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3.2 政治立場是天生煉成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第一章至此,本書已描述了許多有關政治立場分野及社會撕裂的成因。政治立場反映價值觀,社會上各人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傾向支持政府,有些人不信任政府,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如何理解政治立場的形成呢?

熾熱社運下,政治立場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反對派、保守派以及中立派。隨著社會運動不斷發展,每個人會受著愈來愈大的群組壓力(group pressures)。基於一些社會心理學現象,如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每人的政治立場都逐漸歸邊。中立派勢力漸漸減弱,社會演變成兩極分化,就像一個繩結一樣,兩邊同時發力只會愈來愈緊。

個人經歷、成長環境及社交圈子等,都是決定個人政治立場時非常重要的外在 (external) 及後天(nurture) 因素。另外,社會心理學家以及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蜂鳥出版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蜂鳥出版的沙龍
15會員
36內容數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 Lo團隊,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將社運的發展、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以不同的立場、形式投身社運,從而跳出固有框框,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Thumbnail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Thumbnail
我們常常習慣用單一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人的性格,但性格的形成其實背後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人格不只有我們常說的外向和內向,或許我們可以用更加彈性的方式去看待與理解人格,不要習慣只用僵化的標籤去看待一個人。為了在理解自己與他人時可以增加自由度、轉換不同的看待角度,我們需要一些不同的框架和濾鏡。
Thumbnail
我們常常習慣用單一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人的性格,但性格的形成其實背後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人格不只有我們常說的外向和內向,或許我們可以用更加彈性的方式去看待與理解人格,不要習慣只用僵化的標籤去看待一個人。為了在理解自己與他人時可以增加自由度、轉換不同的看待角度,我們需要一些不同的框架和濾鏡。
Thumbnail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Thumbnail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Thumbnail
在情緒與選擇性接觸的研究裡,主要研究的是「憤怒」(angry)、「害怕」(fear)以及「焦慮」(anxiety)。翻了一些文獻,學者大致上的共識是:憤怒,是讓讀者視野變窄、並積極分享的主要原因。形塑目前網路政治言論基本風貌的,是「焦慮」。
Thumbnail
在情緒與選擇性接觸的研究裡,主要研究的是「憤怒」(angry)、「害怕」(fear)以及「焦慮」(anxiety)。翻了一些文獻,學者大致上的共識是:憤怒,是讓讀者視野變窄、並積極分享的主要原因。形塑目前網路政治言論基本風貌的,是「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