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這不是書本內容整理也不是摘要,而是擷取出的精華所在
一切都經過我個人的消化和理解,請不要期待這篇文章會讓你了解到書本的架構,因為我剔除掉我認為沒有用的因素。
這張圖回答了幾個問題:
- 信念(身分認同)從何而來? 平時你最常重複做的事情,會持續加深你對自己的定義,就像選票多數得票者會贏一樣
- 如何維持長期久遠的習慣,讓它真正成為你的一部份? 提高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我是個什麼樣的人"),人的本能就會潛意識為了要維持這個身分認同而心甘情願做出各種行為
- 如何強化身分認同中有利的部分?
- 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透過重複做某個行為,經常的各種小肯定作為證據,向自己證明自己是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沒錯,你就會有更多動力維持這個行為,而行為又會加強你的身分認同,形成良性循環。
要怎麼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想要代表什麼?你的原則與價值觀是什麼?想成為哪種人?
問自己:你原本要得到的成果,你覺得什麼樣的人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特質必不可少?
要真的發自內心很想擁有這個特質、很想成為這樣的人才行
當你把設計行為的基礎從「成果」倒推,轉移到「身分認同」時,就進入了這個迴圈,更容易養成習慣,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從成果倒推的話沒有這種強化的cycle.
比如: 假設你想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隨時問自己「一個健康的人會怎麼選擇」(不過我認為這個更需要強烈的、對這個目標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