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對話」是未來線上溝通與教育的關鍵/Seth Godi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世界一直在變化,而且非常快、非常突然。在目前疫情肆虐之際,許多會議和課程都改在網路上進行;雖然現在有許多功能強大、成本低廉的會議工具,但它們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甚至可能創造新的問題。重點是,我們必須先重新學會如何對話。

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我們有機會創造更新、更好的未來溝通方式,但也可以維持現狀,你會選擇如何貢獻一己之力?
與其繼續做我們在真實生活中習以為常、但搬到網路上卻不太擅長的事,何不想辦法把它做得更好?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這是我們以為的「開會」定義:
讓人們有機會聚在一起,討論各種重要的問題。
然而實際上卻是這樣的:
讓少數人展現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讓多數人坐在那邊假裝做筆記、並且想辦法避掉責任。
現實生活中的會議,是一般上班族最討厭的工作之一;這些會都開得很久、開得太頻繁,讓大多數與會人員覺得頭大又無聊。
一般來說,大多數「傳達訊息」性質的會議,是可以用公告事項來取代的;而如果是「產生決策」性質的會議,也都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進行。

至少,你不是來上課的

傳統的求學方式,其實也都像是在開會:你得坐在位子上整整八小時,而且「主席」幾乎不會要求你發言;如果你太積極發表意見,反而可能危害到你自己在「會議室群體」中的地位。
然而,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原本在會議室和教室中進行的這些「資訊交流」,都紛紛轉移到網路上進行。這個趨勢有兩種可能的結果:
  1. 跟現實生活中的交流一樣,只是效果更糟;
  2. 因此創造出了新的、而且更好的溝通方式。
抱歉,我在這方面不算樂觀;如果現在看到的狀況也代表著接下來的發展,那麼結果還是會回到「1」(比較糟糕的)狀態。
(編譯/傅瑞德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6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吐納商業評論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中,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都會發現「常數定律」現象的存在。如果依照上篇文章〈找到自己的「常數」定義,開啟人生的等式〉的建議,找到了定義、也確認了等式成立的因素,那麼就應該有辦法將常數極大化。
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國家領袖、政治人物、央行內閣等,也正接受著嚴峻的考驗。因為,這次的全球性疫情對經濟及民生的影響,絕對比以往的金融風暴來得嚴重;這次的疫情除了影響全球的經濟與金融體系,更是生死攸關。(編按:本文已根據今日(2020年4月2日)政府臨時記者會的發布內容更新。)
筆者前一篇講人生常數的文章,獲得了許多迴響;而本文要繼續談的,則是「如何定義常數」。每個人的人生場景不同,所以「常數」也都不同;然而一旦決定了自己的常數之後,再檢視等號另一邊的因素,或許會改變我們對許多事物的印象與相應的行為。
最近聯合報系為「我們年輕人」推出了以「質感青年」為號召、包含紙本與網站的《500輯》小媒體企劃,算是針對特定族群設計媒體內容和表現方式的新嘗試;筆者因為曾經從事相關工作,所以在此提供一些經驗與觀察,供大家參考。
雖然筆者在前一篇〈使用ARM處理器的Mac:這次是真的假的?〉中,討論了Mac電腦改用ARM處理器的可能,但並沒有具體的結論。雖然直覺來說,這一點是可行的,但在誘人的表象之下,卻有著超乎想像的複雜性,連iOS的成功都是可能的障礙。
上個月,筆者在舊金山舉辦了第二次的AI與ML產品經理論壇;五位AI/ML產品經理分別來自矽谷新創、Google、YouTube等科技公司,橫跨醫療、製造業、App等產業與產品類型,和我們一起進行了豐富多元的討論。本文所節錄的,是會中獲得熱烈討論的三個重要議題。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中,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都會發現「常數定律」現象的存在。如果依照上篇文章〈找到自己的「常數」定義,開啟人生的等式〉的建議,找到了定義、也確認了等式成立的因素,那麼就應該有辦法將常數極大化。
