 《極度專注力》 可透過此連結購買,你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9會員
41內容數
【這是一個愛書人的筆記.書評.推薦.實踐】 嗨!我是站長Waki瓦基,我是愛書人、投資人、經理人;我喜歡閱讀,更喜歡透過文字去紀錄、反芻自己的思緒與收穫。在閱讀前哨站與您分享,跨領域書籍的閱讀心得和感想,以及我親身實踐和精煉之後的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ki 瓦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茫茫股海中,透過《投資金律》這本經典書籍替年輕的自己指點迷津】近期美中貿易戰等國際新聞,以及上沖下洗的股市表現,促使我找了個週末重讀一遍《投資金律》,這本我認為堪稱定心神針的經典投資書籍。回顧投資的基礎觀念之餘,也記錄自己踏入投資領域的困惑與轉變,也設想如果20歲的我就能懂
【如何靈活運用自己的技能與知識,圍繞理想的生活型態來打造工作】《一人公司》作者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是一位網頁設計師與個人品牌顧問,主要想傳達給管理者和企業經營者一個概念:「『規模成長』不是讓企業變得更好的萬靈丹,而是得以『客戶成功』為優先考量,將成長視為需要質疑且審
【你知道嗎?每個月節省1元生活費開銷,退休資金可以少存300元】《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這本書的作者是湯雅·海斯特(Tanja Hester),經營財務獨立部落格,和先生40歲出頭就達成提早退休的 生活 目標。這種在國外稱為「FIRE」的運動……
【一張圖解釋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重新組構成功的七個習慣】《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本流傳數十年的經典,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對於個人成長、領導管理、提高生產力的領域來說,堪稱開山祖師爺,這本書則是他談論領導和成功最經典的著作。
【如何有效聽書?通勤上班族的閱聽心得、筆記方法、推薦書目】我聽有聲書的習慣,始於2019年初,這個時間點我在公司內部轉職,從新竹轉調到台南。也由於伴侶仍在新竹工作的緣故,我開始了每個週末開車通勤新竹、台南兩地的生活。 由於單趟大約2.5小時的通勤時間,讓我認真思考起收聽有聲書……
【關於閱讀、寫作、國標舞,我的3個提問和1個反思】為什麼想讀《刻意練習》?之所以會認識這本書,來自於許多網路文章和書友的推薦,書中的重點也不斷被提及:「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在天分,而在刻意練習!」難道我們比別人優秀的那些事情,不就是因為自己比較「聰明」一點嗎?
【在茫茫股海中,透過《投資金律》這本經典書籍替年輕的自己指點迷津】近期美中貿易戰等國際新聞,以及上沖下洗的股市表現,促使我找了個週末重讀一遍《投資金律》,這本我認為堪稱定心神針的經典投資書籍。回顧投資的基礎觀念之餘,也記錄自己踏入投資領域的困惑與轉變,也設想如果20歲的我就能懂
【如何靈活運用自己的技能與知識,圍繞理想的生活型態來打造工作】《一人公司》作者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是一位網頁設計師與個人品牌顧問,主要想傳達給管理者和企業經營者一個概念:「『規模成長』不是讓企業變得更好的萬靈丹,而是得以『客戶成功』為優先考量,將成長視為需要質疑且審
【你知道嗎?每個月節省1元生活費開銷,退休資金可以少存300元】《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這本書的作者是湯雅·海斯特(Tanja Hester),經營財務獨立部落格,和先生40歲出頭就達成提早退休的 生活 目標。這種在國外稱為「FIRE」的運動……
【一張圖解釋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重新組構成功的七個習慣】《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本流傳數十年的經典,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對於個人成長、領導管理、提高生產力的領域來說,堪稱開山祖師爺,這本書則是他談論領導和成功最經典的著作。
【如何有效聽書?通勤上班族的閱聽心得、筆記方法、推薦書目】我聽有聲書的習慣,始於2019年初,這個時間點我在公司內部轉職,從新竹轉調到台南。也由於伴侶仍在新竹工作的緣故,我開始了每個週末開車通勤新竹、台南兩地的生活。 由於單趟大約2.5小時的通勤時間,讓我認真思考起收聽有聲書……
【關於閱讀、寫作、國標舞,我的3個提問和1個反思】為什麼想讀《刻意練習》?之所以會認識這本書,來自於許多網路文章和書友的推薦,書中的重點也不斷被提及:「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在天分,而在刻意練習!」難道我們比別人優秀的那些事情,不就是因為自己比較「聰明」一點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專注力成為珍貴的資源。本書提醒我們專注力的重要性,也提供許多實用的觀念和技巧,幫助訓練專注力以改善工作和生活。我也從中找到幾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包括蕃茄鐘工作、減少決策、瑣事集中處理等等,分享給大家。
在現代社會中,專注的力量無法被替代,彰顯在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本文探討了幾種強化專注的方法,包括冥想、正念及番茄鐘等,並提供具體步驟與練習,幫助大家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找回專注力,增強內心平靜與滿足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時間管理的真諦:管理你的注意力 在現代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中,我們常聽到「時間管理」這個詞,但實際上,我們無法真正管理時間,因為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4小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和成就。 管理注意力的重要性 1. 聚焦最重要的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當現代人面臨資訊爆炸,注意力往往難以集中。本文介紹了轉移注意力的好處,包括控制情緒和放鬆,並提出“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的作者Chris Bailey 提到生產力三要素:「專注力、時間、精力」。時間是固定的,無法被管理,重點是意識到自己怎麼使用,確保那些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優先進行。精力可以透過運動、睡眠、飲食、放鬆技巧來改善。專注力則可以透過正念的方法來提升。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誰能更專注、讓這24小時發揮更大功效,誰就是在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以下介紹5個提高專注度的方法。包含:打造專注環境、一次只做一件事與番茄鐘工作法、隨手記下靈感、紀錄自己的專注力時段、Listen to binaural beats.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專注力成為珍貴的資源。本書提醒我們專注力的重要性,也提供許多實用的觀念和技巧,幫助訓練專注力以改善工作和生活。我也從中找到幾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包括蕃茄鐘工作、減少決策、瑣事集中處理等等,分享給大家。
在現代社會中,專注的力量無法被替代,彰顯在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本文探討了幾種強化專注的方法,包括冥想、正念及番茄鐘等,並提供具體步驟與練習,幫助大家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找回專注力,增強內心平靜與滿足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時間管理的真諦:管理你的注意力 在現代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中,我們常聽到「時間管理」這個詞,但實際上,我們無法真正管理時間,因為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4小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和成就。 管理注意力的重要性 1. 聚焦最重要的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當現代人面臨資訊爆炸,注意力往往難以集中。本文介紹了轉移注意力的好處,包括控制情緒和放鬆,並提出“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的作者Chris Bailey 提到生產力三要素:「專注力、時間、精力」。時間是固定的,無法被管理,重點是意識到自己怎麼使用,確保那些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優先進行。精力可以透過運動、睡眠、飲食、放鬆技巧來改善。專注力則可以透過正念的方法來提升。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誰能更專注、讓這24小時發揮更大功效,誰就是在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以下介紹5個提高專注度的方法。包含:打造專注環境、一次只做一件事與番茄鐘工作法、隨手記下靈感、紀錄自己的專注力時段、Listen to binaural be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