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時事 | 靠杯心理學 |快樂的充分條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月薪25萬就可以買到快樂嗎?發文者使用精神上的壓力,來論述即使擁有財富也不一定會有快樂,但看在財富與快樂兩項皆無的人眼裡,那就是一種有錢人的煩惱就如此樸實無華的最佳例證。
若要探討這項議題,必須先把快樂定義得更為清楚一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粗略區分,可以包含物質與精神層面兩個項度,此時,再加入快樂與否,則可以把人簡單分成四個象限,如下所示。
以上圖來說,人類的生活體驗具有四種面向,包含
A 快樂神仙組:精神與財富滿足
B 憂鬱才子組:精神不滿足,財富滿足
C 隨緣佛系組:精神滿足,財富不足
D 一灘爛泥組:精神不滿足,財富不足
發文者,明顯屬於憂鬱才子,即使物質上無憂無慮,但仍有滿腹牢騷,不吐為快。畢竟,再有錢也有人比你更有錢、更有地位、更有魅力,不上不下的人,只能在競爭中不斷地體驗失落與失敗。確實,經濟上的成功帶給這類人成就感,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惆悵感,仍然喚起他們潛藏在心的憂愁。
快樂神仙組?啊?我想這即使是超級有錢,且頗具成就的人,也很難有機會體驗到的高級豪華人生套組吧!不過,畢竟是神仙,本就不是身為肉體凡胎的我們可以到達的高度,早早放棄比較實際。
至於隨於佛系組,這種人看破紅塵,才不會踏進這場凡人的戰爭!
所以,最後的戰場,落於憂鬱才子組與一灘爛泥組兩者之間,今天,憂鬱才子之所以激怒一灘爛泥,重點在於心理學上的「相對剝奪感」,意即雖然一灘爛泥沒有真正地失去東西,但被憂鬱才子的埋怨提醒了自己缺少了什麼,這種沒有擁有的感覺,也是一種失去與失落,對於一灘爛泥來說,憂鬱才子已經擁有快樂幸福拼圖中的一大塊,卻還是要哀叫沒有第二塊來補滿,一灘爛泥當然感到不是滋味,畢竟自己手中可是連一塊拼圖都沒有。
這就好比擺脫疫情風險的臺灣人,貼了一篇抱怨交通阻塞的文被封城的歐美國人看一樣,怎叫人不生氣?當然,生氣之外也有很多羨慕,只是不一定說得出口,不過,換個角度想,月薪25萬這件事也是一種提醒,提醒人們留意自己的擁有而不是困乏,否則,即使再有財富,心底那道缺口永遠無法滿足。
當然,就心理學來說,根據Maslow所提出的需求發展金字塔,不滿足感與身俱來,物質滿足之後,心理發展上就會去追求更高層的心靈滿足,這是人類一種自然且正常的發展脈絡。
因此,月薪25萬的發文也屬非常正常,為此,不要訝異,終有一天爬到那個門檻之後,我們自己也會有同樣的心境與不滿足。由此可知,前述那種知足的狀態需要刻意練習的,否則,如前所述,不管丟多少東西進去,心底那道缺口永遠無法被填滿。
另外,就心理學界的普遍共識,相較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人類行為上,更容易且更會促發堅持效應的原因,因此,促發快樂上,內在精神層次的滿足相較於物質滿足,確實更有影響力。
不過,回到現實層面,若沒有達到必要的生活基準條件,結合前面所提到的需求金字塔來看,即使內在精神層次的影響力再大,未滿足基本的前幾項發展需求,人就無法啟動內在機制來獎賞自我,為此,本來應該快樂享受的時刻,全部都會被生存焦慮給掩埋。因此,綜合來說,精神層次的滿足是快樂的必要且充分條件,物質層次的滿足則是快樂的必要條件,必須擁有物質滿足才能追求精神滿足,意即只擁物質滿足無法充分快樂。
以此來說,月薪25萬者,或許,生活上真的是不開心且不愉快,才會感到沒有生活動力,因此,那些痛苦不單單只是在變相炫耀或是為賦新辭強說愁。不過,看在兩者都缺乏的一灘爛泥眼中,那個月薪還是太耀眼就是。

