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是否也在無形中,以「愛」為名,給予了溫柔的暴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禮物之所以成為禮物,端看被不被接受,不然,就會變成雙方的負擔。」

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

女孩看似家庭狀況幸福,父母也都沒要求她甚麼,對她非常的好。然而女孩長大卻罹患憂鬱症,她也不懂自己的憂鬱為何而來,也為自己這麼幸福還憂鬱而自責。

直到去到他們家,看到家庭成員的相處方式,老師頓時明白,女孩的壓力來源。

raw-image

比如父母準備水果給她吃,她不想吃;父母就會說:「怎麼不吃呢?這水果對身體很好啊!我都特意為你準備了。多少吃一點吧!把它吃了身體才會健康。」同時一直不斷的說服女孩,直到女孩把水果吃完。

女孩即使不想吃,為了不抹煞父母的好意,或者不想讓父母失落,她就會勉強自己把水果吃掉。因為不吃,她會有罪惡感。人家都對你這麼好了,怎能拒絕呢?

老師稱之為「溫柔的暴力」。因為父母親強權的加予,是以更細膩的方式在進行,看似以愛為名,事實上是在勉強孩子做她不想做的事,或者在無形中要求她符合父母的期待。

從小到大,女孩慢慢的學會,要求自己應該要符合父母的期待,即便父母親看似沒有對她說出口。父母沒有要求她名列前茅,但無意中會在言談裡,透露出誰家的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很優秀。她就會知道父母的需求跟想要是甚麼。自己給自己壓力設定目標,去達到父母心中的想望。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經常自行推敲「別人希望我怎麼做」,而不是「我想怎麼做」

總是習慣壓抑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努力成為好學生、好伴侶、理想父母。想盡辦法符合別人心中的期待,進而失去自己的人生。

其實我當時聽到老師說這個故事時,有點震撼。

有時候我對孩子們,好像也有類似的情節上演。我覺得這麼做是為他們好,但是他們似乎不領情。雖然我不至於強迫他們接受,但心裡還是會希望他們照著我的想法跟意思做。

我思考著,是否也在無形中,以「愛」為名,給予了溫柔的暴力?我是否能讓孩子有選擇?

是否能放下過多的控制,讓孩子有機會導演自己的人生。

而我自己似乎也常常壓抑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很努力的想要符合別人心中的期待,滿足他人的要求,是否有真正想過自己想要什麼?

《為自己出征》書裡有一句話。

「禮物之所以成為禮物,端看被不被接受,不然,就會變成雙方的負擔。」

raw-image

當我們想"送出去"時,思考一下,這是對方想要的嗎?他可以不接受嗎?我可以接納他的不接受嗎?

當我們"被致贈"時,是拒絕嗎?可以有選擇的嗎?

