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你所身在的階級中談到,階級可以分為自在以及自為階級。然而階級意識的建構可以為輸入或者是自覺意識。集體所建構的共同利益,即是階級意識中的核心。最後再以罷工等方式,來捍衛自己的權利。此篇文章,將分享我們的意識如何在資本主義下被操控,以及深談我們生活中的異化與物化。 或許難以相信,我們的意識被無意識操弄 主體被客體化 先來談談日常生活的工作,你的薪資高底取決於你創造商品價值的能力。這樣的商品不一定是直接的物體,可能是一種服務,但它被視為一種類似商品販賣著。而在之中出現一種權力關係,以下討論一種主客體的概念。 所謂主體,通常有著支配地位,有著決定的權力。反之,客體就是被支配、被操控的,只有服從命令的義務。 大家可能想到這裡,會心有戚戚焉。心理想著,這不就是我的老闆、我的老師、我的爸媽。但在這邊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是否出現可計算性。 曾經我們在資本世界的遊戲規則有談到,資本主義的出現來自於物物交換開始轉變為以貨幣作為主要貿易的形式。當中,我們將任何價值都以金錢作為衡量,因此我們將原先不同本質的事物利用此來當作計算的依據。 也是如此我們忽略了差異、忽略了自我意識。 「早上九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 「現在你做了八小時的班,所以應拿八小時的錢。」 其實已經把空間和時間看成是共同的東西,把時間降到空間的水平上 。取自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p.156。 資方世界下選擇用時間做為切割的價值的方式。而對於生產標準化、統一化、專業化,將是我們完全忽略自身意識最主要的成因。 但,我們真的有一樣嗎?我們選擇的是將勞動變成一種物,貼上了價碼。而這個價格的決定,是資方決定的。所以原先我們才是可以決定自身勞動價值的主體,現在被資方客體化。因為如果不服從,走上絕路的就是你。 「某某公司您好,我想應徵你們的行銷部門,這是我的履歷,煩請公司過目。」 「你的履歷很棒,很符合我們公司的需求,目前跟你相同職位大約為XXXXX元。」 這樣的方式我相信讀者若有應徵經驗,應該都是如同上述的公式般,老闆會先說你這樣的能力目前可獲得的薪資是某特定價格。所以這樣的合理客體化,就是一種直接的物化。 物化在於我們選擇將主體客體化,以一種商品的形式販賣著。 我們開始要去思考,人開始跟自己生產的商品出現脫離,也就是異化。更甚者,將這樣的商品,無論有形或者是無形,放在市場上販賣,為一種物化。 在馬克思的論述中,大部分會有這樣的特定想法和意識,都取決於資本家握有媒體的壟斷權力,把想要灌輸的觀念,以傳播資訊的平台,灌輸在場的各位。所以稱為一種虛假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 在現今社會樣貌當中,最常出現的虛假意識形式就是假新聞(fake news),甚至被作為一種戰略手段,通稱為資訊戰。 在新型冠狀病毒下,假消息更是無所不在,甚至影響人們健康。 根據大紀元報導,美聯社5月14日消息,在過去4週內,數以萬計的中國大陸假冒N95口罩已經流入美國,很多醫護人員正在使用。這些口罩是耳掛式,並非專業的頭戴式,帶子用膠水黏合,無法起到真正N95口罩阻止微粒、空氣或水滴傳播的作用。 或許你認為物化沒關係,反正在這個遊戲存活的方式,以及決定你社會地位的方式就是你能賺多少錢,創造多少利潤。但有時候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讓我們忘記這些特定想法的灌輸,讓我們容易受人操控,而這樣的現象在未來資訊更快速的世代下,更為顯著。 從生活方式開始質疑,以避免自己客體化,受人宰制。 以下提供相關影片 下一則我們將談談,涂爾幹對於這個社會是如何分工,而我們又是如何適應這個社會。歡迎大家持續追蹤。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