結語

整體而言,不管憂鬱才子,還是一灘爛泥,兩方論述與感觸都有道理並且貨真價值。不過,兩方還是有一個交錯點,那就是我們都不滿足,而這種飢渴感,就是人類為了取得更好的生活品質,透過演化發展出來,且深植在心中的一套心靈運算法。

因應筆者的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都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主要以電影戲劇評論會專注項目,偶爾有短篇、社會議論或是文學討論等主題之文章,若有興趣歡迎追蹤。
avatar-img
1.9K會員
133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叮鈴叮—叮鈴叮—縮在被窩裡的林萱,被熱烈的陽光直射眼皮,不自覺地抖動了身子,好似想要以此甩掉惱人的熱意,重回夢鄉。然而,熱浪隨著時間一波一波地襲來,林萱踢開了被子,把臉翻近枕頭裡,開始發出低鳴。叮鈴叮叮—叮鈴叮叮叮叮—叮鈴叮叮叮叮—富有使命感的時間守衛,持續大聲嚷嚷。
臺灣,最讓我驕傲的一點,就是非主流音樂的蓬勃發展,自由且奔放的靈魂,能夠不受限制的大聲吶喊出生而為人的焦慮、悲傷、痛苦與幸福。臺灣即使不為自由奮戰,也不要為高牆添磚,扛住恐懼,我們不孤單,無關政治正確,言論自由有其代價,自由不是擋箭牌,道德與政治上選擇了折衷與妥協,心靈上可能就無法尋獲平靜。
情緒,好煩,講不聽,也理不清,每次情緒一來,腦袋就像被綁架了!沒有辦法克制自己,就像變成小孩子一樣,只能又哭又鬧,這樣真的好累,為什麼我馴服不了內心的情緒怪獸呢?其實以心理學來說,要照顧好情緒,得先情緒辨識才能管理,意即了解自身情緒背後需要與渴望,情緒就像我們的內在警示燈,提醒我們要照顧好自己!
通勤,意指一個人從其中一地,透過交通工具,移動至另外一地。通勤,特指工作期間的移動。然而,對我來說,通勤不只是前往一處後再往返,更是一段通往心房的旅途,通勤,也想通情。
一首熟悉的歌曲旋律,那首歌是曉潔在大學時,最愛的歌,她甚至期許自己像歌中主角一樣,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曉潔用雙手環抱著自己,指甲掐進手臂,雙眼睜大,嘴巴發抖地抿著下嘴唇,走向歌曲的來源,一座過於乾淨的電梯,電梯門緩慢地打開,映入眼簾的是刻著曉潔的石膏頭像。
人們都喜歡分享,孩童的笑容也總是令人療癒,但孩童並非擺飾在櫥窗的洋娃娃,孩童權益禁不起折衷,風險與傷害可能不可逆,甚至會在心中留下坑洞與傷疤。假如我們真正地珍視孩童,某些立場不能退讓,即使網紅擁有值得尊重之處,也不代表我們應該漠視兒童權益成為旁觀者,父母更應該省思自己的曬娃是在幫助還是傷害?
叮鈴叮—叮鈴叮—縮在被窩裡的林萱,被熱烈的陽光直射眼皮,不自覺地抖動了身子,好似想要以此甩掉惱人的熱意,重回夢鄉。然而,熱浪隨著時間一波一波地襲來,林萱踢開了被子,把臉翻近枕頭裡,開始發出低鳴。叮鈴叮叮—叮鈴叮叮叮叮—叮鈴叮叮叮叮—富有使命感的時間守衛,持續大聲嚷嚷。
臺灣,最讓我驕傲的一點,就是非主流音樂的蓬勃發展,自由且奔放的靈魂,能夠不受限制的大聲吶喊出生而為人的焦慮、悲傷、痛苦與幸福。臺灣即使不為自由奮戰,也不要為高牆添磚,扛住恐懼,我們不孤單,無關政治正確,言論自由有其代價,自由不是擋箭牌,道德與政治上選擇了折衷與妥協,心靈上可能就無法尋獲平靜。
情緒,好煩,講不聽,也理不清,每次情緒一來,腦袋就像被綁架了!沒有辦法克制自己,就像變成小孩子一樣,只能又哭又鬧,這樣真的好累,為什麼我馴服不了內心的情緒怪獸呢?其實以心理學來說,要照顧好情緒,得先情緒辨識才能管理,意即了解自身情緒背後需要與渴望,情緒就像我們的內在警示燈,提醒我們要照顧好自己!
