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力,你總是用僵化又不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陷入自責? -這可能來自被忽略的童年創傷

2020/09/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面對壓力,你總是用僵化又不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陷入自責? -這可能來自被忽略的童年創傷
👉面對情緒壓力,你都怎麼解決?
找朋友聊聊、運動、聽音樂、到戶外走走、與毛小孩互動,這似乎都是不錯的方式。然而,有些人,即使知道這些舒壓方法有用,但仍習慣用不健康的方式,來面對情緒,如酗酒、埋首於工作中、情緒自我隔離、壓抑、失去自我般地討好他人、控制他人……等等。
對他們來說,他們內心也渴望改變,卻對無法改變,而陷入無比自責的循環中。
👉情緒忽略,這是最大的核心
在華人社會中,「情緒」常常是被忽略,不常被正視的,甚至強烈的情緒還可能遭到羞辱或批判。在強調順從的傳統文化裡,迫使我們從小必須壓抑或否定自己的感受。然而,在具童年創傷的人身上,可能會發現,就算憶起過去的創傷是如此歷歷在目,但仍會用「沒什麼」、「過去就過去了」等方式來漠視它的存在。
其實,那些於童年受過傷的小孩,會因當下的生存,或無法直接面對的情緒壓力,培養出僵化4F因應策略(單一僵化使用或混合使用),而這麼做是為了預防,以及試圖逃離更多的創傷。
👉4F因應策略是什麼:
(1)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例如:面對到他人的善言,個人可能立即解讀為是惡意的批評,以突然的暴怒方式回擊,而不願面對他人的建議,改進自己。
(2)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例如:當有壓力來臨時,選擇不去面對與處理,反而透過瘋狂忙碌的方式,逃避情緒;或者以過度擔憂、恐慌的方式,讓自己進退維谷。
(3)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例如:面對壓力,無意識的關閉自身的感官受器,漠視現在所遭遇到的一切,自我隔離。
(4)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例如:用當爛好人的方式,忽略內心的焦慮,因擔心不被肯定或被遺棄,迷失自我般地取悅他人。
👉如果你有上述的狀況,以下有幾個建議可提供參考:
(1) 練習區辨自己的情緒,例如:此事件給我帶來「悲傷」、「憤怒」、「委屈」、「恐懼」….等等。
(2) 正視自己的童年創傷經驗,重新審視那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
(3) 覺察現在的反應,是否勾起了童年創傷的記憶。
(4) 用正向思考取代負向思考,例如:沒關係,我現在很安全,不用害怕;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過去的我,我有能力處理我所面對到的事。
(5) 接納自己,並感謝自己。
(6) 利用抒寫,閱讀相關書籍自我療癒。
(7) 尋求醫師、心理師的專業協助。
----------------
別漠視你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並真切重視內心的想法與感受;你的努力與耐心,不會辜負你。
👉文:Wu心(吳景濱諮商心理師)
👉圖:Pexels
👉吳景濱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uJingBin/
👉樂LFpsy心理工作室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Fpsy
👉參考資料:Pete Walker: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本刊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