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媒體上適合洩漏多少隱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般人在臉書上常常只顯露適合放在台面上的內容或動態,比如:休閒 餐旅 親友 寵物 智慧 技能 創作…,美好或不會太糟的生活。
這些表象的內容究竟與真實的全貌有多少差距?我們能看到的也只是自己的雙眼和心智所能覺察到的,有許多視角自己根本無所觀察,或有所偏頗。比如那些自己不想面對或承認的缺點 缺陷 缺失 壞習慣 不好的榜樣 內心灰暗處 有問題的人我關係…。

不管能否覺察到各類問題的細節所在,人們當然不必全裸無遮地顯露在這個需要用美好修飾的功利主義社會中。
每個人願意公開顯露的真實與比例不同,少數人願意傾露極大量好與不好的隱私 個性 想法 習慣…,有些也許為了名利,或習慣站在舞台上(透明空間中),或喜歡以真實樣貌廣交天下之友…。

不管屬於哪一類型,一般人在社群媒體上確實不需要顯露過多不適合放在台面上的內容,不是因為假面或虛榮,而是保護自己與親友們的隱私。適合顯露多少需要再三衡量,會不會有自己看不到的無形傷害?

少數人在媒體上公開講了太多自己與親友們的隱私,特別是有通告費的需要講一些讓人震撼的是非八卦、不美好的大綱或細節。公開顯露那些是否恰當?會不會造成自己與親友們的傷害?