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國家領袖、政治人物、央行內閣等,也正接受著嚴峻的考驗。因為,這次的全球性疫情對經濟及民生的影響,絕對比以往的金融風暴來得嚴重;這次的疫情除了影響全球的經濟與金融體系,更是生死攸關。(編按:本文已根據今日(2020年4月2日)政府臨時記者會的發布內容更新。)
筆者前一篇講人生常數的文章,獲得了許多迴響;而本文要繼續談的,則是「如何定義常數」。每個人的人生場景不同,所以「常數」也都不同;然而一旦決定了自己的常數之後,再檢視等號另一邊的因素,或許會改變我們對許多事物的印象與相應的行為。
最近聯合報系為「我們年輕人」推出了以「質感青年」為號召、包含紙本與網站的《500輯》小媒體企劃,算是針對特定族群設計媒體內容和表現方式的新嘗試;筆者因為曾經從事相關工作,所以在此提供一些經驗與觀察,供大家參考。
雖然筆者在前一篇〈使用ARM處理器的Mac:這次是真的假的?〉中,討論了Mac電腦改用ARM處理器的可能,但並沒有具體的結論。雖然直覺來說,這一點是可行的,但在誘人的表象之下,卻有著超乎想像的複雜性,連iOS的成功都是可能的障礙。
上個月,筆者在舊金山舉辦了第二次的AI與ML產品經理論壇;五位AI/ML產品經理分別來自矽谷新創、Google、YouTube等科技公司,橫跨醫療、製造業、App等產業與產品類型,和我們一起進行了豐富多元的討論。本文所節錄的,是會中獲得熱烈討論的三個重要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線上實體也可以兩者都上,如果必須選擇的話,到底該選擇哪一種呢?我想就像下棋一樣,有時候好棋不是只有一個選點,認真考量全局後,做出自己的選擇吧!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前兩天,線上參加研討會。 2個字,累死。 發表之外,還討論2篇。 本來以為線上參加,會比較輕鬆,但其實也是很累。 我想,這終究還是個性的問題吧。 雖然避開實體社交,但是線上,也是一種社交, 覺得好辛苦。 不過,這次會議是第7屆, 上是第6屆,查了一下,都已經是2009年的事了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接續著聊一下關於溝通和公共討論,但這次談的是一種、或者說一些反例。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線上課程」已不再是備案,而是成為了教育和企業培訓的主流趨勢。 但許多企業仍在猶豫「應該選擇線上課程還是傳統的實體課程?」 因此,本文將在短短3分鐘內盤點兩者的優缺點,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無論您是企業主想提升員工技能,還是個人尋求自我提升,這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洞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沙龍的應用和新功能-討論區。作者描述了討論區的用途以及沙龍的原意和運用,並提到了自己的部落格模式。文章內容包括生活小破事、靈感和想法的記錄,以及和格友互動的可能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線上實體也可以兩者都上,如果必須選擇的話,到底該選擇哪一種呢?我想就像下棋一樣,有時候好棋不是只有一個選點,認真考量全局後,做出自己的選擇吧!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前兩天,線上參加研討會。 2個字,累死。 發表之外,還討論2篇。 本來以為線上參加,會比較輕鬆,但其實也是很累。 我想,這終究還是個性的問題吧。 雖然避開實體社交,但是線上,也是一種社交, 覺得好辛苦。 不過,這次會議是第7屆, 上是第6屆,查了一下,都已經是2009年的事了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接續著聊一下關於溝通和公共討論,但這次談的是一種、或者說一些反例。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線上課程」已不再是備案,而是成為了教育和企業培訓的主流趨勢。 但許多企業仍在猶豫「應該選擇線上課程還是傳統的實體課程?」 因此,本文將在短短3分鐘內盤點兩者的優缺點,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無論您是企業主想提升員工技能,還是個人尋求自我提升,這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洞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沙龍的應用和新功能-討論區。作者描述了討論區的用途以及沙龍的原意和運用,並提到了自己的部落格模式。文章內容包括生活小破事、靈感和想法的記錄,以及和格友互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