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很远很远的终点有彩虹(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原本在推特上写说要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天发表这篇抑郁症文的后续,但后来发现我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没办法把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都写进一篇文章里。于是,我打算把这些有关抑郁症的故事和经历分成不同的主题,并且长期的发文。我不知道这个计划能够持续多久,也不知道终点在哪儿,那我们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还没读过我上一篇有关于一个女生的抑郁症经历的朋友们可以先去读一下。那篇文是在2018年10月,女生开始出现症状的一年后写的。她是一个患有中度抑郁症(Moderate Depression)、强迫型人格障碍(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和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的人。

当时我主要想描述的是那一年来,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到看到一丝希望,到又陷入绝望,再到又重拾希望;反反复复、自我怀疑、自我矛盾,最真实的过程。当时决定开始动笔,把这段经历写出来,是因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安慰那些有同样经历的人,也想鼓励更多生病的人勇敢地去寻求帮助和接受治疗。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只想要光用嘴劝,我们更想以实际行动去证明。

「我知道这不容易,我知道你很辛苦。以前的她也和你一样,曾经以为自己过不了这关了,但你看,她还是做到了。慢慢来,你也一定可以的。听说在很远很远的终点有彩虹。」我们想传达的是这种正能量。

时间真的过的好快,一眨眼,继写完上一篇文已经整整两年了。再次动笔写的那瞬间,我发现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真的发生太多的变化了,所以我有一段时间卡文了。我有太多的东西想写,但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两年来,有不少朋友们都很关心她的情况,看到她都会问她,「你康复了吗?」,「我看你最近气色变得不错了,你好像已经康复了吧。」。每当听到这问题,她都只淡笑着回答,「我现在挺好的。」

其实我有想过,无论是一篇文或一部剧,若是想要有个续集的话,通常不是应该搭配一个好结局的吗?毕竟大家都喜欢看开心美满的结局,不是吗?例如,她已经没在看医生,也不需要吃药了。她已经痊愈了,现在过得非常好,非常快乐。你们也可以的,加油!

但是,我之所以会决定把抑郁症文的后续写成一系列不同主题的文章,有一部分是因为我没办法以这种“好结局”来结尾。实际上,当我在更新这个抑郁症系列文的同时,那个女生这段日子正在陷入低潮期中。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就好像三年前抑郁症突然找上她一样。这是很真实的,抑郁症患者在和抑郁症抗争的过程中不是只有“颓废”或“痊愈”,也不是只有“绝望”或“希望”,这过程中也包含了很多的自我矛盾、自我怀疑、自我对话、自我肯定。我相信真正能够安慰和打动一个人是要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经历,而不是刻意地用一个完美的结尾去美化一段不完美的经历。

或许在别人眼里,她本来应该还在每天哭着、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不吃不睡、甚至每天想寻死,因为这才是一个得了中度抑郁症、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人该出现的情况不是吗?但是,相反的,她却依然很坚强的活着,也很久没有想死的念头了。她已经照常上班,恢复了一般的交际,也有了新的兴趣爱好。虽然偶尔感觉自己的抑郁症可能会复发,但她还是每天都比别人更努力地让自己快乐地活着,现在也是。有些当初知道她的病情的家人朋友们都认为她已经康复了,甚至有些朋友已经忘了她曾经生过病,忘了她曾经差点想就这样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抑郁症真的能够痊愈吗?当时她听了这个问题后,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咖啡,再缓缓地把杯子放下,笑着说,「我相信一切正在慢慢地变好,但这离痊愈还是太远了。」

接下来所有的篇章我都会以“我”来分享那些经历和故事,因为感觉一直切换视角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当然,若是有读者想要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会以匿名的方式依照主题采用。但还是得强调一点,由于一些主题的敏感度和我工作上的时间安排,我可能没办法采用每一个人的故事,也不能确定每一周一定能够如期更新。

这不会是一篇抑郁症患者痊愈的美好故事,但希望这会是一篇给同样在和抑郁症抗争的你一些鼓励和力量的文。我知道现在有很多抑郁症患者其实不敢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告诉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因为比起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的不谅解、周围的人的有色眼光、和来自自身的不安与恐惧,他们会觉得在网上匿名分享心事、寻找安慰和共鸣比较自在和安心。之后我也打算发表一篇有关于抑郁症患者在网上找有相同经历的人寻找安慰的文,以及这些文对他们的影响。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你要相信,只要不放弃,这一切都会慢慢地变好,如同我给这系列抑郁症文章取的名一样:《听说在很远很远的终点有彩虹》。

