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約了資深的Jan同事吃飯,想從他身上多了解公司目前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以及索取他一些職場的經驗。
Jan是我主動認識的德國同事,有一陣子業務比較少,想找尋公司一些內部的機會,恰好前陣子有消息公司跟中國企業相關的案子在進行,於是我試著從公司內部的職員網絡來找尋相關的人員與資訊,Jan就是這樣被我找到的,當我發現Jan是這個案子在德國的主要負責人後,我便主動聯絡他,想了解是否有我可以著力的機會。
跟Jan的第一次會面感覺非常好,Jan是一個非常樂於分享且和善的人,我告訴了他目前碰到的困難與狀況之後,他分享了很多實用的想法,以及他在公司內部十多年的經驗,在午餐之後,我覺得受益良多,也在心中默默把他放在mentor的位子。
在德國職場表達意見非常重要
第二次在公司見面已經是半年之後,我跟Jan聊了他對於中德兩國員工的觀察,他很明確的指出,中方的員工比較不敢在會議裡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需徵求上級的意見才敢說話,反而是德方的員工不論層級都較勇於發言與討論,所以往往他要花很多的力氣才能了解中方的想法,因此他也建議我在公司內要多說話,有機會領導的話就要站出來,因為表達意見在德國的文化裡是“非常重要”的,他一再強調。
聽了他的話之後,我反省自己在職場上的表現,確實也發現,我都知道要主動、要積極地表達,但在會議或是討論裡,因為德語能力的限制,常常沒有辦法適時地表達自己,也潛在地影響了其他同事對你的評價,尤其是那種需要常跟同事或者客戶打交道的工作類型,如果沒有適時表現自己的能力,會嚴重傷害別人對你專業能力的信賴度,說實在的,語言上已經吃虧了,在專業能力上以及積極度上一定要加把勁才行!
剛好部門裡有一個額外的小專案,成員大多比較年輕,專案架構也非常鬆散,在聽完Jan的建議後,我決定把先前參加專案的經驗帶進來,帶領成員來做討論,其實我發現,踏出去後真的並不難,相關的經驗與能力我都具備,只是往往受限於自己的心態而已,轉個念對每件事情都全力以赴,就能夠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與成長空間,此外我也希望讓德國人看到,台灣人也是很有實力的!
主動找尋機會不被邊緣化
為什麼會想分享這個經驗?我發現自己有時候比較被動一點,認為很多事情上級會安排好,我只要被動接收訊息與指令,然後再開始行動就好,這在某一些比較routine的工作是這樣,但在德國要非常注意,因為德國的work-life balance很好,分工也很細,所以有一些時候你會很閒沒什麼事情,長則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都有可能,不管是正職還是實習都常聽到這樣的狀況,但身在異地打拼的我們,這不是一個好現象,除了時間久了會影響你對工作的熱情與自信心,你也很有可能逐漸被邊緣化而喪失掉很多機會,因為當有案子下來的時候,德國人一定會優先找自己人,如果你沒有儘早建立起自己的口碑,長期下來會對自己在公司的發展非常不利,這是我在德國職場幾年體會到的深刻心得,雖然一直都知道要積極、要努力,但有時候就是找不到方向,尤其德國人的圈子比較難打進,所以要花時間摸索的時間又更多了。
踏出舒適圈,從不同管道尋找Mentor
能夠在職場或生活中找到一個mentor是幸運的,一個好的mentor可以提供你非常多實用的建議,減少你在職場與生活上的迷惘,我也建議要多跟不同的人聊天,盡力踏出自己的舒適圈與同溫層,主動去認識不同國籍、不同領域的人,因為很多時候,往往是這些人際網絡裡的“弱連結”會帶給你更多的機會,就像是文中的Jan,如果我當初沒有主動接觸他,我可能還在找方法的路上,而有時候一個坎過不去,就真的過不去,此時需要有人在特定的時候推你一把,這樣的貴人並不是可遇不可求的,要能“求”到,就要先主動去接觸自己社交圈外的人,並且定期去維持關係以及分享你的想法與困難,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貴人一個簡單的意見與想法,可能就是你通關的鑰匙喔!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與Like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