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可以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進入這個命題之前,我想要先從有血緣關係的孩子講起。
  小時候因為媽媽的職業是保母,從我6、7歲開始,到出社會工作,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家裡都有0-3歲的小小孩,最多時是一次三個。放學後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當「陪玩姊姊」,當媽媽在廚房裡忙得團團轉的時候,或是送其中一個小孩下樓等爸媽來接的時候,就是我出動的時間。
  可能是這樣的環境,讓我蠻習慣也喜歡和小孩相處。但程度也就是在玩樂而已,張羅他們吃飯睡覺都輪不到我。也沒有因為這段經歷,增強我對於家庭或「母職」的憧憬。
  嚴格說來,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很有母愛的人,至少不是有天生「內建母愛」的那種。
  內建母愛是什麼呢?我想起曾經有一個女同學告訴我,她不想經歷生小孩的痛,但又很期待懷孕的過程,覺得懷孕本身是很美好很神聖的一件事。那大概是我第一次聽到同齡朋友對於孕育生命的期待,用我從來沒有想過的態度(那時大概才國高中的年紀)。那種語氣和眼神,會讓你突然覺得「哇~」彷彿被一道光芒照射,因為滿滿的愛意與欣喜,好像懷孕可能會帶來的臃腫、孕吐、健忘等等的表面身體變化,完全不算回事 !
  很多人可能還看過一些藝人或身邊的朋友,第一次聽到心跳聲、第一次胎動、第一眼見到小孩、抱到小孩的瞬間。那種激動到落淚的畫面。
  但這些反應,說真的都沒有在我身上發生。嚴格說來,我的感受大概只能歸類在「新奇」,有一種「喔喔~傳說中的那一刻來了!」的感覺,或者當下根本什麼念頭也沒有,事後回想才把一些感覺撿拾拼湊起來。好像大考前抓別人已經幫你畫好的重點來複習,自己大腦本身接收到的衝擊是很少很少的。
  「為什麼這些感動我都沒有咧?」「是我太自私,只想到自己嗎?」「我難道不愛我的孩子嗎?」曾經這樣深深的反省過。
  記得大兒子出生的那一天,我從凌晨天黑黑進醫院,經歷天亮又再度天黑。生的時候大概用力方式不對,小孩又比較大隻,護士只好「幫我用力」,就是用她的手臂在我肚子上方大力加壓,幾乎整個人踮起來用她上半身重量壓在我身上。雖然這是醫生評估後採取的方法,立意良善,但我只能說,被護士壓的疼痛指數真是爆炸級!如此配合宮縮間歇壓了大概有一個鐘頭。痛到一向很耐痛的我都飆出眼淚,只差沒開口罵髒話(也沒力氣罵了)。相形之下,宮縮還是剪會陰、縫會陰什麼的完全降到螞蟻咬的等級。(什麼時候剪了、縫了我都沒發現,只有肚皮留下一大片像被痛毆過的瘀青才是真的!)
  小孩好不容易出來之後,照慣例醫院會希望進行母嬰肌膚接觸,把小孩放進媽媽衣服裡,貼著聽心跳或含乳頭,說是會讓小孩比較有安全感。然後一直試探性的鼓勵要不要來個母嬰同室呢?(二十四小時都跟媽媽待在一起)要不要馬上親餵母乳呢?
