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怕孤獨

2020/01/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是始於國民基本教育,還是我們的課綱傳播這樣的觀念,教導我國未來的青年,孤獨是件多可怕的事情。國小、國中時的我,總是害怕落單,也總是害怕「跟別人不一樣」,後來高中、大學的校園生活裡,少男少女總是欽羨著有男、女朋友的人,甚至出現了新新用語「魯蛇」、「人生勝利組」,來稱呼那些沒有伴侶的人,也就是那些「Loser」,孤單就跟失敗畫上平行的等號了。
  加拿大的朋友F曾和我聊到在計程車上的一段有趣對話:有一日,他遊覽台北時,隨手招了一部小黃,想當然耳,台灣司機熱情的與他攀談,作為一個流著台灣人血液的半亞洲人,他也早已見怪不怪台灣人健談的個性,但當司機論及到他的年齡、感情狀況時,他就覺得事情開始有點奇怪,他問我:「Iris,難道在台灣,沒有男、女朋友就應該要『加油』嗎?」
  被問到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我也常在想,難道沒有另外一半就等於失敗嗎?雖然自己嘴裡常叨念著羨慕別人能有緣分遇到一個人,在生活之中,彼此照應、相知相惜,但我也總對自己這種奇妙的價值觀感到矛盾,我總覺得奇怪,但又覺得不奇怪,因為「很多人追」、「被人疼愛」好像真真是一個台灣女生顯得出眾的方式,而也同時是能夠獲得自我認同感的方式,但若孤芳自賞、踽踽獨行,就真的很「可怕」嗎?
  所以,儘管F也是台灣人所誕下的,但骨子裡卻是加拿大人的思想,他自己也自嘲自己就是個貨真價實的「香蕉」,也不意外他會對於台灣司機的那句「加油」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是我,我會覺得是自己要好好「加油」,甚至又開始叨念著自己的桃花樹到底何時才要開花結果,指不定會立刻充滿幹勁的去拜月老呢。
  那麼,這樣的我,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沒有另一半的大學生活就該是愁雲慘霧嗎?過了三十歲沒有結婚,就算事業多麼成功,都會有一點點「可惜」嗎?我想不是的,接下來漫長的我的生命歲月,不會把「尋找另一半」這件事情變成必要性的事情,也不會在普眾認為女人「老了」的那個年齡草率地把自己嫁了,更希望未來我們教育新世代的孩子們,不會使他們覺得單身就等於輸家。(這樣會不會間接的助漲少子化?)
2018/12/10 23:07 木柵宿舍 (或許是今年最後一篇文)
    愛瑞絲徐 Iris Hsu
    愛瑞絲徐 Iris Hsu
    十三歲時跌入網路世界,網路上寫了兩本書跟數篇文章便遁逃;十六歲開始在Instagram上有一搭沒一搭的寫,別人說我懶,我稱自己為「季節性創作者」。曾經使用過筆名:韻(POPO原創)、若殤、顧瀾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guluolan___/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