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鐵的智慧平台解決車廂的擁擠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先參考一下底下這則新聞:台鐵局說,以列車準點率來講,可能涉及因素很多,列車本身擁擠程度也有關聯。有時旅客搭車普遍擠在一、兩個車廂,會間接或直接影響準點率,未來透過相關整合,感知設備(如CCTV即時錄影),反映在各項顯示系統,讓民眾自由選擇到沒那麼擁擠的車廂做搭車準備,達到分散鬆散跟擁擠的車廂目的,上下車也能更順暢。

這則新聞之所以有趣,是讓我聯想到我寫的「巷子口經濟學」中有關排隊的敘述。

先回到等火車這件事情上。搭過台鐵的朋友都知道,台鐵誤點是時有的事,真的誤點的話也只能以平常心來論處,因為著急也無濟於事,不是嗎?台鐵的列車誤點,歸因起來可能有很多因素,但旅客集中在某幾個車廂,導致列車誤點這件事就讓我意外了。

當我們等火車時,假定我們搭乘的是對號車,再假定沒有旅客願意買站票,我們只需要站在月台上相對車廂的編號處等待列車到站,魚貫進入車廂即可。但印象中,台鐵的月台似乎沒有車廂編號的標示,我的認知是台鐵的列車至少有自強號、莒光號與其他車種,各車種的車廂長度可能未統一,自然而然我們猜不準到底所站的位置是否剛好就是車廂編號所在。(高鐵就不一樣了,只有一種列車)

猜不準月台所站的位置,當然就會影響旅客的進出,當進出旅客達一定規模時,亂中無序就會影響班車的準點,這是機制的問題,與物連網無關,不是嗎?

如果是搭非對號這種通勤列車呢?因為我們確實不知道車廂內的旅客分布情況,這時候屬於資訊不對稱,我們應該怎麼選月台位置呢?若月台有標示,只需看標示之間的旅客數即可,這就是排隊現象,與車廂內的資訊不對稱無關,這時候車廂外是資訊對稱的。

但問題還是在於月台並未標示車廂位置,所以大家心知肚明怎麼站都不對,所以上下車還是亂中無序,還是影響班車的準點,不是嗎?

歸納下來,台鐵班車誤點的其中一項原因,歸因到旅客亂中無序,旅客可被冤枉了,核心問題應該是台鐵的月台作業未標準化所造成的,如果月台上能夠清楚標示車廂位置,至少問題已經解決泰半了,這與物連網又何干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克納米斯的臥底經濟學觀察誌
132會員
1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相信有搭過區間車的人都有觀察到一個現象,要上車的人群會團團包圍車門口,只讓一點空間給下車的乘客。等到下車的乘客都下車後,爭先恐後得進車廂。究竟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相信有搭過區間車的人都有觀察到一個現象,要上車的人群會團團包圍車門口,只讓一點空間給下車的乘客。等到下車的乘客都下車後,爭先恐後得進車廂。究竟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立體的邏輯。 上集講完平面2D,我們接著講立體3D。 所有的地下軌道交通都一樣,99%是先從G地面層走下到B1購票出入站層,然後再往下走到搭車的B2軌道月台。(等等再解釋最後那個1%特例在北車台鐵/高鐵接淡水線的出入口) 因為剛剛說過,台北車站的主體先蓋好嘛,1989年當時的技術比較落後,自然是蓋的
Thumbnail
立體的邏輯。 上集講完平面2D,我們接著講立體3D。 所有的地下軌道交通都一樣,99%是先從G地面層走下到B1購票出入站層,然後再往下走到搭車的B2軌道月台。(等等再解釋最後那個1%特例在北車台鐵/高鐵接淡水線的出入口) 因為剛剛說過,台北車站的主體先蓋好嘛,1989年當時的技術比較落後,自然是蓋的
Thumbnail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Thumbnail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Thumbnail
關於探討台中公車車禍的背後根本原因
Thumbnail
關於探討台中公車車禍的背後根本原因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 圖:企鵝交通手札發文 更多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123247158304395/posts/1065542620741506/ 贊助、支持清訊新聞持續報導: https://reurl.cc/Vj7MZR --- -----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 圖:企鵝交通手札發文 更多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123247158304395/posts/1065542620741506/ 贊助、支持清訊新聞持續報導: https://reurl.cc/Vj7MZR --- -----
Thumbnail
經常往返南北,不管是捷運轉搭高鐵,或是高鐵轉搭捷運,一路上,都有廣播不斷提醒,要小心月台「奸細」,喔,不對不對,是月台「間隙」。
Thumbnail
經常往返南北,不管是捷運轉搭高鐵,或是高鐵轉搭捷運,一路上,都有廣播不斷提醒,要小心月台「奸細」,喔,不對不對,是月台「間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