覺察這一切,就是重新愛自己、重寫新劇本的開始。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去接女兒補習下課,女兒臭著一張臉上車。 「怎麼了?」「我很累。」語氣充滿煩躁。 「上課很累啊?」「上課三個小時不累嗎!?」她反問我,口氣不是很好,好像我欠她錢。 嗯~有感覺她的疲累而且想睡覺,血條大概只剩三格。 當媽的評估,現在不是糾正她說話語氣的時候,少說話為溝通上策,免得青少年暴走。
一個約國小中年級的女孩,手上拿了些東西,從我面前的斑馬線快步走過。 突然一個小罐子從他身上掉落,貌似白色塑膠杯瓶,三個像是蓋子的粉色塑膠,還有數十顆像藥丸般的白色錠狀物,如煙火般落地炸開來,散落在斑馬線上。
「任何人都不該是別人的附屬品。」 這句話從12歲的女兒口中說出,讓我有點驚訝! 我們走往停車場的路上,聊著剛剛看完的電影「Barbie芭比」。 當芭比變得不完美,她還是芭比嗎? 當肯尼沒有芭比的目光,他還有價值嗎?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與期待裡,可曾想過內心真正的想要是什麼?
去7-11取貨,排隊結帳的同時,看見貨架上商品"小時候粉粿(材料包)",想起兒子前兩天跟我說,他最近喜歡吃粉粿,就隨手拿了一包回家試試。 看著包裝上說明,先用冷水把粉拌勻,再加入滾燙熱水,一杯水電鍋蒸熱放涼即可完成。 看起來好簡單啊!
從小到大,我們許多言行舉止,日復一日,一再的重複,發展出我們的慣性,這是求生存的本能,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跟大腦的運作,因為需要留著更多的心力去面對跟處理更多的問題跟事情。 但我們卻從來逃離不了內在感受帶來的情緒,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應對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糾結於溝通問題上,其實,是卡在自己的
上周末跟課李儀婷老師的的工作坊,她在親子教養這塊,對我而言,簡直是神人等級。 不管是當媽媽的內在穩定度,遇到事情情緒不容易被挑起而有起伏,即使情緒上來了也能很快覺察,先安頓自己。
去接女兒補習下課,女兒臭著一張臉上車。 「怎麼了?」「我很累。」語氣充滿煩躁。 「上課很累啊?」「上課三個小時不累嗎!?」她反問我,口氣不是很好,好像我欠她錢。 嗯~有感覺她的疲累而且想睡覺,血條大概只剩三格。 當媽的評估,現在不是糾正她說話語氣的時候,少說話為溝通上策,免得青少年暴走。
一個約國小中年級的女孩,手上拿了些東西,從我面前的斑馬線快步走過。 突然一個小罐子從他身上掉落,貌似白色塑膠杯瓶,三個像是蓋子的粉色塑膠,還有數十顆像藥丸般的白色錠狀物,如煙火般落地炸開來,散落在斑馬線上。
「任何人都不該是別人的附屬品。」 這句話從12歲的女兒口中說出,讓我有點驚訝! 我們走往停車場的路上,聊著剛剛看完的電影「Barbie芭比」。 當芭比變得不完美,她還是芭比嗎? 當肯尼沒有芭比的目光,他還有價值嗎?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與期待裡,可曾想過內心真正的想要是什麼?
去7-11取貨,排隊結帳的同時,看見貨架上商品"小時候粉粿(材料包)",想起兒子前兩天跟我說,他最近喜歡吃粉粿,就隨手拿了一包回家試試。 看著包裝上說明,先用冷水把粉拌勻,再加入滾燙熱水,一杯水電鍋蒸熱放涼即可完成。 看起來好簡單啊!
從小到大,我們許多言行舉止,日復一日,一再的重複,發展出我們的慣性,這是求生存的本能,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跟大腦的運作,因為需要留著更多的心力去面對跟處理更多的問題跟事情。 但我們卻從來逃離不了內在感受帶來的情緒,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應對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糾結於溝通問題上,其實,是卡在自己的
上周末跟課李儀婷老師的的工作坊,她在親子教養這塊,對我而言,簡直是神人等級。 不管是當媽媽的內在穩定度,遇到事情情緒不容易被挑起而有起伏,即使情緒上來了也能很快覺察,先安頓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今天跟一個朋友吃飯,談論著情緒勒索的一事, 她說著想跟父親一起過生日,但不願與會情緒勒索的母親一起, 沒想到父親說:「如果不一起那就不要吃了。」 這一二年來,偶爾的相遇,會聽到她提起父母的狀況, 講述她母親對於父親的權控,講述父親對她抱怨母親的行為, 換門鎖、砸車、一天24小時的緊密相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今天跟一個朋友吃飯,談論著情緒勒索的一事, 她說著想跟父親一起過生日,但不願與會情緒勒索的母親一起, 沒想到父親說:「如果不一起那就不要吃了。」 這一二年來,偶爾的相遇,會聽到她提起父母的狀況, 講述她母親對於父親的權控,講述父親對她抱怨母親的行為, 換門鎖、砸車、一天24小時的緊密相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