有一種說法是讓情緒有出口,不要太壓抑自己,適時發洩…。這樣說也沒錯,人的心情與想法需要有流動空間,不然可能因為隱藏太多而生病。
或許在心情想法流動之前,先找個比較安全的出口,不要急著公開宣洩。凡事三思而後行,考量自身與親友們的利弊得失,避免不夠沈穩深思的言行,埋下日後相互相害的隱形炸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平靚安的沙龍
10會員
73內容數
心靈社會、電影與人生、虛擬散文、夢境詭跡、詩詞(排列句、分行句)、雜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來自於因為當事者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每天都會在fb發文,分享一些生活點滴,或是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想法,一方面當然也是希望能夠為自己的事業帶來一些機會,一部分可能也是單純的分享日常,但這些每天的分享,卻引來朋友的“關切”。 她的那位朋友問她: 你寫那些文章是想要幹嘛? 是想要成為網紅
Thumbnail
我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來自於因為當事者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每天都會在fb發文,分享一些生活點滴,或是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想法,一方面當然也是希望能夠為自己的事業帶來一些機會,一部分可能也是單純的分享日常,但這些每天的分享,卻引來朋友的“關切”。 她的那位朋友問她: 你寫那些文章是想要幹嘛? 是想要成為網紅
Thumbnail
融入人群莫遮藏, 勇敢展現真實光芒。 追求內心所渴求, 生命旋律由我奏鳴。 從容面對每一天, 尋覓彼此心靈連繫。 不再勉強與他人合, 真正幸福將照耀前程。
Thumbnail
融入人群莫遮藏, 勇敢展現真實光芒。 追求內心所渴求, 生命旋律由我奏鳴。 從容面對每一天, 尋覓彼此心靈連繫。 不再勉強與他人合, 真正幸福將照耀前程。
Thumbnail
真實的姓名,由於人生經營的疏失或努力,多多少少帶有許多令人不忍的故事或壓力;來這裡,隱姓埋名,想獲得一個小小的角落,默默的存在著;但又不想太過寂泠,靜得只有花落與僅有自己聽得到的嘆息。
Thumbnail
真實的姓名,由於人生經營的疏失或努力,多多少少帶有許多令人不忍的故事或壓力;來這裡,隱姓埋名,想獲得一個小小的角落,默默的存在著;但又不想太過寂泠,靜得只有花落與僅有自己聽得到的嘆息。
Thumbnail
我應該要再更內斂一點。要懂得不是每件事情都一定要分享;也不是每個感覺都一定要告訴,有些事情、有些感覺只要放在心裡自己細細的品就好,散播出去反而會破壞事情在身體裡醞釀的能量。 再也不想因為透露了什麼事,而有心神不寧的感覺。為了那不明的後果,讓本該放鬆的睡前時間都變得若有所思。 持續寫作。
Thumbnail
我應該要再更內斂一點。要懂得不是每件事情都一定要分享;也不是每個感覺都一定要告訴,有些事情、有些感覺只要放在心裡自己細細的品就好,散播出去反而會破壞事情在身體裡醞釀的能量。 再也不想因為透露了什麼事,而有心神不寧的感覺。為了那不明的後果,讓本該放鬆的睡前時間都變得若有所思。 持續寫作。
Thumbnail
  「人都有秘密。」   藏在心底的、與某人共享的、羞於說出口的,在我們的日常覆蓋下,私生活總是多了些異於日常的尖銳。所以當偶然得知某個平常溫柔相待的人,私底下是可以多麽粗暴,那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意外。也有著一絲不願相信⋯⋯不願去面對這世界
Thumbnail
  「人都有秘密。」   藏在心底的、與某人共享的、羞於說出口的,在我們的日常覆蓋下,私生活總是多了些異於日常的尖銳。所以當偶然得知某個平常溫柔相待的人,私底下是可以多麽粗暴,那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意外。也有著一絲不願相信⋯⋯不願去面對這世界
Thumbnail
有朋友曾經提問,怎麼知道在臉書上貼文是出自分享還是炫耀?這是她對於使用臉書的疑慮。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分享,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基於分享,如果是為了炫耀,那麼不論文字如何修飾,讀者都會感覺得出來。
Thumbnail
有朋友曾經提問,怎麼知道在臉書上貼文是出自分享還是炫耀?這是她對於使用臉書的疑慮。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分享,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基於分享,如果是為了炫耀,那麼不論文字如何修飾,讀者都會感覺得出來。
Thumbnail
對於論述自己的想法,我依然覺得很支持,大方向是沒有想法上的交流就不會有社會進步。 記得在我小時候,老師常常說,台灣學生都不愛舉手問問題,應該多學學外國學生,有問題就要提出。確實我小時候也會發生明明有點疑問,但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具體說明清楚這個疑問,所以就不敢舉手發言。擔心被評論也好,擔心問錯問題造成尷
Thumbnail
對於論述自己的想法,我依然覺得很支持,大方向是沒有想法上的交流就不會有社會進步。 記得在我小時候,老師常常說,台灣學生都不愛舉手問問題,應該多學學外國學生,有問題就要提出。確實我小時候也會發生明明有點疑問,但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具體說明清楚這個疑問,所以就不敢舉手發言。擔心被評論也好,擔心問錯問題造成尷
Thumbnail
臉書是面子,寫給人看的,有時候寫了什麼自己又設權限封鎖起來不給人看,其實自己心裡並不欣賞自己這種小家子氣的行為。 在這裡沒有人認得,可以書寫一切,負面的、不想讓人太明白知道、快樂但又是秘密的,心裡的壘塊覺得有點鬆動,有可能未來能透點光線的希望,在了。
Thumbnail
臉書是面子,寫給人看的,有時候寫了什麼自己又設權限封鎖起來不給人看,其實自己心裡並不欣賞自己這種小家子氣的行為。 在這裡沒有人認得,可以書寫一切,負面的、不想讓人太明白知道、快樂但又是秘密的,心裡的壘塊覺得有點鬆動,有可能未來能透點光線的希望,在了。
Thumbnail
一般人在臉書上常常只顯露適合放在台面上的內容或動態,比如:休閒 餐旅 親友 寵物 智慧 技能 創作…,美好或不會太糟的生活。 這些表象的內容究竟與真實的全貌有多少差距?我們能看到的也只是自己的雙眼和心智所能覺察到的,有許多視角自己根本無所觀察,或有所偏頗。比如那些自己不想面對或承認的缺點 缺陷 缺失
Thumbnail
一般人在臉書上常常只顯露適合放在台面上的內容或動態,比如:休閒 餐旅 親友 寵物 智慧 技能 創作…,美好或不會太糟的生活。 這些表象的內容究竟與真實的全貌有多少差距?我們能看到的也只是自己的雙眼和心智所能覺察到的,有許多視角自己根本無所觀察,或有所偏頗。比如那些自己不想面對或承認的缺點 缺陷 缺失
Thumbnail
身為媒體學校畢業的學生,有過就讀”媒體素養”的經驗,臉書的早期使用者(那時臉書尚未在台灣熱紅起來,大部分的使用者是拿來做語言交換或是外國筆友的年代),也不乏會有想展現或分享時時刻刻的心態,不免俗的有段時期相當也依賴臉書,特別是在身處異鄉、外在環境轉換與內心空虛時) 科技是把雙面刃。
Thumbnail
身為媒體學校畢業的學生,有過就讀”媒體素養”的經驗,臉書的早期使用者(那時臉書尚未在台灣熱紅起來,大部分的使用者是拿來做語言交換或是外國筆友的年代),也不乏會有想展現或分享時時刻刻的心態,不免俗的有段時期相當也依賴臉書,特別是在身處異鄉、外在環境轉換與內心空虛時) 科技是把雙面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