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6.3 政府強硬姿態的潛藏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試想像一個情境: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正哭著向你索取糖果,你會不加思索給予糖果,還是會視若無睹、拒絕他的要求呢?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會選擇前者,因為這不但能滿足小孩的需要,亦能停止小孩震耳欲聾的哭鬧。然而,你的選擇或許只能使你獲得片刻的安靜,換來的是小孩往後的乘勝追擊。也就是說,這次給予糖果,增加了這小孩用同樣的方式向你獲得糖果的機會。

回歸正題,政府一直就示威者提出的五大訴求抱著一種強硬的態度,不是直接拒絕,就是不作回應。面對社會的強烈輿論,政府這種回應態度實在令人髮指,一次又一次為本來已熾熱的社會運動火上加油。這不但令政府流失了市民的支持,也增加了政府日後執政的難度。到底政府為甚麽要知難而行?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蜂鳥出版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蜂鳥出版的沙龍
15會員
36內容數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 Lo團隊,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將社運的發展、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以不同的立場、形式投身社運,從而跳出固有框框,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禮物之所以成為禮物,端看被不被接受,不然,就會變成雙方的負擔。」 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 女孩看似家庭狀況幸福,父母也都沒要求她甚麼,對她非常的好。然而女孩長大卻罹患憂鬱症,她也不懂自己的憂鬱為何而來,也為自己這麼幸福還憂鬱而自責。
Thumbnail
「禮物之所以成為禮物,端看被不被接受,不然,就會變成雙方的負擔。」 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 女孩看似家庭狀況幸福,父母也都沒要求她甚麼,對她非常的好。然而女孩長大卻罹患憂鬱症,她也不懂自己的憂鬱為何而來,也為自己這麼幸福還憂鬱而自責。
Thumbnail
延續棉花糖實驗這個話題,就是延遲滿足。 舉例來說: 孩子把功課寫完才去玩, 爸媽生氣前先平靜心情,細細思考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堅持誠實,好好地把話說清楚,好好地聽完他人說話 專心陪伴小孩,觀察小孩的節奏而不是要小孩順從大人的速度 好好詳盡的回答小孩的問題,不敷衍,專心看著他回答 延遲滿足意思也就是
Thumbnail
延續棉花糖實驗這個話題,就是延遲滿足。 舉例來說: 孩子把功課寫完才去玩, 爸媽生氣前先平靜心情,細細思考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堅持誠實,好好地把話說清楚,好好地聽完他人說話 專心陪伴小孩,觀察小孩的節奏而不是要小孩順從大人的速度 好好詳盡的回答小孩的問題,不敷衍,專心看著他回答 延遲滿足意思也就是
Thumbnail
這裡我不是要提小孩的棉花糖實驗,而是我們大人的棉花糖實驗。 這裡跟大家分享:少有人走的路的一段話( Scott Peck ): 人生苦難重重,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卻不願意正視人生的苦難,他們一遇到問題與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彷彿人生本就應該既舒適又順利似的。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
Thumbnail
這裡我不是要提小孩的棉花糖實驗,而是我們大人的棉花糖實驗。 這裡跟大家分享:少有人走的路的一段話( Scott Peck ): 人生苦難重重,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卻不願意正視人生的苦難,他們一遇到問題與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彷彿人生本就應該既舒適又順利似的。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
Thumbnail
因為幾乎是禁止小孩吃糖這件事,糖果對兒子的誘惑就更大了。 昨天他上主日學時,老師用糖果(跳跳糖、棉花糖)作為答題的獎勵,我看兒子一點都提不起勁(以往他超愛搶答,因為答對會有老師的鼓勵或讚美)。 因為他跑來跟我說答對他可以開那個糖來吃嗎?我用眼神告訴他不可以,導致他對這件事完全興致缺缺。 回家的路上我
Thumbnail
因為幾乎是禁止小孩吃糖這件事,糖果對兒子的誘惑就更大了。 昨天他上主日學時,老師用糖果(跳跳糖、棉花糖)作為答題的獎勵,我看兒子一點都提不起勁(以往他超愛搶答,因為答對會有老師的鼓勵或讚美)。 因為他跑來跟我說答對他可以開那個糖來吃嗎?我用眼神告訴他不可以,導致他對這件事完全興致缺缺。 回家的路上我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Thumbnail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