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朋友與敵人》#2 比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社會比較」是指我們靠著和身邊的人做比較,得知自己的表現。

原因和「社會比較」幾個關鍵概念有關。


1. 首先,我們逃脫不了「社會比較」。


我們靠著和其他人比較,了解自己目前的表現,也因此我們永遠都在尋找「社會比較資訊」。

另外,我們靠著互相比較,也會造成彼此之間的互相影響。

例如:

  • 太太懷孕,先生體重也會增加。
  • 薪資 ( 與同事比較、與同齡比較 )


2.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社會比較」有「向上」與「向下」兩種方向。


別人勝過我們,我們敬伋佩他們,這是向上比較; 別人比我們差,我們產生優越感,這是向下比較。

我們究竟是向上還是向下比較,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滿意度與動機。

向上:敬佩讓我們自覺不如人,但也激勵我們奮發向上。

向下:眨抑他人令我們開心,但也可能造成自大。

我們要抓到平衡,一方面要有自信,但也要鼓勵自己拿出優秀表現。


3. 第三個關鍵概念是,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比較緣故,太想要贏,也因此會想要作幣,想挖敵人的牆角,甚至為了打敗對手而做一些瘋狂的事。


諷刺的是,我們合作最密切的人,也是最常拿來和自己做比較的人;

我們常拿自己跟朋友比,但一比之後,也可能變成敵人。

案例:

  • 瑜亮情節:大小威廉絲 ( 網球 )。


結論很明顯,身邊的人勝過我們時,我們會想辦法增加表面上的績效,有時甚至願意做出一些偷偷摸摸的手段。


找到正確平衡:如何利用比較心理


如果要利用「社會比較」的好處:

  1. 首先要評估「符不符合順序」。

    如果我們期待同儕會贏,同儕也真的贏了,雖然和對方一比,我們會不舒服,但不至於做出過度激烈的行為,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會贏,結果卻是同儕贏了,情緒激動是一定的。
  2. 提供再次競爭的機會,化不滿為動力。

    我們是否有機會以具建設性的方法化解懊惱。
  3. 就算身邊的人沒說出口,我們的成功可能讓別人沮喪。

    我們在臉書上貼出新買的東西、新裝潢、到國外度假的照片時,最好三思而後言。其他人或許會恭喜我們,然而不要忘了,人類一般不會承認自己嫉妒,也因此我們很容易沒發現自己觸發了「社會比較」。

    謙虛的方法是分享負面資訊;如:不要只給他們看一百張漂亮的度假飯店和照片,而是試著告訴大家下雨很掃興,不能出門玩的一天,或是弄丟了行李。各位會意外發現自己提供了幸災樂禍的素材,讓聽眾心滿意足。
  4. 利用「社會比較」來增加自己的動力

    如果想讓自己開心一點,就做自己勝過別人的比較;
    如果想讓自己更努力,那就做自己不如人的比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米不可 Give me book
95會員
253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我們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往什麼方向邁進,面對來自身邊的人的比較時,就能夠做好「課題分離」,從令人不快的言語中,挑出那些能夠讓我們成長的養分。
Thumbnail
當我們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往什麼方向邁進,面對來自身邊的人的比較時,就能夠做好「課題分離」,從令人不快的言語中,挑出那些能夠讓我們成長的養分。
Thumbnail
條件不對等、已定的現實差異既無法改變,他人的優勢也無法轉移。比較的心態無可厚非,卻並非不可自我控制做避免。
Thumbnail
條件不對等、已定的現實差異既無法改變,他人的優勢也無法轉移。比較的心態無可厚非,卻並非不可自我控制做避免。
Thumbnail
作者在心理社區Discord上參與了這個話題,突然間有了想法,就寫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作者在心理社區Discord上參與了這個話題,突然間有了想法,就寫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Thumbnail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Thumbnail
原因和「社會比較」幾個關鍵概念有關。 1. 首先,我們逃脫不了「社會比較」。 2.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社會比較」有「向上」與「向下」兩種方向。 3. 第三個關鍵概念是,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比較緣故,太想要贏,也因此會想要作幣,想挖敵人的牆角,甚至為了打敗對手而做一些瘋狂的事。
Thumbnail
原因和「社會比較」幾個關鍵概念有關。 1. 首先,我們逃脫不了「社會比較」。 2.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社會比較」有「向上」與「向下」兩種方向。 3. 第三個關鍵概念是,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比較緣故,太想要贏,也因此會想要作幣,想挖敵人的牆角,甚至為了打敗對手而做一些瘋狂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