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

2022/07/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陳豐偉醫師在〈把自己分類,就會讓自己開始討厭某些人〉一文中,曾提到「自我分類效應」(self categorazation effect)這個重要的概念:
人類社會需要無數的分類,我們常需要辨識自己屬於哪一個類別,來決定自己行為處事的原則、如何應對進退表達情緒。(中略)按照分類決定行為,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原則,如果無法快速應變,會大大影響自己基因留存的機率。
這刻畫於基因中的「自保機制」由來已久,其實也無可厚非。然而,為什麼人類除了喜歡分類,還喜歡攻擊不同陣營成員?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研究,所嘗試回答的問題。
附帶一提,陳豐偉醫師正在進行「人類大腦的秘密世界」科普書寫計畫,這是繁體世界中第一套完整、詳盡討論人類大腦與心智功能的書籍。除了內容豐富、淺顯易懂,更重要的是輔以多年身心科看診經驗,提出確切可行於實際生活中的建議,強烈推薦各位閱讀!
本研究於6月中刊登於《Social Neuroscience》,雖然是2006年才創刊的年輕雜誌,研究主題卻非常新穎。
社會神經科學」(Social neuroscience)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是在1992年心理學領域權威雜誌《American Psychologist》的一篇文章裡。
這門學科的關注焦點,集中於人類「大腦」與「社會行為」之間的關連性,並且運用功能磁振造影(fMRI)、跨顱磁刺激(TMS)、腦波儀(EEG)、心電儀(EKG)、肌電儀(EMG)等工具進行觀察、記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6會員
84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