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了多少篇Listicles—這種以數字為始,表單狀列心法的文章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Photo by Andrew Buchanan on Unsplash

Photo by Andrew Buchanan on Unsplash

《五個秘訣讓你兩週瘦下來》

《十件「精準行銷」必須做的事》

《七個職場晉級要領》

《五個隱藏的兩性關係訊號》

《七步邁入「被動收入」的關鍵》

我想你一定有看過類似以上這樣的Listicles。

Listicle是由兩個英文字「List」(清單)和「Article」(文章)合併而來的混成辭。照字面意思來看,它是一種表單格式的文章。Listicles還有個特色,文章標題一定以吸引人的數字做開場,標題也會明確告訴你,讀完此篇文章,你可以針對某件事情,輕鬆的帶走一個清單,甚至是一套法則,所謂的lessons learned(重點心得)。

Listicles在網路上很受歡迎,這點大家應該都不意外,因為當我們想了解一件事,這似乎是最容易的方法。文章直接把答案餵給我們,而且不只一個答案,有一整個清單的答案。

坦白說,我也讀過很多這樣的Listicles。對於渴望資訊的人來說,這種標題以數字開場,又給了一個清單,實在很是吸睛,似乎不「點」下去,拜讀一下作者說什麼,實在太不安心了。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將這類文章,稱為「點擊誘餌」(Clickbait)—讀者的確是看了標題後,很容易被吸引,於是點擊連結,閱讀文章。

但回頭想,我似乎無法對這樣的文章,產生深度及長時間的連結;常常是讀過就忘記了,也沒踏實的學到什麼功夫。

廣受歡迎的Listicles

現代人處在資訊爆炸的世代,生活又忙碌,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沒時間,也沒耐心去深入研究任何長篇大論,這也是 Listicles很受歡迎的原因。

大家都講求效率:我們要結果、要解答、而且要快速的答案。最好能只花三分鐘,就學成別人三年的功力。誰還有耐心從頭學起?

能不能有人手把手,一步、步的告訴我該怎樣做,我就照著做就好了,不要花時間思考。

Listicles實在太棒了,它給了你某位大師的經驗手法,而且還是個清單。看到列表清單的那瞬間,我的煩躁、焦慮都不見了—因為「我已經有答案了」,有前輩給的心法,可以少走很多路,節省時間。

某個程度上,我覺得以上這樣的思維,與提供「捷徑」給讀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更覺得,正是因為Listicles它是某種捷徑,所以它這麼受歡迎。

捷徑真的好走嗎?

私下說,筆者認為Listicles 這樣的表單文章蠻好 — 它充滿資訊、簡潔、已被梳理過、歸納好,所以容易閱讀。

但我認為,有些題目是需要深度學習的,在這情況下,這種Listicles就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了。光靠讀個大補帖,就想養成學問、累積知識是有點困難的。

當然這也是個人喜好;我個人是無法拜讀某些人的心法,就能增加功力的。

我喜愛學習,尤其是傳統那種穩扎穩打的方式。我認為學問及知識,在探索、應證、思考的學習過程,才是最關鍵,最有價值的地方。

所以,當有人給了我一套現成的成功路數、心法,換句話說,給了我一條捷徑去走,我反而認為,除非我對那題目已有經驗,不然我是很難產生深刻的共鳴,有點像鴨子聽雷,更是無法分辨那些套路是否有價值。

我甚至覺得這些捷徑,有點像帶著別人做的小抄去考試一樣,很難考的好。

帶小抄進考場

你有沒試過考試可以帶小抄進去應試的?

筆者求學時,有些課的期末考試,因為老師不希望我們背書,而且期許我們藉由整理小抄時去梳理學習心得、思緒,開放同學帶小抄進考場。

那,來想像一下考試時,你沒整理小抄,考前臨時跟同學借他的小抄影印,然後帶著其他人整理的小抄進去考試。你覺得那小抄會好用嗎?使用別人的小抄來考試,我還蠻篤定,這個結果應該會很慘。

為何?