祝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Xiera的沙龍
2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寫於2019年10月15日社群的文字 ----- 忽然覺得可以整理成文字了 前陣子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每天都會不自覺掉淚,沒有食慾不想講話不想拍照,對任何事情忽然都沒有興趣。直到同事問可以怎麼幫助我時,我發現自己仍然不斷掉淚......我大概知道需要專業的幫助了,後來強制自己請假去看了身心科之後,第
Thumbnail
寫於2019年10月15日社群的文字 ----- 忽然覺得可以整理成文字了 前陣子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每天都會不自覺掉淚,沒有食慾不想講話不想拍照,對任何事情忽然都沒有興趣。直到同事問可以怎麼幫助我時,我發現自己仍然不斷掉淚......我大概知道需要專業的幫助了,後來強制自己請假去看了身心科之後,第
Thumbnail
嗨大家~不好意思停更了……好像快半年0.0 當時身體不太舒服,不是焦慮症的問題,就是很剛好的身體不適,就先放著了,接著那陣子腦袋很混亂,無法平靜,也就沒心思更新文章了。
Thumbnail
嗨大家~不好意思停更了……好像快半年0.0 當時身體不太舒服,不是焦慮症的問題,就是很剛好的身體不適,就先放著了,接著那陣子腦袋很混亂,無法平靜,也就沒心思更新文章了。
Thumbnail
也許,浪花在某一個形式上,得以形容成一種無聲的眼淚吧,就如同那些被吞下的淚水,是鹹的、是苦的、是酸的,是連最親近的人也厭惡的。
Thumbnail
也許,浪花在某一個形式上,得以形容成一種無聲的眼淚吧,就如同那些被吞下的淚水,是鹹的、是苦的、是酸的,是連最親近的人也厭惡的。
Thumbnail
「就從這裡開始吧。」 終於下定決心要分享自己當初如何一步步走向焦慮,又怎麼好轉卻再次倒下。 確定自己是焦慮症患者,急著擺脫他,再來對抗他, 後來跟他共處,以為痊癒了,再從跌入谷底。 寫下來吧,也許有天這些文字會幫助到誰。 就像當初的我也被他人溫柔的文字拉了一把。
Thumbnail
「就從這裡開始吧。」 終於下定決心要分享自己當初如何一步步走向焦慮,又怎麼好轉卻再次倒下。 確定自己是焦慮症患者,急著擺脫他,再來對抗他, 後來跟他共處,以為痊癒了,再從跌入谷底。 寫下來吧,也許有天這些文字會幫助到誰。 就像當初的我也被他人溫柔的文字拉了一把。
Thumbnail
正當你覺得情緒穩定,開始感覺到活著的快樂之時,下一秒就失落往下墜。本來還以為痊癒了,結果傷口還沒完全癒合,每次觸碰到都還是隱隱作痛。覺得自己是否太脆弱,如此不堪一擊,可笑。 不知道未來的我會怎樣,所以只能先專注於現在的生活,過一天是一天,還有呼吸就好。
Thumbnail
正當你覺得情緒穩定,開始感覺到活著的快樂之時,下一秒就失落往下墜。本來還以為痊癒了,結果傷口還沒完全癒合,每次觸碰到都還是隱隱作痛。覺得自己是否太脆弱,如此不堪一擊,可笑。 不知道未來的我會怎樣,所以只能先專注於現在的生活,過一天是一天,還有呼吸就好。
Thumbnail
從18歲開始就診精神科,被醫生確立是重度憂鬱症而住院、服藥、接受心理諮商,一路走來的歷程,已經六七年了。 這段憂鬱的時間,佔據了我人生不小的比例。 在醫院裡我見過許多病友,大半輩子都在醫院往返。 憂鬱症會好嗎?這誰也無法回覆正確解答。 但憂鬱是一種情緒,潛藏在基因裡,是一種光譜般的現象。
Thumbnail
從18歲開始就診精神科,被醫生確立是重度憂鬱症而住院、服藥、接受心理諮商,一路走來的歷程,已經六七年了。 這段憂鬱的時間,佔據了我人生不小的比例。 在醫院裡我見過許多病友,大半輩子都在醫院往返。 憂鬱症會好嗎?這誰也無法回覆正確解答。 但憂鬱是一種情緒,潛藏在基因裡,是一種光譜般的現象。
Thumbnail
听说在很远很远的终点有彩虹(前言):开始抑郁症文正篇前一些我想说的话,和上次提起过的那个女生的近况。这是有关于一个患有中度抑郁症、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女生的经历。
Thumbnail
听说在很远很远的终点有彩虹(前言):开始抑郁症文正篇前一些我想说的话,和上次提起过的那个女生的近况。这是有关于一个患有中度抑郁症、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女生的经历。
Thumbnail
这是一位20多岁女生在得知自己患有中度抑郁症(Moderate Depression)、强迫型人格障碍(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和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后的经历,也是她与抑郁症抗争的过程。未完待续。
Thumbnail
这是一位20多岁女生在得知自己患有中度抑郁症(Moderate Depression)、强迫型人格障碍(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和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后的经历,也是她与抑郁症抗争的过程。未完待续。
Thumbnail
世界總有太多的不理解,築起圍牆,門上掛著鮮豔的海報,沒有鑰匙走進去就永遠也看不到屋內有多黑白昏暗。 是不是越燦爛的笑容,背後就藏著越多的憂傷。 因為有過太多的悲傷,所以才會更懂得快樂的模樣。
Thumbnail
世界總有太多的不理解,築起圍牆,門上掛著鮮豔的海報,沒有鑰匙走進去就永遠也看不到屋內有多黑白昏暗。 是不是越燦爛的笑容,背後就藏著越多的憂傷。 因為有過太多的悲傷,所以才會更懂得快樂的模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