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困難,孩子略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華人社會的傳統觀念仍然在現實中橫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與關懷,常常以隱諱的方式表現。愛你難以啟齒,關心你變成碎念,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然而有幾個孩子能夠真正明白話語背後的涵義?有多少父母能夠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

父母細心呵護,希望孩子們都能「盛開」。(圖:Carly)

父母細心呵護,希望孩子們都能「盛開」。(圖:Carly)

從小就知道爸爸不是英雄,媽媽不是慈母,他們都是普通人

小孩的辨識能力很強,也可以說是本能,我們在面對父母時,都會先投以希望被照顧的憧憬,然而並非每一位父母都是超人,他們也有情緒,也有困擾,他們也是從錯誤中學習成長,沒有天生就會教育的父母,面對一個新生命,給予的愛永無止盡,只是愛的方式各有不同。

我們深愛彼此,卻很難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因此默默為孩子付出,有很多貼心的舉動,但從來都不是直接的,這些舉動都期待著被發現,然後等待感謝,可是大多時候這些等待都落空了,只有少數幾次得到感謝,就像中樂透一般開心,繼續為孩子付出更多,這樣苦中帶甜的滋味,很難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

不論西方社會或是東方社會,社會看待「情緒」的方式,往往造成我們錯誤辨識內心真正的情緒,在東方社會更弔詭的是,我們的「愛」以「礙」的形式表現,我愛你,我也擔心你,於是我隱藏內心的擔憂,以碎念或是責備的方式來表達我對你的關懷,甚至說出「以後你就聽不到了」、「我是為你好」來情緒勒索孩子們接收愛,結果往往卻是背道而馳,我不會說「父母為你好其實只是為自己好」,我們要知道父母這個身分背負的責任超乎我們想像,養育我們已經不容易了,照顧我們的心靈更是需要互相學習,以及投入更多的耐心,很多時候他們連自己都不一定能夠妥善照顧自身心靈,以及其深處的傷口與恐懼,我們需要互相傾聽彼此心中的想法,而非否定對方或斥責。

不管父母說什麼,小孩都有話要說

人之常情,無論你是社會標籤的乖小孩或是叛逆的小孩,父母說的話,小孩總是能反駁,天馬行空又涉世未深的思維,碰上順應社會框架已久的思維,簡直要發生家庭革命,能真正放下自己,認真傾聽的人並不多,因此出現代溝,甚至發生許多令人惋惜的憾事,父母與小孩都渴望著彼此的愛,卻又句句傷人,最後越離越遠,以悲劇收場。我們都不想讓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又再次互相傷害,累積到最後形成未爆彈。

難道我們沒有辦法解決嗎?最近我有一個體悟,我忽然理解到,父母關心的背後是擔心,擔心的背後是不信任,父母希望孩子們能夠獨當一面,卻又無法完全放手,父母不想讓孩子受苦,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因此拼命地圍繞在孩子身旁,成為他們一生的保護傘。父母的擔憂與焦急都反應在行為上,一不小心就大吵一架,做父母的滿是挫折,然而父母應該將擔憂擱置一旁,相信與孩子們共同成長、互相學習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再一同著手解決問題,給予提醒不插手,孩子會更有信心處理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rly卡里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Carly卡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3
人生地圖就握在手中。(圖:Carly) 失去方向 在交叉路上迷惘 徘徊千百回 始終不見希望 地圖就在手中 慢慢描繪輪廓 留下曾經的輝煌 路很遠很大 勇敢邁開步伐 戰勝心魔和疲乏 走過無數日夜 流過多少淚水 看見專屬的希望
Thumbnail
2021/09/23
人生地圖就握在手中。(圖:Carly) 失去方向 在交叉路上迷惘 徘徊千百回 始終不見希望 地圖就在手中 慢慢描繪輪廓 留下曾經的輝煌 路很遠很大 勇敢邁開步伐 戰勝心魔和疲乏 走過無數日夜 流過多少淚水 看見專屬的希望
Thumbnail
2021/09/19
試著不去在意 卻還是心底有你 強忍悲痛 笑笑看著傷口 是什麼讓自己不如意 是在意 在意,你是我的唯一 在意,你是我的動力 夜色降臨 帶著幾分醉意 好讓憂愁快快消去 阿~在意 阿~在意
Thumbnail
2021/09/19
試著不去在意 卻還是心底有你 強忍悲痛 笑笑看著傷口 是什麼讓自己不如意 是在意 在意,你是我的唯一 在意,你是我的動力 夜色降臨 帶著幾分醉意 好讓憂愁快快消去 阿~在意 阿~在意
Thumbnail
2021/09/17
人生可能不只經歷一次空白的階段,不論是畢業、留職停薪、失業,抑或是轉職,都有可能會遇上,然而,留白並沒有不好,珍惜完全空閒的時光,從事有趣的活動或是大休息,都能夠為自己帶來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2021/09/17
人生可能不只經歷一次空白的階段,不論是畢業、留職停薪、失業,抑或是轉職,都有可能會遇上,然而,留白並沒有不好,珍惜完全空閒的時光,從事有趣的活動或是大休息,都能夠為自己帶來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從小我就非常在意父母的感受,但可能他們並不了解我。
Thumbnail
從小我就非常在意父母的感受,但可能他們並不了解我。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華人社會的傳統觀念仍然在現實中橫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與關懷,常常以隱諱的方式表現。愛你難以啟齒,關心你變成碎念,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然而有幾個孩子能夠真正明白話語背後的涵義?有多少父母能夠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
Thumbnail
華人社會的傳統觀念仍然在現實中橫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與關懷,常常以隱諱的方式表現。愛你難以啟齒,關心你變成碎念,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然而有幾個孩子能夠真正明白話語背後的涵義?有多少父母能夠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
Thumbnail
大家總是語帶寵溺的都說著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這樣難以撼動的關係似乎是人倫的恩賜,訴說著父母偉大地付出及包容,也確實父母拉拔我們逐漸成長辛苦了。而當日曆一頁頁被撕下,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歲月公平地也在父母身上留下不少痕跡後,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愛始終不曾改變,但為什麼孩子卻漸漸地像要被這些愛給溺死了呢
Thumbnail
大家總是語帶寵溺的都說著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這樣難以撼動的關係似乎是人倫的恩賜,訴說著父母偉大地付出及包容,也確實父母拉拔我們逐漸成長辛苦了。而當日曆一頁頁被撕下,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歲月公平地也在父母身上留下不少痕跡後,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愛始終不曾改變,但為什麼孩子卻漸漸地像要被這些愛給溺死了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