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開箱│金錢觀不同要怎麼維持婚姻-談觀念

2020/09/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了思考課後對別人的思路好奇,還想研究理性思考是否送禮自用兩相宜,想要找些別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問題試試。莊子有句名言: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意思是沒用處,也有沒用處的好。無論思考對你來說有沒有用處,既然莊子說了有好處,我就想試試看到底好處在哪裡。
七月辦了一場主題《伴侶關係》的講座,談到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形式的伴侶關係。過程中如果兩個人的價值觀互有差異時怎麼辦?比如說在活動時的真人提問暖身題:《金錢觀不同要怎麼維持婚姻?》。乍聽之下這題好像是婚姻專屬課題,但現實中是否也發生過:在學校或職場有分組要列入成績,你找了同學成為一組,可是進度卻一直延遲,這時發現對方想的跟你完全不一樣。這種觀念不同造成的理念差距,可以用思考面對嗎?
一個人的觀念從哪裡來?
想知道一個人觀念哪裡來,打開國語辭典裡說:觀念是因文化背景或生活經驗而形成對人事物等的認知與看法。用哲學思考來說金錢觀不是一種觀念。對金錢的看法是「價值觀」反映出來的一種「信念」。每個人價值觀形成是以自己接收到訊息的為主,即使是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文化背景與生活經驗甚至年紀也相差不遠,他們對金錢的看法也可能截然不同。在婚姻中,對金錢的看法不同這件事是不是很罕見呢?這樣了解之後,反而認為用錢態度看法不同才是常態吧!
用錢態度不同會有什麼困擾?
對金錢的看法是一種信念,當然要如何用、用在哪裡,更是信念中的信念!用錢態度不同的困擾,如影隨形在生活裡,如媽媽認為小孩的教育是可以投資,應該去私立雙語幼稚園,爸爸認為不要給小孩這麼大壓力,到公立幼稚園只要有吃點心就可以。此時母親的信念是雙語幼稚園可以多學一項才藝,父親信念是太小記不住,給小孩快樂童年就好。關於資源的選擇與運用方式,在用錢態度不同的情況下差距就會出現。再加入社會家庭文化的傳承:爸爸的家庭文化是以節儉為主,媽媽的家庭文化是孩子要比別人強,發生磨擦的機率就會增加。
怎麼縮短雙方信念的距離?
婚姻雙方的信念距離感覺像宇宙那麼寬廣,要怎麼讓彼此更靠近?每個人的信念都是長期建構而成的,要動搖其實真不簡單!但如果你的思考工具箱有工具的話,就可以拿來試看看。回到暖身活動的真人提問:《金錢觀不同要怎麼維持婚姻?》這位提問人可以想想看,自己所說「金錢觀不同」是否每個人都是不同?想讓彼此想法更靠近還有不同解決方式嗎?
翻翻我的思考工具箱,想到有三個可能解決方式:
1. 存在第三方案的空間?
媽媽的擔心與爸爸的期待,像是兩端的定錨,第三方案有沒有可能是平時讓孩子讀公立,假日再送去夏令營?這需要雙方願意將需求提出來好好商量。
2. 妥協是最佳方案嗎?
很多人會選擇妥協。妥協後會發現,這個妥協方案不是對方要的也不是自己要的,就開始有不滿的情緒產生,其實妥協只是讓原本不接受的對方硬把反對吞下去,長久來說對雙方關係還是有傷害。
3. 同理心理解對方背後的想法
如果媽媽沒有試著去理解爸爸對孩子童年快樂的堅持,就容易變成互相指責的劇本,最後就歸因成用錢態度不同怎麼維持婚姻這種提問,如果仔細思考後發現對方的想法是源於哪個信念,至少也比較能接受,而不會進入情緒的漩渦。
每個人的思考工具箱都有不同的壓箱寶,也許你的工具箱裡,還有其它工具來解決這一題。思考工具日日勤拂拭,也會亮得發光喔!期待下次再跟你分享思考工具箱的新想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會員
    54內容數
    討論影集故事書籍電影的思考記錄,照見人生與自我探索,佐以心理學與哲學的視域,記錄作者思考的軌跡,與你的心靈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