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五月的某天下午和好友固定相聚,朋友聊到現在三歲多的小兒子,對於上幼兒園的恐懼與情緒上的不安。
最近,我也從另一個家長朋友的分享,感受到她對於孩子「特殊」中的憂愁。
上週,與同事老師們聊到在教室中,偶爾有一些難以掌控的孩子,常常使得老師焦慮、憤怒、失望。
其實,這些心情我也都經歷過,在教育現場十幾年來,什麼樣的孩子沒有遇過。在現在我能以一抹微笑,面對課堂中形形色色的學生與狀況,偶爾,還能為大家指點迷津,我真的只能說一句老話,「這真的是孩子們教會我的」。但,我想要跟各位爸爸媽媽、老師們分享的是,在你學會面對與處理孩子問題之前,先「安穩自己」的心吧。
像棵大樹一樣,穩定自己之前,你必須紮穩樹根。在這之前,你必須先有個堅強的心念與信念。在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出現時,這個穩定的根基,是可以幫助你不至於失去方向。
好,這個信念就是「每個人本來就是獨特的」。這句話,是我從事教學、處理孩子問題、甚至面對自己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一個最基礎的信念與根基。你或許會擔心的說,但是我們這個社會,以至於在學校、在班級,都得學習團隊合作、合群、接受規範,這樣的縱容不一樣,怎麼讓人學會群體生活。沒錯,這個想法我認同,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當然也知道什麼是團體關係與社會融入,甚至群體與群體的交流合作,才能造就這世界的運作,這很重要。但,大家別搞錯,我要談的是在最底層的根基「信念」。
我想要先翻轉的一個想法是,本來就沒有「有問題」的「孩子」。這些問題,是我們套上「社會規範與價值觀」、甚至是「期待」濾鏡後的檢視。在每個孩子呱呱墜地的當下,請問,你第一件事情會擔心的是,這孩子調不調皮、有沒有亞斯、會不會過動、有沒有辦法融入社會群體嗎?我想絕對不會,但我可以確信的是,你絕對是用愛的濾鏡,看到的是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你的孩子,這就是我說的根基信念。
受教育,是啟發、培養一個人成為一個成熟的獨立個體必經的過程。老師重要,爸爸媽媽更是重要。但,如果每一個孩子正在長大的階段,我們只用「應該要有」的樣子,來評量與看待他的成長,我們如何讓這個孩子長成他該有與最茁壯的樣子。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在這個信念下,身為父母、老師的我們,才能夠多一些包容、耐心與關懷。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在這個信念下,我們才能站穩自己的腳步、不焦急的用另一個視野看待,然後給予每一個正在成長的寶貝,最穩定的陪伴。
最後,跟大家分享從天下雜誌一篇「跟特殊兒父母學四招」摘錄的重點,想與各位爸爸媽媽和教育夥伴們分享。
- 教會孩子自己能做什麼,比我能幫孩子做什麼來得重要。
- 接受孩子跟你想的不一樣。
- 慢教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留空間讓孩子犯錯。
- 別管外人,你的想法最重要。
「爸媽很容易會卡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忘記去看見、感謝孩子已經學會的所有事情。」
「原來讓我尷尬的,不是他人的眼光,不是兒子的亞斯伯格,而是我的想法,是我覺得他很怪,只關注他做錯什麼。」
其實,我認為這世界上沒有「特殊兒」,又或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特殊兒,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且可愛的。而在這個獨特的信念根基下,我們如何以每個孩子該有的學習與成長節奏,幫助他們長成自己,就是教育者與父母的學習了。
好,用說的很簡單,哈哈。即便是自己,遇到真實的問題與狀況,我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自己能做到什麼。但是,只有我們先找到支持自己的力量,我們才能在各個狀況發生時跟著成長、茁壯,不是嗎?
真心佩服也感謝每一個用力愛孩子的你們,除了看到孩子們的獨特之外,大家也都別忘了,「其實,我不是老師、你也不是爸媽,我們都是獨特的『自己』」。