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適合愛人嗎?6年歲月,我學會的6種長大

2020/05/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我有點傷春悲秋,大約是因為「姨媽」快來的緣故XD
這幾年來,始終維持著「寫隨筆」的習慣,將當下轉瞬即逝的感慨紀錄在手機備忘錄裡,最近驀然回首,發現倒也寫了上百篇。
重讀這些思緒,就像重讀自己的日記,雖然有些時候會替當年的自己感到羞恥,但同時也能清楚看見自己成長的軌跡,冒出一種複雜且充實的感覺。
如果可以,我想與你們分享,這些年從迷惘、憂傷、挫折到小有成就的心路歷程,或許你們的故事也和我一樣,透過回憶,我們都能好好感謝、擁抱那個未曾因為疲倦而放棄的自己。

關於工作

2015年,剛畢業的時候,找不到工作的我在舊金山寫下:
我害怕的,是十年之後,才驚覺青春竟如一場幻夢、又或是一顆泡沫,早已是過眼雲煙,連一絲實質的擁有都不留。我害怕十年之後,我會在永恆的懊悔與緬懷中度過。什麼輝煌的青蔥歲月?只徒留彌天的社會殘酷,做人生的封墓石。
我想,這也許就是為事業前途而迷茫焦慮的年輕人們,共同的徬徨與恐懼了吧。
還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做過各式各樣的美夢,在那些美夢裡,我們有璀璨耀眼的前途、自由寬廣的未來。到後來才發現,「畢業即失業」是真的,只有最優秀、最爭氣的那一小群人能夠一畢業就收穫夢想中的工作。
不過,那些人也未必就是最幸運的,他們少了探索的路程、少了被環境所逼迫的思考,也許二十年後,那些迷惘徬徨過的人,因為有過這段經歷,便能夠義無反顧且穩定的走在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上。而那些從未有過摸索、畢業以來就順利安穩的人,待到中年,反而這才開始突然徬徨起來:「怎麼辦,活了三四十歲,我真的喜歡這個職業嗎?我的人生到底在幹嘛?」
每條路都各有利弊,最好或最壞的狀況也許會發生、也許不會,重點還是要及早開始消除心理的不安,消除的過程也許會很挫折,但成果會是好的。

關於愛情

2016年,愛情事業兩失意、幼稚矯情又可憐的我,在虛浮的洛杉磯寫下:
我不適合愛人,因為在你們都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我已經付出了全世界。到最後,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受了傷。到最後,我想要的東西,誰也給不了我。
四年過後,重讀這段話,我真的是一邊譏笑、一邊想K我自己一拳。真是幼稚,太幼稚了。
不過,也正是這樣幼稚的挫折,讓我開始摸索兩性相處之道,最終成為了情感類內容的作家兼YouTuber。也正是這樣幼稚的挫折,讓我能用更加同理的狀態,去接近讀者觀眾的問題癥結點、了解他們心中的痛苦,並且更好的替他們想辦法解決。
2016年的這句話,是帶著賭氣寫的。我不適合愛人,但偏偏我好想去愛一個人。在你們都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我已經付出了全世界!言下之意就是:「我都付出全世界了,你們還這樣對我?我真的好可憐好無辜……」
成為兩性作家之後,看過好多這樣的案例,說白了就是「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可以不愛我」類型的苦主。
事實上,你對他這麼好,跟他會不會愛不愛你,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有時候甚至是毫無關係。愛情這件事,一看現實條件、二看相處火花、三看天時地利。如果對方此時此刻剛好希望一個能夠「對他百般殷勤」的人,那恭喜你倆一拍即合,但如果對方此刻不想要這樣的人,你把全世界都掰碎了餵給他吃,他也只會吐你一臉。

