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會主動想要看的書,剛好時間有限,剛好它出現在我眼前,又剛好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限定閱讀範圍,所以我打開了這本書。
作者是公司業務高階主管,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媽媽,這麼剛好女兒原廠配備就聰穎有主見並帶點過動,這背景在現代社會並不獨特,獨特的是作者看待事物的思維與行動。
家庭的挑戰始終都是媽媽人生中最大的考驗,常常,犧牲的都是工作或自己想要的目標,又或者,兩邊俱在卻心存怨懟,成天抱怨不已,這份皆有的品質很低,似乎是一天熬過一天,作者張怡婷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亟富挑戰的女兒,並且,當成是自己的媽媽MBA在職訓練,這份訓練,改變且圓融了她的職場生涯。
書中有幾個觀點我很喜歡:
- 當責與負責,「當責是成果至上,不管中間有多少困難,一定要交出成果」「負責是只在執行被交付的任務,只要做了,不管結果如何,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舉例說明,家裡客廳四處散落玩具,媽媽要女兒收拾,姊姊收了自己的玩具沒收弟弟的,這叫負責;姊姊帶著弟弟收玩具,還教弟弟如何分門別類,這就是當責。瞧,這樣的概念是不是很適合用在職場上呢?
- 在追求穩定的教育下,會是正確的,因為很會才能一直取,不會,就只能一直捨,但在沒有人嘗試過的領域裡,沒有人什麼都會,只要肯面對,因為肯面對,才能無限成長,創新無限。在職場上學到的,也能用在家庭裡,作者用這樣的態度,面對挑戰性很高的女兒,順利地解除警報。
- 小孩的時間是用來體驗生活的,大人的時間是用來討生活的。
- 尼采語錄「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 人類很難不恐懼,但勇敢可以壓制恐懼。
- 作者在下班後喜歡進行高規格的進修,學簡報、學說話表達、學拍攝影片、學授課技巧等等。同學都是熱愛學習的強者,聰明又謙虛,在忙碌的工作下,還會擠出時間增加自己的斜槓能力。作者設定的是想和他們一樣厲害的目標,不是成為他們,也不是忌妒他們或厭惡自己,這樣不會產生焦慮,畢竟,焦慮是一種能量耗損。
- 焦慮的來源是未知,那就想辦法讓自己知,試圖了解,嘗試行動,就算行動後也沒有用,也是累積一種知,至少知道此路不通,反之,越是不行動,越是害怕,不敢跨出去。行動是消除焦慮,提升自己能力的唯一解藥。
- 除了做什麼,不做什麼也很重要。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眼中的強者,不要一頭熱地跟風聽演講、買課程,不要做了一堆不適合自己的事情,卻沒有系統化的吸收與進步,那只會讓焦慮益發張狂。消除焦慮靠行動,行動之前要想通透。
- 如果你不曾失敗,代表你從未盡力過。
-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與作者相同,我也覺得當媽媽是個很好的訓練,讓自己無所畏懼,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學到的東西何其多。作者提供的非常正面,我想另外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 趨吉避凶是生物天性,逃避困難是本能,不要對本能過於負面看待,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成功或出類拔萃,出彩之人也需要平凡者映襯或協助的。
- 人生總有高低起伏,世俗眼中的成功者才會成為成功教練,不要因此改變或混淆自己的價值觀,看重自己永遠是第一步,取合適的方式學習,是第二步。
- 有的人天生命好,有人呵護出了事還有人扛,什麼都不做日子還過得比人強,千萬不要去跟這樣的人比,也不要忌妒生氣,因為命不一樣,落入羨慕忌妒恨是下下策。
- 不同年紀不同階段有不同做法,不可一概論之。
有時進取有時頹廢,是我平衡人生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