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社會,不需要成為妥協的大人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外面一定要謙虛,要聽主管的話」、「工作不是交朋友,拿出專業的態度」、「對社會有太多期待,受傷的一定是自己」、「找份安穩的工作,下班時間再做喜歡的事情吧」
幾乎所有畢業生,都會從家人、朋友聽聞種種社會潛規則及心法,但這些心得感想,對於涉世未深的小大人,只是徒增擔憂與困擾。比起職場的千姿百態,或許我們更想知道的是,如何用本來的樣貌,在複雜社會裡存活下去。我並非早已通透的中年人,只是工作一年多的我,時常想起剛進入社會的模樣,這些想法希望能做為小參考,也希望多年後能記得此刻充滿熱情的自己。

在這狠狠跌倒過,才算進入社會

一、低薪

薪水常是決定入職的主要因素,它在物質層面是存活必需品,在精神層面是大眾判斷你的成就標準,從中文系畢業的我,剛入行薪水只有兩萬五,為了在大台北租房子生活,所有支出必須經過縝密思考,那時還給自己每個月存八千的目標,其實物質上的艱苦不算負擔,煎熬的是低薪帶來的負面情緒,當同系朋友每個都超過四萬,更懷疑自己沒能力,畢竟剛出社會,只能把別人給你的薪資價格當作價值來看
低薪不是年輕人的問題,其實是老闆們競爭力下降,社會新鮮人本來就沒太多實務經驗,這在15年前或15年後都一樣,但這22k卻很容易扼殺年輕人的笑容。
當時看到盧建彰的這段話,我的自卑和怯懦短暫被撫平了。因為低薪,當親戚問起薪水我哭紅眼睛;因為低薪,我失去熱情與衝勁;因為低薪,我看不見工作帶來的樂趣,只想用力的證明自己。因為低薪,我想離開社會,卻又好像無能為力。
事實上,薪水與能力並非成正比,許多公司更注重年資累積,待的越久薪水就越多,所以別讓金錢成為工作能力的唯一標準,同時,在接受工作時也接受這份薪資,因為短暫妥協不會換來安定,它會與挫折同時出現,並混淆你:就是能力不夠,才只拿這樣的薪水。

二、工作衝突

過往學生時期,可以選擇要交往的朋友,但出社會後,很難選擇同事,總有些人的作為與你相衝突,但又無可避免的需要合作。加上社會階級,與主管想法相左時,更是痛苦。問題發生時,我選擇與同事私聊,但他總用各種理由搪塞,就是不解決問題,加上我對職務還一知半解,不確定是我個人因素,還是他執行不給力。我忍耐了很久,他卻死性不改,直到後來告知主管、公司召開相關會議說明,才知道這完全是工作上的疏失,而非我無事找麻煩。但從事發到解決,大約經歷三四個月之久,即便事情落幕,心情也難以平復。無人知曉的委屈退讓,是毫無意義的,它會發酵成怨懟憤怒,反過來懲罰自己。不開口,誰都無法幫助你,不反應,沒有人會發現所受的委屈。
同事的衝突還能找主管解決,那與主管之間的衝突呢?背地裡說別人壞話的經驗我們都有,不敢正面說是怕衝突,也是怕被討厭,想維持表面的和平。面對無法認同的決定,可以先想辦法理解,找到想法的根源,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如果決定無法改變,就等事件結束後自行檢討,或是再找主管討論。
面對衝突,不一定要把強硬的價值觀灌注到別人身上,而是不矮化自己的立場,堅定說出看法,這是權利也是工作中的責任。