關於生活

2017年,迎來了穩定而有趣的正職工作,回到了熟悉的故鄉,在台北我寫下:
人生不就是在小細節裡追求讓自己舒服的美感嗎?比如,有本事將家裡裝潢成喜歡的樣子。比如,想出門時有真心相待的朋友們陪著。比如,有一個愛你、讓你能夠信賴依賴的人。我們努力,就是為了讓自己舒服。
曾經有朋友告訴我,他沒辦法像我一樣懂得耍廢。他從小就拚了命的想證明自己,想做人見人愛的乖小孩、想出人頭地證明自己的價值,他說即便他已經月入六位數、開賓士、當老闆,但他仍舊無法學會放寬心去讓自己「舒服一下」、「享受一下」。
我問他:「難道你這麼努力,不是為了可以過上自由舒服的日子嗎?」
他說:「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但我就是做不到,腦海裡的焦慮就是關不掉,總覺得有這個要做、那個要做,深怕我哪裡沒做好,一切就會出大包......」
事實上,一般人的生活裡,沒有這麼多會讓天塌下來的大事。
《魯賓遜漂流記》裡,魯賓遜他爸在書的最開始就對他說:
「中產小資階級,是最幸運的一群人。」
他們不像政商權貴那樣要在野心與算計裡身不由己的廝殺,也不像窮人那樣要為五斗米折腰。中產小資階級有辦法過上安穩的、自由的人生,去想他們有興趣的事、去經營他們喜歡的愛好。
人各有命,個性不同便各有活法,每個人想要的「舒服的美感」都不一樣,甚至有些人追求的「舒服」就是「不舒服」,他一定要逼自己去拋頭顱灑熱血、去賭去闖去爭奪才會覺得生命有其意義。
很多時候,「想通」不是指你頓悟了什麼宇宙大道理,而是慢慢摸透了自己的個性與渴求。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想通」了,不妨就勇敢的去實行吧。

關於獨處

2018年,在風平浪靜的社會歲月裡迎來第三個年頭,在一個獨自漫步於百貨公司美食街的午後,我寫道:
獨處的時候,你和世界萬物的連結都加深了。連一碗麵的油花,都波光粼粼的像海洋。
很神奇的是,很多篇隨筆我都忘記了書寫時的情境,但這一篇看似毫不起眼、看似無足輕重的兩句話,我卻一直到兩年後的今天,都還記得那個下午的場景。
那個春天,我辭職了,準備要搬去上海、準備要去闖一個連自己都尚未摸清的夢想。那個下午,我去新光三越買了雙新靴子,我知道這雙靴子將要陪我走向未來、走去更想去的地方。我拎著鞋盒,用全新的目光打量台北這座城市,人總是要在告別時才感慨萬千,即將離開台北,所以台北的一切都讓人泫然欲泣。
我到新光三越美食街,點了一碗牛肉麵跟一碗小南門豆花,然後我就坐在那裡,靜靜的看著牛肉麵湯上的油光。亮澄澄、波光粼粼,那光澤與顏色真的很美。那一瞬間我心想:「如果此刻身旁有朋友,我一定會顧著聊天,就注意不到牛肉麵湯上的油光了。」
一個人,你可以不受干擾的潛入思緒的深海,挖掘自己、跟自己對話,這時候世界萬物都將跟你產生更深層的聯繫。

關於放下

2019年,遇上了一些如暴風般來臨又離去的人,突然領悟了自身穩定的重要性,於是我寫下:
有些人,說再見是最好的結局。因為你知道,他能帶給你的東西已經結束了。你已經成長了、超脫了昨天的自己,你已經翻篇了。翻過去的篇章,是沒辦法再回首的。
懂得放下的人,容易走得比別人更長遠。
道理很簡單,把人生想像成一場背包旅行,如果你把路上遇到的所有人事物、大的小的有用的沒用的,通通扛在肩上,而對於那些扛不走的,又三步一回頭、五步一轉身,當然是不可能走得長遠的。
認清那些是不需要的,就成了人生旅途裡最重要的能力。

關於意義

2020年,事業迎來了一個小小的滿足期,開始醞釀思索下一階段該何去何從,在台南看一個台灣近代歷史展覽的時候,我突然有感而發:
意義的自己賦予的。人生許多事情也許是注定,若然能找到意義,便能富足、勤懇。若然認為萬事皆無意義,便是荒蕪。
意義不是別人規定的東西,是你自己相信的東西。
意義是目的、是理由、是準則,如果人生是一場默劇,意義就是旁白,讓你看懂自己,也讓別人理解你。

生命是螺旋向上的循環,從迷惘、解除迷惘、到成就達成之後,以這份成就為新的立足點,我們又產生新的迷惘、新的任務與課題。不同之處是,更平靜更穩定,更有效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Kimmy
SKimmy
我是SKimmy。 👽🧠👣💎👑 只願寫那些直抒胸臆的文章, 只願愛那些真心以待的人們, 只願過那種心之所向的生活, 只願幸福快樂與正能量降臨在大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