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謝謝、對不起」與「打招呼」-談人與人之間的禮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多小時候學習到的禮貌,往往是最基礎、最重要但也是最容易在長大後忘記的為人處事原則。甚至在有些家庭的文化中,對於「禮貌」不太熟悉,對於自己冒犯了別人,反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因而沾沾自喜,渾然不覺自己已讓別人感受到不舒服,更別提進一步感受到別人的不舒服。

  既然禮貌如此重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關於「請、謝謝、對不起」的例子,以及如何經營禮貌吧!

  首先是「請」。需要別人幫忙拿衛生紙時,我們可能會說:「不好意思!可以請你幫我拿一張衛生紙嗎?」有時熟一點,可能會自動省略「請」或「不好意思」這個字,會精簡地說:「你可以幫我拿一下衛生紙嗎?」只要語氣放軟一些,相信熟人還是感受得到你的禮貌,會幫你拿一張。

  次之是「謝謝」。別人在工作上幫你忙,不論當初是你請託他幫忙,他知道了你的需求,回應你、幫忙你,還是他主動施恩,想讓你工作進度順暢一些,你都會說:「謝謝」。但對於一些付費服務,我們可能會覺得「付錢了,自然就要享受服務」,或是對於家人做家事這種無償的服務,我們可能會無感,忘了心懷感恩,自然少了「謝謝」兩個字。

  最後是「對不起」。身體或車子撞到別人了,不管是不小心的,還是故意的,都要說對不起。特別是故意的撞人,更需要跟別人誠心誠意道歉,看看對方有沒有受傷,看看是否要賠罪或彌補對方什麼。

  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說出「請」、「謝謝」、「對不起」這些字眼,而是當你請託別人幫忙時,你的語氣是否帶著對對方的尊敬,是否真心誠意地邀請對方幫你的忙?當你道謝的時候,是否語氣溫柔,真心誠意地帶著對對方的感謝?當你致歉時,是否心存內疚,真心誠意地想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去彌補自己的過錯?

  禮貌的運行,除了對別人說「請、謝謝、對不起」,還有從「打招呼」的行為著手。內向的人見到別人一面,可能無法落落大方地大聲說:「你好」,但光是對人點頭微笑,或從尚未被口罩包覆的眼角微露笑意,相信對方也感受得到你在跟他打招呼,自然也會跟你點頭或微笑致意。

  從上述種種例子可見,禮貌的運行有時不見得非得「說什麼內容」,而是要先培養內心的「誠心誠意」和「敬意」(我把它簡稱為「誠敬」),自然而然地從非語言訊息散發「誠敬」,別人自然就感受得到你的禮貌。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也是支持上述的結論。美國心理學家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主張,人與人之間溝通,他人對我們的印象有約90%是來自於我們的外在形象、肢體與表情加上聲音語調(以上四者統稱為「非語言訊息」),剩餘不到10%才是語句的內容。尤其語句的內容和非語言訊息要互相配合,他們才能準確地收到你的意思,否則,當語句內容和非語言訊息不一致時,別人多半還是會從你的「非語言訊息」來判定你要表達的意思或情緒。

  舉例而言,如果父母要求孩子要向老師問好,但初衷並非期望孩子對老師有敬意,甚至自己對老師也沒有打招呼、沒有心存敬意,只是希望孩子要「表現得有禮,這樣我才有面子」,那麼孩子可能只會態度隨便地喊一聲:「老師好」,就敷衍了事,喊完就跑開做自己的事了,老師也不一定接受得到孩子的敬意。