  天知道那時候我已經整個人「靈肉分離」。當護士把這個將近3700g的嬰兒放在我胸口,我雖然看著相機鏡頭露出慈母的微笑,但其實一心只想著「好重啊,誰快把他抱起來,我要不能呼吸了......」
  這些事講出來給朋友聽,都變成一個笑話,「怎麼有像你這樣的啦!」當大家聽到我從頭到尾都沒餵母奶,更是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當然這並不是說,有怎麼樣的表現就一定代表愛孩子,或沒有怎樣的表現就代表不愛孩子。
  要說是性格理性也好,又或者是我很在乎自己做一件事當下的情緒,不願意被勉強或規定。無論如何,我知道起初感受到的更多是責任超過愛。
  我也不想辯解或說服自己,雖然沒有「內建母愛」的悸動,可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是我歷經懷胎生產之苦所生的,所以打從他還是胚胎我就毫無疑問理所當然的愛著他。
  我知道不是這樣的。
  孩子的出生,對我來說比較像見到久聞其名卻素未蒙面的新朋友,是一個獨立的、全新的個體,而我還不了解他的喜好,還不認識他的性情,一切都是那麼陌生,都是關係的從頭開始。
  現在我所篤定的對他的愛,完全累積於孩子出生後朝夕相處的日日夜夜,每一個真心的笑容,每一個哭泣後的擁抱,每一次衝突後的道歉調整磨合。不只是我,孩子也是如此不停地改變、努力適應著照顧者和這個宛如外星球的世界。
  然後我們慢慢有了默契,他交上全心的信任,我也想為了他成為更好的人。然後我們手牽著手,走過日常的大街小巷,拉著行李旅行到遠方。我蹲下身與他同高,或將他抱起與我並肩,只為了看見彼此眼中的風景。在牆壁刻上新一年的身高線,為發現每一個上帝賦予他的特質而欣喜,一起拼湊出有我們身影參與其中的生活圖像。
  現在我不再自責或懊惱當初沒有發生的那些感動,因為後來的我,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為人父母的快樂滿足和與孩子的精心時刻。每一天睡前,我會親他們的額頭,在他們耳邊說「媽媽很愛你」,輕聲但堅定的。
  「可以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嗎?」如果有人問我。
  我會說,「血緣不是親情唯一的答案。」
  愛是一個願意的決定。愛可以經由經營累積,也會在傷害中耗損,所以需要我們持續用真心去善待,去珍惜。而這也才是所有關係得以穩固的根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1會員
5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內人是個不怎麼會跟孩子相處的人,如非必要,她不會主動去接觸別人的孩子。 到了自己有了孩子,或許有著血脈聯繫,跟懷胎十月的母性醞釀,她大概只有不太敢替小baby時期的囡洗澡外,其他的作得駕輕就熟。 但遇到別人的孩子,比如好友的、小姑的、姪女的,她的育嬰等級會自動下降到LV1。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愛。 因為條件嚴苛且單一,這一種偏執往往在大眾的眼裡視為一種瘋狂的愛 也因為這樣的描述,會很熟悉地在熱戀的戀人身上看到。 是在母親期待裡誕生和長大的孩子。
Thumbnail
過了生日後,突然比起以往都要更意識到母胎單身的標籤;其實不是過了生日就變得特別渴望愛情,而是周圍人有意無意的關心使然,好奇心隨之湧現而出。但比起追根究柢會單身的原因為何,更感到困惑的是:一個人是如何愛上另一個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內人是個不怎麼會跟孩子相處的人,如非必要,她不會主動去接觸別人的孩子。 到了自己有了孩子,或許有著血脈聯繫,跟懷胎十月的母性醞釀,她大概只有不太敢替小baby時期的囡洗澡外,其他的作得駕輕就熟。 但遇到別人的孩子,比如好友的、小姑的、姪女的,她的育嬰等級會自動下降到LV1。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愛。 因為條件嚴苛且單一,這一種偏執往往在大眾的眼裡視為一種瘋狂的愛 也因為這樣的描述,會很熟悉地在熱戀的戀人身上看到。 是在母親期待裡誕生和長大的孩子。
Thumbnail
過了生日後,突然比起以往都要更意識到母胎單身的標籤;其實不是過了生日就變得特別渴望愛情,而是周圍人有意無意的關心使然,好奇心隨之湧現而出。但比起追根究柢會單身的原因為何,更感到困惑的是:一個人是如何愛上另一個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