因為那小抄不是自己整理的,資訊在哪裡不太好找,也不理解小抄的整理的邏輯。整場考試下來,結果你可能會一直在研究這小抄,浪費很多時間在上面,而無法好好考試。

其實在「做小抄」的過程裡,只要你不是單純的把課文「搬」進小抄;你如果是經過閱讀、思考、消化後,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意思,整理思緒後寫進小抄裡,這其實不失為絕佳的學習過程。

結語

我覺得可以把Listicles當作參考指南來看待 — 這應該是Listicles最佳的使用方式。

真心建議大家不要花時間去熟「背」這些別人的清單,把這些列表、教戰手冊當聖旨一樣的照用。不妨當它是個參考,或者是以「檢查站」的方式,在自己摸索學習的途中,可以拿Listicles來相互比較、對照一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否認讀別人的心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別人的心法不見得在你身上也適用,功力也無法這樣隔空傳給你。

人生其實真的無捷徑,學習的道路上更是沒有捷徑。找到好方法、適合自己的方式,透過摸索、撞牆、質疑、測試、驗證,這些絕佳的學習過程,把握這些增加實力的機會,我想會比把別人的心法背起來更有意義。

希望你今天閱讀愉快,我們下次見。

🃏 If you like to se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please visit here.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Fang 方方專欄
38會員
57內容數
經濟學人、賽局原理、孫子兵法、職場暗黑學、各式方方隨手寫。 筆者小名方方,於加拿大 SFU 教授經濟系課程 7 年,精通賽局理論,主攻公共經濟。離開學術界後征戰商場、深耕國際市場 10 餘年 ,橫跨電子、製造、媒體、品牌等領域,縱行智囊團、業務、行銷、BD等。心願是為社會盡力,身體力行柏拉圖改善及最優化。
VFang 方方專欄的其他內容
2024/11/18
本篇文章原在2024年11月18日於Vivian Fang(筆者小名方方)FB刊載。 【版權所有】:有商業使用的需求,請與方方聯絡,謝謝。 【方方FB粉絲募集中】,請按此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vivfang 前言 這是一篇上個月底(十月底)方方就想寫的
Thumbnail
2024/11/18
本篇文章原在2024年11月18日於Vivian Fang(筆者小名方方)FB刊載。 【版權所有】:有商業使用的需求,請與方方聯絡,謝謝。 【方方FB粉絲募集中】,請按此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vivfang 前言 這是一篇上個月底(十月底)方方就想寫的
Thumbnail
2024/08/18
朋友們,你覺得心煩意亂嗎? 覺得天說黑就黑,烏雲密佈,說下雨就下雨,不受控制嗎? 不管你今天身在什麼處境,請你記得,不論是颳風過後,飆完暴雨後,陽光總是會露臉,被風雨殘害的地方也會修復的。 雨後總是天晴。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 但,我們仍要活在當下 把握、珍惜每一個瞬間。
Thumbnail
2024/08/18
朋友們,你覺得心煩意亂嗎? 覺得天說黑就黑,烏雲密佈,說下雨就下雨,不受控制嗎? 不管你今天身在什麼處境,請你記得,不論是颳風過後,飆完暴雨後,陽光總是會露臉,被風雨殘害的地方也會修復的。 雨後總是天晴。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 但,我們仍要活在當下 把握、珍惜每一個瞬間。
Thumbnail
2024/07/16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2024/07/16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整體來說,是一本能學到閱讀方法和增強閱讀動機的書,不過我不喜歡他的寫作手法,這裡蠻扣分的,如果是不喜歡閱讀的人,我會推薦這本書,但原本就喜歡的話,就不推薦了。
Thumbnail
整體來說,是一本能學到閱讀方法和增強閱讀動機的書,不過我不喜歡他的寫作手法,這裡蠻扣分的,如果是不喜歡閱讀的人,我會推薦這本書,但原本就喜歡的話,就不推薦了。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會好奇,這本書到底有什麼心得能分享,畢竟是一本工具書。: ) 然而,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很認同它的確有身為暢銷書的價值。而當初確實也是因為有大量閱讀的需求,再加上它有「暢銷書」的標籤,所以才決定購買這本書。一半出於需求,一半出於標籤迷思。在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三項的重點...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會好奇,這本書到底有什麼心得能分享,畢竟是一本工具書。: ) 然而,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很認同它的確有身為暢銷書的價值。而當初確實也是因為有大量閱讀的需求,再加上它有「暢銷書」的標籤,所以才決定購買這本書。一半出於需求,一半出於標籤迷思。在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三項的重點...