  坊間有些文章強調:禮貌的營造會影響你在職場上的社交好感度,某種程度我也認同這樣的說法,「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在江湖間討生活,自然需要禮貌才好辦事,同時營造自己的正面形象,但我認為,更進一步的是回歸內心的「敬意」,《禮記‧曲禮》一開始就說:「毋不敬」,充分說明禮貌的運行來自於帶著內心的「敬」,不能不敬啊!若沒有帶著內心的「敬」,就算見到長官打招呼、逢人就說「請、謝謝、對不起」、動不動就送人禮物,那別人又能感受到你多少的禮貌與真心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0會員
288內容數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有兩個朋友最近都發生小車禍,都是被後車追撞,可是處理態度卻大不相同。 朋友A的肇事者態度非常差,在後續處理上也非常隨便,朋友A非常生氣,所以能賠償的都跟對方申請理賠,最後甚至把對方告上法院。 朋友B的肇事者,在肇事後就非常誠懇的道歉,之後也積極地處理後續維修,朋友B覺得對方工作也很辛苦還有
Thumbnail
我有兩個朋友最近都發生小車禍,都是被後車追撞,可是處理態度卻大不相同。 朋友A的肇事者態度非常差,在後續處理上也非常隨便,朋友A非常生氣,所以能賠償的都跟對方申請理賠,最後甚至把對方告上法院。 朋友B的肇事者,在肇事後就非常誠懇的道歉,之後也積極地處理後續維修,朋友B覺得對方工作也很辛苦還有
Thumbnail
生活中,感謝是一個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它能夠凝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加深彼此的連結。然而,許多人可能在如何好好表達感謝上感到困惑。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恰當地表達感謝之情。無論對家人、朋友、同事,或者是生活中的各種幫助者,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用心感謝和珍惜。讓我們一同學習,讓感謝之情充滿著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生活中,感謝是一個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它能夠凝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加深彼此的連結。然而,許多人可能在如何好好表達感謝上感到困惑。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恰當地表達感謝之情。無論對家人、朋友、同事,或者是生活中的各種幫助者,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用心感謝和珍惜。讓我們一同學習,讓感謝之情充滿著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上次發布的「從大學生到職場新人都受用的求職面試守則」沒想到很多人有共鳴,毫無經驗的新人走進職場必定會碰到很多問題,需要克服及拆解,這次想跟大家分享「職場禮儀」,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討論「初入職場該先學做人還是做事?」,我認為做人與做事並不互相抵觸,但若要排先後順序,可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上次發布的「從大學生到職場新人都受用的求職面試守則」沒想到很多人有共鳴,毫無經驗的新人走進職場必定會碰到很多問題,需要克服及拆解,這次想跟大家分享「職場禮儀」,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討論「初入職場該先學做人還是做事?」,我認為做人與做事並不互相抵觸,但若要排先後順序,可以
Thumbnail
不回應我的人在顧忌些什麼?他們未必是傲慢端架子,是默默承受了那些很白目很擾人的請求,即使他們不認同,還是尊重我對於事物重要性的排序,不回應已經是最大的溫柔。
Thumbnail
不回應我的人在顧忌些什麼?他們未必是傲慢端架子,是默默承受了那些很白目很擾人的請求,即使他們不認同,還是尊重我對於事物重要性的排序,不回應已經是最大的溫柔。
Thumbnail
職場禮節不越矩,並保持好距離、風度,勢必會受同事喜愛。但如果你連基礎的禮節都還不知道的話,有可能真的成為職場邊緣人哦。 禮節你做了多少?有哪些是地雷千萬不可做!用禮節來幫助自己,但同時也要小心不踩到地雷。長輩都說,有禮貌的小孩得人疼,相信職場也是一樣。 「欸,他是不是在生我的氣?」 你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職場禮節不越矩,並保持好距離、風度,勢必會受同事喜愛。但如果你連基礎的禮節都還不知道的話,有可能真的成為職場邊緣人哦。 禮節你做了多少?有哪些是地雷千萬不可做!用禮節來幫助自己,但同時也要小心不踩到地雷。長輩都說,有禮貌的小孩得人疼,相信職場也是一樣。 「欸,他是不是在生我的氣?」 你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你很沒禮貌誒!」 你有曾經被人這樣批評過嗎?或者是看過別人這樣回應過嗎? 本文為系列文章的開篇,包含: 1簡短的禮貌定義。 2將來系列討論的範疇,將會集中在網路禮儀上。 3區分我會討論到的部分,以及是否還應該重視禮貌。
Thumbnail
「你很沒禮貌誒!」 你有曾經被人這樣批評過嗎?或者是看過別人這樣回應過嗎? 本文為系列文章的開篇,包含: 1簡短的禮貌定義。 2將來系列討論的範疇,將會集中在網路禮儀上。 3區分我會討論到的部分,以及是否還應該重視禮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