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台灣男生在情緒教育上面臨到的困境】

2018/11/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擔感。可以與他們成為好友、同事、合夥關係,也可以跟朋友或姊妹間的伴侶談得無比開心,可以隨時切換男女角色思維,可以聊天、說笑、講黃色笑話、結伴旅行,但就是不想成為情侶關係。
我甚至因為這種莫名的差異感覺,去問我的感情諮商師,這種情況就好比一直想存錢找工作,但是卻又不想去找家附近的工作(可是邏輯上,找家附近的工作省去通勤與餐費等等,其實才是最省得了花費)

那為什麼心裡不想?
邏輯上很通啊! 台灣女配台灣男才是最方便的,不用遠距離也不用跨文化,吵架用成語對方也知道你在講什麼,而且相同文化長出來的人不是最有話聊嗎?

諮商師沒有給我正面回覆,只要我尊重自己的感覺,可能她自己也覺得沒答案。

我自認不屬於ㄈㄈ尺(專門喜愛外國人),那為什麼會特別對台灣男性有這種厭惡感覺?
我對此納悶了好久,直到最近我發現我可能找到了答案。

那個原因原來不適用於邏輯(難怪頭腦分析不出來),因為是感覺。

持續分享情緒故事至今,我曾收到一些令人心疼的案例:

有位男性讀者偷偷私我說他其實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覺與脆弱,後來自己回想應該是家裡的父親"不允許"這種行為,所以長大的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就這樣過去了。現在的自己有負面情緒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一直找正向心理方法來催眠與麻痺自己。

也有的讀者分享自己不知道如何對異性表達示意,以至於每次告白或是在關係中總是不知如何進退,情緒內心戲非常多卻又覺得對方不了解(話說他傳這段內心告白文字非常非常"落落長",而且一直在錯誤的時間傳(扣分啊哥),深夜看完之後,只覺心疼同理他的無處抒發,但卻不會因同情而長出愛情)。

我後來終於知道為什麼不想跟台灣男性談戀愛的原因有可能部分來自於:
因為不想一起跟尚無掙脫能力、
還未長出自我、情緒覺察、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一起困在"必須配對"的道德陷阱裡。

台灣男性不是整體不好(我一再要強調是比例問題)事實上就我相處經驗中,台灣男性的體貼思考可說是兩性相處的強項!可是因為台灣男性的養成過程與身處的環境,不但未提供培養情緒覺察的能力(實際上,女生也很少,但至少還被允許哭泣),還因為身處團體的權力結構關係(例如父親的限制、同儕之間),被限制住了其自我情緒的發展,以至於說讓人感覺彆扭、怪怪的、感覺不到他要什麼。


我有時會覺得,來自東方文化裡的專屬特色,

例如:盡孝、順從、壓抑、妥協等等美德,

會不會有可能被後人的錯誤詮釋、有心人的利用:


其實默默把人逼成了一頭外表良好,但內心潛伏的野獸。


用上對下的道德規範、在職場、家庭、親屬、兩性之間一起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權力結構關係。因為太要求人人要成為社會道德規範的美好,卻忽略了原來的人性以及正負情緒存在與發洩的必要。

也因為自幼身處環境不被允許覺察自己的情緒,身上沒有雷達偵測功能,所以對於別人的情緒也長不出同理心,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在兩性互動的對話裡說了自以為是的笑話之後,發覺對方怎麼無動於衷,轉而質問對方妳怎麼沒有笑?

對不起,因為不好笑,所以我沒笑。可是我不想損你面子吐槽你,所以就只好先這樣。

遇過不少這樣的人覺得女生這樣不給面子很難搞,殊不知沒有體諒到對方情緒的轉換就拋出了自以為是的笑話,也讓對方很難接球。

其實台灣男性還有一種對於日本女性缺乏現實感的美好想像,雖然這不是專屬於台灣男性的現象,(外國人士也有特定一群對於東方女子的"美好柔順"幻想),但我後來發現這種幻想大部分都來自於:沒有真正接觸過想像中的女性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恩~老實說,等你接觸過就會知道了。

日本女性只是不想失禮,實際上人家也是有情緒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佳儀 Lin ChiaYi
林佳儀 Lin ChiaYi
擁有行銷通道的純生產者,喜歡集中力量做聰明懶的事。 服務業的經驗起家,累積教育/育幼業10年的經驗,現為自由專欄作者 因為口誅會與人吵不喜歡的架,所以選擇邏輯性地筆伐。 更多文章:https://ladyemotions.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