通勤,意指一個人從其中一地,透過交通工具,移動至另外一地。通勤,特指工作期間的移動。然而,對我來說,通勤不只是前往一處後再往返,更是一段通往心房的旅途,通勤,也想通情。
一首熟悉的歌曲旋律,那首歌是曉潔在大學時,最愛的歌,她甚至期許自己像歌中主角一樣,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曉潔用雙手環抱著自己,指甲掐進手臂,雙眼睜大,嘴巴發抖地抿著下嘴唇,走向歌曲的來源,一座過於乾淨的電梯,電梯門緩慢地打開,映入眼簾的是刻著曉潔的石膏頭像。
人們都喜歡分享,孩童的笑容也總是令人療癒,但孩童並非擺飾在櫥窗的洋娃娃,孩童權益禁不起折衷,風險與傷害可能不可逆,甚至會在心中留下坑洞與傷疤。假如我們真正地珍視孩童,某些立場不能退讓,即使網紅擁有值得尊重之處,也不代表我們應該漠視兒童權益成為旁觀者,父母更應該省思自己的曬娃是在幫助還是傷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著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這些壓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匱乏的心態,感覺自己總是缺少什麼,無法真正滿足。然而,與之相對的,豐盛心態卻能幫助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匱乏與豐盛這兩種心態,並透過三個重點——匱乏的表現、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追求物質財富和地位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忽視了內心的善意所帶來的真正快樂。這篇文章探討了善意的意義以及它與物質享受之間的對比。奧古斯丁提到,對於那些未能獲取真正快樂的人來說,他們將失去一種極大的好處。善意使我們擁有比世俗王國和享樂更有價值的東西,唯有意志能使我們獲得這非凡的幸福。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原來快樂的體驗可以操之在己! *在人們經歷社會化制度的壓抑下,許多原始擁有快樂的能力,逐漸消失,但其實幸福及快樂的感受是可以藉由醞釀和練習不斷提升,當感覺到命運操之在己時,喜悅的體驗程度將越高,社會的標準可以遵守,但當同時亦有一個自我的目標時,愉悅與否將不再受擺布。 *”心流”是一種人所經歷的特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內在不快樂的人才會想要去追求快樂 讓我請各位去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的內在是圓滿的,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先讓我們來搞清楚圓滿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圓滿是不是就表示沒有任何缺乏,沒有任何不足的地方,而且無論生活中哪一個層面,我們的內在都是感到滿足的. 先來思考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著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這些壓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匱乏的心態,感覺自己總是缺少什麼,無法真正滿足。然而,與之相對的,豐盛心態卻能幫助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匱乏與豐盛這兩種心態,並透過三個重點——匱乏的表現、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追求物質財富和地位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忽視了內心的善意所帶來的真正快樂。這篇文章探討了善意的意義以及它與物質享受之間的對比。奧古斯丁提到,對於那些未能獲取真正快樂的人來說,他們將失去一種極大的好處。善意使我們擁有比世俗王國和享樂更有價值的東西,唯有意志能使我們獲得這非凡的幸福。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原來快樂的體驗可以操之在己! *在人們經歷社會化制度的壓抑下,許多原始擁有快樂的能力,逐漸消失,但其實幸福及快樂的感受是可以藉由醞釀和練習不斷提升,當感覺到命運操之在己時,喜悅的體驗程度將越高,社會的標準可以遵守,但當同時亦有一個自我的目標時,愉悅與否將不再受擺布。 *”心流”是一種人所經歷的特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內在不快樂的人才會想要去追求快樂 讓我請各位去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的內在是圓滿的,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先讓我們來搞清楚圓滿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圓滿是不是就表示沒有任何缺乏,沒有任何不足的地方,而且無論生活中哪一個層面,我們的內在都是感到滿足的. 先來思考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