三、挫折

職場遇到的挫折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能力不足,一種是人際關係造成的,前者的衝擊會帶來莫名恐慌,畏首畏尾、擔心犯錯,這時期任何安慰全都無效,在沒有成果肯定前,很難排除這些負面想法,就像剛踏入新學校的轉學生,需要時間去熟悉環境,找到自己的群體和座標,才會有真實感。當然能力不足可能是自我想法,也可能實情,只是希望進步的動力不是全然否定,而是「不是不夠好,而是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人際關係所造成的挫折,大多是價值觀衝突,大學因興趣分班,身邊朋友價值觀相仿,但公司因應不同需求,匯集了各種人才,把工作當作副業、為薪水而工作、想創造更好的世界、對社交興趣缺缺…….,這些特質背後是累積多年的價值觀,過去我奉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觀念生活,但社會的慣性,讓你清楚感受教育與社會的脫節,我的價值觀在塑造,也在崩毀。這樣的碰撞,很容易迷失自我。但這場混亂沒有持續太久,畢竟認可別人的想法或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本就無需他人的肯定,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相信什麼價值,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社會像大平台,所有價值觀並排羅列,你可以反覆辯證、也能過眼不看,它如實呈現人間百態,剩下的評判留給每個人自行定奪。
以上三種困境指涉的都是外在所帶來衝擊,它讓你思考、改變,但不要只看現實的模樣,別忘了,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你能決定的。不讓低薪否定自己、勇敢表達意見、不因他人想法一昧改變,這些不妥協不是用力反抗,不是極力反對不同的聲浪,而是誠實的與自己對話、找到信念所在,讓自己不論遇見誰都能堂堂正正地面對,並用溫柔且堅定的聲音說出:這就是我的答案。
「剛開始的時候,你會有些迷茫無助,因為你知道以前課本上學習到的,和從閱歷同樣可憐的同齡人身上學習到的經驗,不足以支撐未來的日子,父輩的經驗也隨著時代變化不具備普適性。但也就是這個時候,你將不再是原生態的你,你將成為你自己親手塑造出來的,帶著各種期許的你。」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茶會︳好好擁抱自己《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蘇絢慧 你能分清孤獨跟孤寂嗎﹖我們都習慣統一把孤獨、寂寞這類詞混在一起使用,卻可能連自己都分不清之間的差別﹖為甚麼有人可以享受一個人生活﹖為甚麼又有人既恐人又寂寞﹖
Thumbnail
avatar
希娜
2021-03-17
【職場讀書人選書】他們是社會的根基 卻成為經濟發展底下註定被犧牲的存在-《青苔不會消失》 若要票選近20年最常見競選口號,「拼經濟!」想必名列前茅。商業活動出現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甚至被視為人民幸福的指標之一。然而,當社會過度追求經濟,人類是否會淪為成就數字的犧牲者?面對虛無的數字與真實存在的人,我們是否又能夠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1-08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09沒有退路的時候最不需要思考的就是退路,而是往前!那年我31歲。從2008年中到2010年底,所有的親友、鄰居都在逼問我或母親:「到底有沒有在工作?」、「是不是在啃老?」我不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不是剛畢業一個月連一萬塊的穩定收入都沒有的青年了。我成天在腦海裡想著無數次「怎麼辦?」、「我還能做什麼?」、「我到底想做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0-09-20
“小夫,我要進來了!”當同志成為笑點,代表的是社會還沒準備好接受同志的存在最近有一個哆啦A夢的惡搞向作品突然在網路上爆紅,突然整個網路都瀰漫著一種肉色和漂白水的笑點,像地縛靈一樣在社群和行銷內容間遊蕩。其實我對這個梗蠻反感的,但是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樂在其中,所以我也不好意思表達我的看法;但是當我在Twitter上看到有人暴怒覺得很討厭這個梗以後,我也想表達我的看法……
Thumbnail
avatar
空心二胡Hardiness不空心
2020-08-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喚起亞洲成人社會幼時共同的痛苦記憶以愛為名的控制是愛還是施虐? 索愛?什麼是愛的模樣? 世代衝突與成人對於挫折的自省? 究竟是因為我考好成為一個炫耀品你才愛我?還是因為我只是一個完成你未竟願望的替代品?甚至是炫耀品?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深深勾起了亞洲社會成人共同的夢靨
Thumbnail
avatar
桂格
20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