Thumbnail
選定某個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主題,大量閱讀在這主題中書籍。相同主題產生了有些相似和有些不同觀點或論點,使得作者們相互對話辯論。每個人都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沒有對錯之分,從中找尋認同和不認同,形成自己接下來會去行動的核心觀點。
Thumbnail
選定某個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主題,大量閱讀在這主題中書籍。相同主題產生了有些相似和有些不同觀點或論點,使得作者們相互對話辯論。每個人都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沒有對錯之分,從中找尋認同和不認同,形成自己接下來會去行動的核心觀點。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pic from pexels 大家會覺得…「去挑那些多數人都在看的熱門書或線上課程不就好了嗎?」「別人一定都做過功課了,我何必再做功課?」 如果事情有那麼簡單,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還在困擾怎麼學習了。 我看的書,都是那些不怎麼紅,但是卻非常有效的書。事實證明,要紅只要靠行銷,所謂「群眾智慧」的法則,
Thumbnail
pic from pexels 大家會覺得…「去挑那些多數人都在看的熱門書或線上課程不就好了嗎?」「別人一定都做過功課了,我何必再做功課?」 如果事情有那麼簡單,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還在困擾怎麼學習了。 我看的書,都是那些不怎麼紅,但是卻非常有效的書。事實證明,要紅只要靠行銷,所謂「群眾智慧」的法則,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看到一本書時,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但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本書的誕生,就是作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閱讀整理術。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執行,讓「寫讀書心得」變得容易許多!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看到一本書時,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但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本書的誕生,就是作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閱讀整理術。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執行,讓「寫讀書心得」變得容易許多!
Thumbnail
看完後的心得,我只能說標題跟內文不符合,單純看標題,我以為這本是教人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挑選對自己有用的概念、抑或是如何快速的讀完一本書 但其實內容更像是:如何讀一本書,吸收一本書。
Thumbnail
看完後的心得,我只能說標題跟內文不符合,單純看標題,我以為這本是教人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挑選對自己有用的概念、抑或是如何快速的讀完一本書 但其實內容更像是:如何讀一本書,吸收一本書。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嚴格說起來,這是第五次閱讀這本書了。 還記得第一次在金石堂拿著這本書站在角落翻閱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剛考上地方第一志願,趁著放長假未開學無所事事的高中新鮮人。...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嚴格說起來,這是第五次閱讀這本書了。 還記得第一次在金石堂拿著這本書站在角落翻閱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剛考上地方第一志願,趁著放長假未開學無所事事的高中新鮮人。...
Thumbnail
Listicles是由兩個英文字「List」(清單)和「Article」(文章)合併而來的混成辭,一種表單格式的文章。 Listicles的文章標題以吸引人,讀者會覺得讀完此篇文章,可以針對某件事情,輕鬆的帶走一個清單、一套法則,所謂的lessons learned。 但這些捷徑真的好用嗎?
Thumbnail
Listicles是由兩個英文字「List」(清單)和「Article」(文章)合併而來的混成辭,一種表單格式的文章。 Listicles的文章標題以吸引人,讀者會覺得讀完此篇文章,可以針對某件事情,輕鬆的帶走一個清單、一套法則,所謂的lessons learned。 但這些捷徑真的好用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