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寓春光》(The House of Love)紀錄了一名三十九歲跨性別性工作者碧昂卡(Bianca Dolce Miele)的生活側寫。全片於碧昂卡的米蘭小公寓中拍攝而成,在樸實無華的日常風景中,點綴著她與客人之間的哲思對談和各種儀式意味濃厚的異色性事。貫穿整片的,則是她對遠方戀人的思念,和再次重逢的憧憬。她的伴侶是一位旅居於巴西、名為娜塔莎的日裔跨性別女性,而她們已經超過兩年沒有見面了。陪伴碧昂卡的只有一隻神秘的黑貓,以及黑暗中亮起的手機螢幕。本片入選第七十屆柏林影展論壇單元,角逐最佳紀錄片獎項,同時也入圍了為表彰 LGBT 作品所設立的特別獎──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
在《愛寓春光》中,盧卡大膽地玩著他口中所說的電影語法。本片絕大部分都以趨近於方形的 4:3 畫面比例呈現,營造出公寓中幽閉恐懼的壓迫氛圍。直到切換到性愛場景時,倏地綻放到 16:9 的寬敞比例,配上濃烈而鮮豔的霓紅光影,恰巧呼應了主角當下的心境:「碧昂卡也正是在這些時刻才感到開放、輕盈、歡愉」。盧卡將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公寓化作攝影棚,在攝影師 Andrea Zanoli 和 Pietro De Tilla 的鏡頭下,無論是靜態的日常摹寫或是動感的情慾胴體,每一幕的構圖都是匠心獨具。
在紀錄片創作中,真實的捕捉和隱私的保護似乎是一個常見的拉鋸。盧卡透露,儘管部分性愛畫面是徵得當事人同意而拍攝的真實顧客,也有另一部份是由專業演員進行再現演繹。盧卡對於這種介於紀實和虛構之間的模糊界線,提出他的見解:「我對於電影或藝術是否觸發『真實』(reality)並不感興趣,然而我認為藝術都應致力於建構一個全新且私人的『真實的觀點』(point of view on reality)」。
至於這樣的影像處理手法,是否影射 LGBT 族群和性工作者等弱勢群體在社會上經常被「消音」,或往往僅被呈現出偏頗而單向度的一面?而電影的收尾是否也溫柔地暗示了快樂結局的觸手可及?又是否希望觀眾在觀賞本片後,可以多一些理解和同理心?面對這類的問題,盧卡趕緊再度重申他對電影的非說教立場:「在我的電影裡,從來不會有任何希望,也不會有任何政治意涵」。對他而言,即便這部片確實可以讓人瞥見「人類經驗的美麗和複雜性」,但也不必然帶有任何敬虔主義或贖罪的色彩,「我從不試圖透過我的電影傳達特定訊息或是說教,而是單純對於語言的如實映照」。對盧卡而言,在電影中角色的過往背景和心理狀態是無關緊要的,而應單單聚焦在角色身處當下的環境中,所展現的優雅和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