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繪本小指南】喜歡,是閱讀的動力

【選繪本小指南】喜歡,是閱讀的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走進圖書館/書店,放眼望去一整排的繪本

茫茫書海中,到底怎麼挑才能挑到有趣又好看的繪本呢?


這個【選繪本小指南】系列,會提供一些選繪本的小心得

讓人在茫茫書海中,不再猶豫不決

閱讀要分齡嗎?

如果要,那選繪本時挑適合孩子發展年齡的書,是否就是挑選的唯一準則呢?

如果不需要,那又要用什麼標準來選擇,讓孩子自己挑喜歡的嗎?

下一篇會從Vygosky(維高斯基)的近側發展區理論來思考這個問題


我自己選書時,其實不會一定會把分齡選書丶橋樑書這類的概念作為最大準則

書挑的好的話(應該說好的書本),從0-100歲都可以看,端看閱讀者本身怎麼去讀

如果是爸媽帶孩子共讀的話,在於帶領閱讀者本身怎麼調整自身策略,以協助孩子能投入閱讀活動

再來,有一些挑書的大原則

文字內容(劇情推衍是否吸引人丶文字流暢度⋯⋯)

視覺內容(主題是否聚焦丶圖文的連結性是否足夠⋯⋯)

未來在專題中會有專文仔細介紹

最後,就是個人取向

「我喜歡」,是很重要的關鍵

為什麼?

因為喜歡,而產生了翻書的動機,使你一看再看,百看不厭

這時就形成學習的基本要素了:「重複學習」

從認知神經科學來解釋

一個新的事物,代表在腦中的神經突觸之間沒有連結

如果從不會到學會!代表神經突觸之間形成穏固的連結

要怎樣讓突觸可以連結?可以把建立連結,想像成要在腦中蓋一座新的橋

只學一次就可以學會嗎?那很像神經元們只工作一天,其他時間罷工,可以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成效不彰啊!

所以經驗重複累積,就是讓神經元們每天都上工,這樣橋很快就能蓋好了!
也就是「學會了」
raw-image


下次去挑書本時,倒空自己,不用強調一定要從書本中獲得什麼

讓感覺引導你,書會來跟你建立連結

你也會愛上你選的書,帶回家後也愛不釋手

(如果家中有很多放到長灰塵的書籍,你不想看,孩子也不喜歡翻,那真的可以重新回顧一下,平時自己是怎樣的挑書模式呢?有沒有可能挑到真的很喜歡的,再購入呢?)

最後,也放手讓孩子試著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吧!


喜歡,就能帶來動力,一讀再讀
讓腦中的神經建立穩固連結,發揮重複學習的力量
avatar-img
Lîm Uí-thîng的沙龍
41會員
46內容數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îm Uí-thî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親子共讀是大家很熟悉的概念,對於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很好的一種親子活動針對學齡前幼兒,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讀寫萌發」,大家有聽過嗎?
為什麼要閱讀?在21世紀,掌握知識就是權力。 問問自己:最近一次看完的一本書是什麼呢?可以三十分鐘都不看手機,只看書嗎?是否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出一本書呢? 閱讀是後天培養的能力!活到老可以讀到老,不管幾歲,隨時都可以開始,投入閱讀的行列!家中有孩子的,更是可以從0歲就開始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是大家很熟悉的概念,對於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很好的一種親子活動針對學齡前幼兒,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讀寫萌發」,大家有聽過嗎?
為什麼要閱讀?在21世紀,掌握知識就是權力。 問問自己:最近一次看完的一本書是什麼呢?可以三十分鐘都不看手機,只看書嗎?是否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出一本書呢? 閱讀是後天培養的能力!活到老可以讀到老,不管幾歲,隨時都可以開始,投入閱讀的行列!家中有孩子的,更是可以從0歲就開始進行親子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